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一场正在全面改变世界面貌的、前景极其辉煌的信息技术革命,随着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发展,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席卷全球,使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代时代。
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可资利用的三大战略资源。物质可以加工成材料,能量可以转化为动力,信息则能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农业社会,人们主要利用的是物质资源;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充分地利用了物质和能量资源;而今,人们同时利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项资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的发展,“这是生产力演进的规律,是时代变迁的轨迹。”[①]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而存在,而且还广泛渗透于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成为它们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信息化正在从整体上引导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信息产业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信息产品市场将达到10,000亿美元,成为超过汽车和钢铁制造业的世界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信息革命所激起的惊涛骇浪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而且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使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决定自己命运的历史十字路口。
因此,一个命题也紧迫地摆到了我们面前:面对信息革命巨浪的频频冲击,在这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关键时刻,我们该怎么办?无疑,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从各方面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所谓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完成这一长期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的信息意识,是众多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意识就是信息技术、信息价值等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人们掌握信息、应用信息的自觉性的内在要求。剖析和研究信息意识这种新的观念,以此提高和增强人们的信息意识,必定能广泛开拓和扩大信息用户的多种需求,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
信息意识首先是对信息时代到来的历史必然性的一种自觉认识。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把世界推进到一个所谓信息化的时代。”[②]
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渐变过程中,信息技术,特别是本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自50年代起,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实现高度工业化后,率先向信息时代过渡。1951年,在美国,计算机使用开始由军事领域逐渐向商业、工业、金融、文化等领域渗透就是这种转变的萌芽。1956年,美国社会出现了信息时代所特有的典型特征: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了蓝领工人的现象。因而1956年是宣告美国进入信息时代的里程碑。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了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从那时起“美国的工业社会要让路给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他还认为,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仅是正在成长中的信息社会的技术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全球卫星通讯的时代,因而成为全球性信息革命开始的标志。[③]
由此可见,人类之所以进入了信息时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信息成了与材料、能源同等重要的,而且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在这个新的时代,信息作为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的体现,不仅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也是社会进步最强有力的推动力,包括经济、文化等一切价值的增长都是通过信息来实现的。由于信息时代的出现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便成了最先进、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和最新生产力的代表。所以,信息技术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及其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谁就有了优势。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信息量的8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有信息量的20%。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继续保持它们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惜耗费巨资、投入大量人力来竞相规划开发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即通常所说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些计划如能顺利实现,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能继续保持高科技方面的优势,而且将大大增强它们的经济实力。例如,有人估计,已经在实施的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在2000年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比现在提高20~40%。
进入90年代以后,信息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信息革命触发点的计算机技术经过五十多年的历程,现在又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计算机、尤其是PC机(个人电脑,即微型计算机)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已在金融财政、商业贸易、文教卫生、工程设计、电影艺术等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全世界正在使用中的PC机已高达2亿台。一个使用Pentium级PC机进行学习、游戏的小孩所拥有的计算能力,已超过了十年前一名主机操作员所能达到的计算能力,甚至超过了当年美国政府首次将人送上月球时所使用的计算机所能达到的计算能力。更令人振奋的是,还出现了由Internet引发的网络化热潮。Internet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目前,在这个互联网上已接入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万多个网络、500万台主机、600个大型图书馆、400个学术文献库、100万个信息源和6,000多万台计算机用户。每天在网上发布和接受的信息流量达到上万亿比特,每月的电子邮件已突破10亿封。在通信广播、教育科研、政府宣传、企业广告、电子商务等领域有了重要的应用。美国是Internet的强国,其联网用户数约为全球总数的60%。发达国家的人们普遍具有自觉而强烈的信息意识,他们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实现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拥有和能否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去收集、处理、传播和利用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处在落后地位的我们千万要记住这一点。
三
信息意识还包括对于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正确认识。在古代和近代,社会生产的总体的信息量不大,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太显要。而在现代社会,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投入,信息工作者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劳动力的最主要的成份,美国学者丹尼森对美国1929年到1957年这一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诸因素作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说,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的一半是由于信息传播和创造所增加的。“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和他们所掌握的信息的质量。”[④]对信息作用的认识是信息意识的内容,也是衡量信息意识的重要标准。
正因为如此,美国、欧洲和亚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才纷纷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行动计划。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96年电子工业总产值达2,982亿元;“金桥”工程建立的网络已在全国24个城市开通:“金卡”工程首批有12个试点省市;“金关”工程进展迅速,促进了外贸的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正在规划多项信息化应用工程。但就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而言,我们仍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信息产业则更为明显。
1995年世界500家最大公司排序中,从事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通信业的有60家,总销售额为16,200亿美元,其中美国有24家,为5,339亿美元。1997年我国电子企业百强前14家总销售额为758.62亿元(约合91亿美元),只有加拿大1家公司销售额179亿美元的1/2。其中,我国百强之首长虹公司的销售额为107.45亿元(约合13亿美元),也只有巴西1家公司89亿美元的1/7。如果我们既不察觉也不顺应这种科技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将出现若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的“信息贫区”,并将在整体上沦为“信息贫国”。因此,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极具紧迫感和挑战性。
