朱立文[1]2014年在《企业资产重组的价值创造研究》文中认为资产重组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全世界范围内,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资产重组浪潮,每一次浪潮都使得相当数量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医药制造业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推进以及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资产重组活动层出不穷,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事件频有发生。在此背景下,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资产重组价值创造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从完善现有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指导实际工作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资产重组价值创造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资产重组价值创造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评析,并且归纳与总结了现有文献中对资产重组价值创造效应的评价方法和资产重组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本文介绍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行业特征以及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资产重组的动因和特点,以现有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资产重组价值创造的过程,并且分析了七个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资产重组价值创造的因素。其次,本文基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对接下来的实证研究进行设计,提出了关于资产重组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的七个假设,同时选取了相对应的七个解释变量和一个被解释变量,并且建立数学模型、介绍数据来源和筛选统计样本,以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接着,本文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利用统计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流通股比例、资产重组规模和研发投入强度与资产重组的价值创造效应呈正相关关系,而股权集中度与资产重组的价值创造效应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根据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局限和展望。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提升企业价值提供参考依据和智力支持,并为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的资产重组提供有用的帮助和建议。
金桩[2]2004年在《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企业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值得关注的事项。自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的12年中,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无论是重组次数还是交易金额都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作为在我国特殊的转轨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经济行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究竟有没有给参与人及社会带来效益?效益的大小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企业今后资产重组行为模式的选择,也将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从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实证和制度分析叁个层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制度根源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章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对资产重组定义及分类的探讨、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的描述以及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的述评等。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总结出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新古典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协同效应理论分别作了理论和应用分析。 第叁章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公司治理改善两个方面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特殊功能意义,并从融资地位、控制权收益和政府意图等叁个方面着重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特殊目的。 第四章分别采用事件收益分析法、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财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做了综合研究。 第五章分别对资产重组的四种主要方式,即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置换和资产剥离与所拥有股权的出售绩效做了实证研究。此外,本文还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两种创新方式,国有股回购和换股合并做了实证研究。 第六章主要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从产权制度、法律环境、信息披露和政府行为四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制度环境做了深入分析,并得出我国现存的制度环境是影响重姐绩效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是低下的。事件收益分析和综合财务分析均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只产生了非常短期的绩效。同时笔者发现不同的重组方式之间,重组绩效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2.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中,有关资产重组活动参与人的目标异化和行为扭曲是导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 3.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尽快完善有关资产重组的法律法规,纠正现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不同方式采取分类引导和规制,使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洪璐瑶[3]201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预测方法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面临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资产重组便成为许多上市公司进行改善绩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将作为证券市场里最能体现市场效率、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不断上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资产重组可以帮助ST公司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经营结构,提高资产营运绩效,从而实现成功摘帽。而资产重组绩效预测则是作为对ST公司在重组前进行判断其能否成功摘帽的一种方式,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如何对ST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绩效预测以及如何提高其预测准确率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收集的数据集显示重组成功的企业与重组失败的企业的数目存在较大的非平衡性,虽然这是符合客观实际,但是相对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说,通常会产生偏向多数类的结果,因而对于具有重要作用的少数类而言,预测的效果会相对较差。为了提高准确率,本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平衡性处理。之后,利用单一预测模型来判断企业资产重组是否取得好的效果,并且选用十种方法进行性能比较,其中包括logit、probit、SVM、 MDA、CBR、BaggingLOGIT、BaggingSVM、BaggingPROBIT、BaggingCBR和BaggingMDA。结果显示:SVM和CBR模型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判断准确率要优于其它八种预测模型,也就是说这些模型可以判断出80%以上的ST公司能否在资产重组后1年恢复上级状态。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为ST公司能否通过资产重组来改善企业绩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其次,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在单一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不同与前人对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的方法,应用聚类混合分类器与单一预测模型以及聚类融合分类器与单一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十种新的预测模型,即CLOGIT、CPROBIT、CMDA、CSVM、 CCBR、BaggingCLOGIT、BaggingCPROBIT、BaggingCMDA、BaggingCSVM和BaggingCCBR对资产重组绩效进行预测并且对这十种模型进行性能的比较。结果显示:聚类融合算法与聚类算法建立的模型无论是在准确率还是在真正率和真负率方面都有积极的表现。其中,在准确率和真负率方面,通过聚类混合建立的模型的预测均值要高于聚类融合分类方法建立的模型;而对于真正率,聚类融合分类得到的均值要优于聚类混合方法建立的模型。再次,为了对以上建立的二十种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另外收集了2011-2012年的ST公司作为新样本集进行分析,检验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预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本文所用各个资产重组预测模型的实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次于人工智能方法建立的模型。其中,支持向量机及其集成、聚类形成的模型的预测结果在非平衡数据还是平衡数据中均相对稳定且效果较好,而案例推理及其集成、聚类形成的模型的预测结果在非平衡数据中相对较好。最后,本文对其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相关的管理启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晓艳[4]2011年在《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尤其是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仍然是一项重点工作。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理论与实践,从资产重组的概念和理论入手,采用归纳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面临的问题,从微观层面到中观层面再到宏观层面,归纳出资产重组对其所在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适合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多数情形下,资产重组可以为企业创造增量价值;即便是不能为公司个体带来价值,在新市场环境中,资产重组也能为市场的繁荣和夯实基础做出贡献。文章以2010年“两会”精神以及中央企业“十二五”规划和发展战略为指导,分析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五种模式,指出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通过重组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优做强,并强调对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监管的重要性,从而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
