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思考论文_叶远崇

关于如何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思考论文_叶远崇

连平县环境监测站

摘要: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从另一角度来讲,社会与经济发展通常需要以牺牲部分环境为基础。当前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前,通过相关监测工作的展开,保证整个治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促进环保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此,本文首先对环境监测作用和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方法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几点相关注意事项。只有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科学、可靠,才能为治理工作的展开奠定坚实基础,为环境保护工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

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在实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的同时,生活资源仍然存严重浪费的情况,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产生巨大数量的各种垃圾,处置不当就会产生严重水污染与大气污染等情况。面对不同程度污染情况,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强化控制污染物排放,在开展节能减排与国控、省控等环境治理同时,着重认清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中,提高监测数据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监测作用和现状

㈠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对生态环境质量、企业生产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呈现,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在对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的同时,可以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对其进行解决,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明确主要污染物。例如:水污染物与大气污染物等,监测人员需要利用环境采样与污染物监测的方式,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在掌握其发展趋势后,制定科学的环境处理方案,防止环境的不断恶化[1]。

(二)现状

环境监测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相关情况、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保存送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做出评价。结合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现状发现,其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监测呈现迅速发展现状,根据全国环保系统数据,已形成4级(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隶属正常环保环境监测站共有2223个,其相关从业人员约360000,是环保系统工作人员425%。第二,具有较强环境监测功能,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站发展现状,在环境要素的监测方面,监测站具体包括:980个监测站以空气质量的监测为主,1078个监测站属于地面水的监测,1131个监测站为环境噪声的监测,63个监测站为海洋监测,11个监测站以地下水为主,16个监测站为生态监测,185个监测站为酸雨监测,32个监测站为放射性的监测。第三,环境监测自动能力明显提升,全国约70左右城市已经实现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构建,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等均取得明显进步。

二、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方法

环境监测主要通过环境相关数据的采集,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数据信息的客观完整性,并能够向环境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以便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就十分重要,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突出代表性

环境监测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实际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和分布没有规律。当监测人员进行样品采集时,需要对污染物分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布局,同时加强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对采集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设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以多点采集的方式,将此作为基础,以实现监测点位、数据采集频率与次数的明确。第二,科学选择样品,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明确储存容器与运输方式,使其顺利运送到检验部门,此过程不会发生任何意外。第三,对样品周围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等进行监测,做好相关现场记录,比如参与人员、采样依据、点位信息等等,以便于突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特点[2]。

(二)加强数据的可比性

在环境监测过程,监测人员应该通过不同测定方式,以实现同种样品的测定,同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差异性,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特点。样品是以多点采集为主,在进行实际检测时,检测人员应该选择不同样品进行相同实验,然后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并对以往相同时间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主要进行其可比性观察,以便于正确掌握环境污染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㈢维持数据的完整性

监测人员应该维持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使其形成相应数据链,确保监测结构具有较强说服力。在环境监测中,其监测数据具体包括: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数据处理,每项工作均应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实验组数据的完整性,例如:实地采样记录与实验分析详细记录等,此类原始数据应具有较强完整性,可以为监测人员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同时还能提升环境监测整体质量[3]。

㈣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其一,监测人员日常工作中,应该坚持按照实事求是原则进行,通过认真负责态度进行业务能力、专业理论等有效运用,尽可能保证采集数据准确性。其二,监测人员应进行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例如:专业监测设备与实验室等,确保实验室温度与光照等均满足实验标准。其三,监测人员应该加强实验数据的记录,同时进行实验室和检测设备的校正,防止出现数据偏差。

(五)保证数据的精密性

在环境监测过程,检测数据的精密性具体表现:检测方法和测量误差范围等,即误差增加会造成精密度的下降,因此,检测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对同样实验环境、实验方法与样品的检测;对浓度不同样品进行有效检测,通过论证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的分析;适当增加其检测次数,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批定期检测;选择多种测量形式,保证采集样品具有较高精密度[4]。

三、环境监测的相关注意事项

㈠创建环境监测长效机制

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因其浓度与分布等呈现动态变化,所以,环境监测应长期维持运行状态,质量管理更是需要贯穿整个监测工作,以此确保环境监测的有序进行,同时提升监测数据可靠性。基于此,环境监测长效机制的创建,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监测与检测结果均在可以控制范围,从而对患者监测管理措施进行具体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的长远发展。

㈡管理策略的贯彻落实

对于环境监测来讲,由于此项工作和地方政府利益存在直接联系,因此,环境监管部门应该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以实现环境监测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包括:首先,环境监测工作的垂直管理,能够防止监测数据由于政府干扰发生失真状况,以此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其次,环境监管部门应和地方政府取得及时沟通,对环境监测予以正确了解,尤其是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政府的支持下,为更好进行环境监测提供保障,以实现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提升[5]。

(三)加强环境监测资金投入

在社会持续发展下,环境监测工作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使其监测任务逐渐繁重,就环境监管部门来讲,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资金投入,才能更好进行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同时聘请专业性较强的优秀人才,在提升监测整体质量的同时,还能确保监测数据具有较强可靠性。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能够保证其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使其保护措施具有较强有效性、针对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是否具有可靠性,通常对环境保护部门的合理决策与城市发展规划有很大影响,这就需要监测人员需要坚持按照实事求是工作原则,不断提升自身责任心与技术水平,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等特点,从而发挥监测数据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对此,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相关措施的贯彻落实,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提高极其重要,需要相关监测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卜西群.论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J].能源与节能,2015(1):104-105

[2]王风瑞.简析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253-00254

[3]陶琳娜.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探微[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2):483-483

论文作者:叶远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关于如何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思考论文_叶远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