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其所著《下一代的经济》一书中为指出这种变化,使用了“信息经济”这个概念。以“信息”为主导,这就是信息时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所谓“信息经济”就是使用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消耗更少的能量和材料,生产出更好的商品的经济。在信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包含大量信息在内的知识型产业,也就是说,在这些产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知识含量的程度。这是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此,在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中总是加大在信息方面的投入,减少材料和能量的消耗,从而取得“倍增效应”。美国农民的经营方式就带有极其鲜明的信息经济的特征。他们虽然每人平均要耕作上百公顷土地,但大部分时间却用在获取和处理信息上。因为,他们播种靠种子公司,施肥有肥料公司,发生病虫害可以请农药公司来帮忙,只要打打电话就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们虽然经营如此大面积的土地,但因为信息经济可以产生高度社会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使只占全国人口2%的美国农民生产出全国所需粮食的120%。由此可见,在信息社会,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信息应该是信息时代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人的自觉行为和第一要务。
信息意识,还应包括对信息工作者社会价值的承认。人类社会在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中,不仅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日趋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信息工作者也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里所说的信息工作者,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的组织者、经理、厂长、教师、邮递员、电话工作人员、资料员、电脑工作人员、科学家、软件工程师等。这些人员,在现代社会中,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一个现代企业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职务,这就是CEO(Chief Executiue Office总裁)和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企业信息主管)。这是属于两个层次的企业官员,CEO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人所共知,而CIO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美国的企业,由于这两个职务之间存在着“断层”,使信息的传递不能快捷通达,每年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就达几十亿美元。这一例子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信息工作者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信息工作者的社会作用,也反映在社会对信息工作人员需求呈日益增长的态势上。美国社会学家贝尔的研究表明:在1930~1965年间,美国的就业人数增长了50%,而高级工程师增长了370%,科学家增长了930%。另据英国的统计,英国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1951年为21%,1961年为26%,1971年为33%。总之,在这个新的时代,信息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越来越多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处理的是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的也是与信息有关的职业。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必将强化人们的信息意识。
四
信息意识也是对信息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一种自觉体认。信息的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的杠杆,而且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创造信息文化的强大的原动力。全球出现的Internet网络,集电话通讯、有线电视、数码广播、卫星通讯于一体,融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影像于一身,实现了全球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实现了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在家上班、电脑娱乐,打破了时间、空间、国界的种种限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着人类自身,孕育着一种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迥然不同的新型文化。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的:“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个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家庭形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爱情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冲突,尤其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意识”。他甚至预言,“信息领域的深刻变革,注定要改变人们对思考问题、综合情况、预测行为后果的方法,……甚至改变自己大脑中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⑤]。认识到信息对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认识到这种影响的必然性和深刻性,正是信息意识的重要方面。
信息意识也是一种在信息时代自我更新的意识。信息意识强的人将能自觉地适应信息爆炸的新情况,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自我更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量正以指数级数不断地增加着。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大约每隔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缩短为每隔30年增加一倍,现在大约每隔3年就增长一倍。1750年全世界一年只有10种左右的科学期刊,1965年已突破10万种。再以图书为例,全世界发行的图书种数,1972年为56万种,每分钟有一本新书出版,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达500万篇,平均每天13,000篇。钱学森说过:“我当研究生的时候,搞超音速空气动力学,我敢说全世界有关论文我都看过,因为一共也没有多少,而现在我搬都搬不动,别说看了。”
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日益丰富,信息的作用日益加强,另一方面,它又造成了冗余信息的增加和有用信息容易被淹没的现象,增加了发现有用信息、利用信息的难度。为了使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获得较大的自由,需要人们提高信息搜索和信息利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信息,从大量的信息求得新的发现。在信息时代,缺乏信息能力的人,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将如文盲一样束手无策。
信息爆炸所带来的一个情况是知识老化加快。大学毕业以后5年,真正有用的知识每年将减少20%以上,如果5年内不进修,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量将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的学习观是终身学习,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人将会自觉地实现自我更新。
五
信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虽然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但是,信息革命的主体毕竟是有着主体意识的人,有没有比较自觉的信息意识,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争取在信息革命的竞赛中取得主动地位,有着极大的关系。信息意识薄弱的人们和地区,将会延缓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革命的到来,将不能适应信息革命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和观念的变革。
我们正在从事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表明,需要迅速提高国民的信息意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和知识阶层的信息意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特别在市场经济中,迫切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这就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要掌握有关的信息,要掌握多方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残缺不全的甚或是虚假的信息;二是要有正确理解、善于分析和综合信息的本领。头脑中是否有自觉的信息意识,对于信息的敏感性以及学习、处理、应用信息的意识也大不一样,在工作中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现代化过程中大量正面和反面的教训告诉我们,提高信息意识,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迫切需要提高公民的信息意识。现代化的过程,不仅是现代化的物质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现代化的新人、创造现代化的精神文明的过程。所谓的现代化的人,是指有现代的公民意识、科技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世界意识、生态意识、信息意识等新的观念的人。信息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科学事实的发现、新的科学理论的创立、新的观念的形成、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等等,对于人的观念的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而这些因素都需要经过传播才被人们所掌握,所理解,所接受。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培育国民的现代化意识,传播精神文明,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公民的信息意识,对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起着推动作用。
注释:
①1996年信息基础结构国际会议:《信息时代宣言》,载《方法》杂志1996年第11期。
②转引自《信息化地位作用及我国信息化进程》,《计算机世界》1997年4月21日,第13页。
③奈斯比特:《大趋势》,第11页。
④《信息财富》,第10页。
⑤《第三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