王亚宁[5]2006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多数企业在计划上市的时候,过于注重上市所带来的融资功能,而忽视了对企业体制的根本改革,结果是企业虽然成为上市公司,却仍然奉行着一套旧的体制,造成公司经营缺乏活力。为了改变上市后经营不善的状况,许多上市公司采用资产重组的手段,寄希望于在重组中深化上市公司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资产重组自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无论是重组次数还是交易金额都己经达到了相当规模。频繁进行的资产重组带来的实际效果如何?有没有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呢?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参照国内外己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2002年深沪市15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做了分析,研究了重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并不明显,对经营业绩未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要使资产重组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还需各方做出更多努力。全文共分五章。 第1章为绪论。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为资产重组概述,首先界定本文所用的资产重组概念的内涵,接着介绍资产重组的几种类型及其衡量资产重组绩效的方法。 第3章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动因研究。本章首先对资产重组动因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 第4章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2年深沪市15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并不明显。 第5章启示与建议。主要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不明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改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方面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李宜静[6]2007年在《兰州市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还不能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由于国有企业在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又有其特殊的一面。中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发展,经历了从80年代少数企业的行为到90年代形成的全国性经济改革浪潮;从少数企业的自发行动到将其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手段和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措施,并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得到进一步肯定。可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被寄予的厚望。本文采用了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法,对2006年兰州市的10家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进行实证研究。笔者在对相关理论和以往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为叁个大类的资产重组,即资本扩张、资本收缩和资本内变型。针对这叁种类型的资产重组,设定了绩效评估指标,利用重组前一年(2005年)、当年(2006年)和后一年(2007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均值检验(T检验)和比率检验(Z检验)对叁年间这些国有企业的绩效变化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资本扩张类重组和资本收缩类重组方式对兰州市国有企业的总体绩效带来较好的影响,资本内变型资产重组在重组当年也会提升企业的业绩,但是从下降的速度来看有不利于资产重组的倾向。总体上看,这叁种资产重组方式还是使得兰州市的国有企业的绩效有明显的上升。笔者提倡多采用扩张类和收缩类重组。在面对重组后绩效下降的情况,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资产重组之路应该怎样继续走下去,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林杰[7]2009年在《我国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带动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被称为我国第叁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供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成功与否关系到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在旅游企业中,上市公司因其较强的融资能力和较为健全的企业制度,成为旅游企业的“领头羊”。其中,以景区经营管理为主营业务的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代表了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游”。与其他旅游上市公司相比,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更易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政治、战争、突发事件、季节、周边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套程度等等。已有不少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运用资产重组扩大上市公司规模,优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总体质量,增强上市公司实力,缓解旅游业季节性强的矛盾,抵抗旅游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一些上市公司经过几年的重组,基本面大大改善,融资能力也得到提升,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利润进行资产重组。2009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热情渐涨,我国资产重组将出现又一轮的突破。因此,在此时对我国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践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以后资产重组提出建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本文对国内外资产重组的相关研究以及我国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文的资产重组概念、资产重组模式和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再次,对我国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进行界定,在分析公司发展环境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资产重组的必要性;接着,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国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和绩效;最后,从原则和策略两方面提出适合我国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建议,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伍艳芳[8]2004年在《湖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其资产重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能否规范化发展。大量文献以我国证券市场各个年度重组上市公司整体为研究对象,就资产重组理论与重组绩效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对于省市局部区域上市公司重组的绩效进行研究,已有的此类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对其现状进行概述和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层面上,而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湖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则目前尚无人涉及。 本文应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产重组活动的绩效分为市场反应和经营业绩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影响资产重组绩效的内在因素,并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与结论。 研究表明,湖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的市场反应从总体上来说并不积极,资产重组没有引起股东财富的显着增加,且对各模式的反应具有显着差异;资产重组在总体上对湖南省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其中重组行为对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的改善效果相对于盈利能力和股东报酬来说更为明显;湖南省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并未随着重组时间的向后推移变得更加理性,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短期性:不同模式重组活动对于经营业绩的改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不同行业重组事件的经营业绩改善效果,公用事业类最为显着,相反商业类则出现较为严重的恶化。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重组行为和提高上市公司重组绩效的政策建议。
覃松[9]2016年在《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并购重组作为实现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现代经济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扩张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比如美国历史上曾发生的五次并购浪潮,极大的促进了美国企业的扩张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经济面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企业所有制改革,我国也出现了叁次比较大的并购重组浪潮。这些并购重组浪潮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企业发展布局、以及产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新一轮并购浪潮正在兴起。经济形势客观上要求我国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能够做大做强,促进供给侧改革,去除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顺利走出国门。因此,研究中国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对影响企业并购出口绩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寻求优化我国企业并购绩效的策略,这对于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转型,促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鲜有这方面的文献研究。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图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丰富并购重组的研究体系。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主要成果有:(1)在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总样本,本文证实了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行业层面,材料、机械汽车、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TMT等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在家居饮食行业中,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不显着。同时本文研究发现对于所有行业,企业增大研发支出强度都能显着的促进其出口绩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除机械汽车行业外,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其出口绩效影响不显着,这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2)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对于总样本,本文证实了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并购更富有成效;在行业层面,材料、机械汽车、医疗保健、TMT等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在化工、农林造纸行业中,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不明显。(3)在不同所有制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对于总样本,本文证实了民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在行业层面,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tmt等行业民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而在机械汽车行业中,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不明显。(4)在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中,在总样本中,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在行业层面:(1)材料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2)机械汽车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多元化战略型、行业整合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3)化工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4)农林造纸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其它型、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资本运作型;(5)医疗保健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多元化战略型;(6)tmt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不同行业企业可根据以上结果采取适宜的并购策略。(5)通过将企业并购重组对国内市场绩效和出口绩效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理论和实证上论证企业并购重组会促进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并总结归纳不同行业企业适宜采取的并购重组策略。本文还对材料、机械汽车、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家居饮食、tmt等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并针对以上行业分别提出行业内合并重组、行业内兼并收购、上下游行业链一体化整合等企业整合建议。同时,归纳总结企业的并购重组带来的优缺点及其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现有的文献中,研究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章非常丰富。但是笔者发现,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特别是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却非常稀少。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研究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比如中国南北车的合并能否起到提高出口绩效的作用,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次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第二,在理论方面,本研究综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将新贸易理论与新-新贸易理论、“母国市场效应”、“出口-生产率悖论”以及规模经济论、并购动机、并购类型等相关理论相结合,为建立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框架以及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政策建议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解释和支撑。第叁,在实证方面,本研究使用Wind并购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手工整合材料、机械汽车、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家居饮食和TMT等7个不同行业,涉及1078家上市企业的并购数据,并进行详细的描述性统计,为全面、深入的了解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并购特征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本研究还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使用多元回归的研究方法,量化不同行业的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本文还针对不同的并购目的类型对我国企业的出口绩效进行产业层面的实证研究,为我国企业选择并购类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文章还针对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并购重组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出口绩效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改革政策提供有益的建议。另外,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结论对目前的国企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四,在我国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企业并购重组对国内市场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出口绩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不同行业,因地制宜,提出行业内合并重组、行业内兼并收购以及上下游行业链一体化等整合方式,并分析并购的优势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为了优化我国企业的并购绩效,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结果,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出发,自上而下的逻辑详细阐述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效果的措施策略,为我国企业提高并购重组效率、降低风险,顺利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任立媛[10]2008年在《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产剥离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体现了企业的收缩型战略,在提高存量资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剥离技术在西方企业的资产重组活动中已被广泛应用,而且西方学者对资产剥离应用效果的研究大都表明,资产剥离对公司业绩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企业的资产剥离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起来的。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也纷纷进行资产剥离,试图通过整合自身资源达到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加强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等目的。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关于资产剥离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还难有定论。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绩效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旨在合理地评价资产剥离行为,从而为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剖析了我国资产剥离绩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然后,介绍了资产剥离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案例,分析企业资产剥离的动因,从而探究资产剥离绩效与其动因的联系;接着,阐述了资产剥离绩效的相关理论依据,定性分析资产剥离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打好理论基础。最后,采用会计研究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2004年深市发生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绩效综合得分模型,计算样本公司资产剥离前后共四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分析企业的业绩变化并检验其显着性,同时分析和检验不同因素对资产剥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行为并不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存在公司利用资产剥离获取一次性收益的现象。在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政府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对资产剥离在我国的健康应用与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企业资产重组的价值创造研究[D]. 朱立文. 海南大学. 2014
[2].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金桩.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预测方法的实证研究[D]. 洪璐瑶.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 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D]. 李晓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5].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D]. 王亚宁. 大连海事大学. 2006
[6]. 兰州市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D]. 李宜静. 兰州理工大学. 2007
[7]. 我国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D]. 林杰. 江西财经大学. 2009
[8]. 湖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D]. 伍艳芳. 中南大学. 2004
[9]. 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D]. 覃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10].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绩效研究[D]. 任立媛. 河北工程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资产剥离论文; 并购重组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并购融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