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且均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关键词】 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077-02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外科常见术式,老年患者使用率较高,医生进行手术时若应用的麻醉方式合理,可减小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提高术中麻醉安全性,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1]。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9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55~78岁,平均(65.4±10.3)岁,手术时间67~145min,平均(87.5±12.6)min;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3∶21,年龄55~80岁,平均(66.2±14.5)岁,手术时间66~148min,平均(88.4±13.5)min。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全麻,给患者供氧,予以0.1mg维库溴铵、2?g芬太尼、2~3mg丙泊酚,静脉推注,行全麻诱导,3~5min后插气管,连接麻醉机给予机械通气;术中予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七氟醚行持续麻醉,按术中情况调整药物浓度及给药速度,保持血压在基础范围;术毕前10min,停止持续麻醉,待拔管指征时拔管。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行侧卧,穿刺椎间隙L2-3或L3-4,0.75%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8~11mg,再予以3~4cm硬膜外导管置入头侧,腰麻阻滞平面用针刺法测定,若腰麻平面小或时间短,予以3~5mL的2%利多卡因注入导管,固定平面后行面罩供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1时,观察组SBP、DBP、CVP、HR分别为(138.0±17.3)mmHg、(81.0±12.3)mmHg、(5.4±3.1)mmHg、(88.0±11.0)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43.0±14.6)mmHg、(84.0±14.5)mmHg、(5.2±2.5)mmHg、(87.0±12.0)次/min;t3时,观察组分别为(100.0±7.4)mmHg、(70.0±10.6)mmHg、(2.3±3.4)mmHg、(72.0±12.0)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7.0±5.7)mmHg、(67.0±5.7)mmHg、(2.4±2.8)mmHg、(75.0±13.0)次/min;t5时,观察组分别为(117.0±5.7)mmHg、(73.0±8.3)mmHg、(3.3±2.8)mmHg、(74.0±14.0)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14.0±5.8)mmHg、(81.0±8.7)mmHg、(2.7±1.7)mmHg、(77.0±18.0)次/min,两组在t3及t5的SBP、DBP、CVP、HR均比t1有所下降(P<0.05)。
2.2 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有呕吐2例(3.7%)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11.4%)呕吐,8例(18.2%)疼痛,无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7%(2/54)比对照组29.5%(13/44)低(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t3及t5的SBP、DBP、CVP、HR均比t1有所下降,两组t3及t5的SBP、DBP、CVP及HR比较均无较大差异,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均较小,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可能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通过小剂量给药,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经神经根透过,可快速发挥麻醉药效,硬膜外置管于单侧麻醉,可降低麻醉药量,减少药物入血影响血流动力学[2-3]。全麻时,易调控老年患者呼吸及循环管理,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小骨水泥,防止心血管功能抑制过度,从而减小心脏负荷,促进心肌氧供平衡,提高麻醉安全性,但麻醉操作复杂,费用高[4]。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需注意掌握腰麻用药量,及时补充术中硬膜外麻醉药物,防止腰麻药过少,麻醉不完全而影响平面麻醉,进而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7%比对照组29.5%低,说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呕吐反应。分析原因可能为:腰硬联合麻醉具脊麻、硬膜外麻醉优势,麻醉药量少,可控性高,可起镇痛效果,促进肌松,进而减轻术后疼痛;加之其可阻碍中枢神经中创伤性刺激传导,减小机体应激度,进而可减少术后呕吐反应[5]。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但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易于控制阻滞平面,降低应激反应,镇痛效果好,为较好的麻醉选择,具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曦.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134-135.
[2]李江.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53-54.
[3]黎文彬,刘志刚.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3):37-38.
[4]程富国.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217-1218.
[5]王宏月,刘秀珍,魏昌伟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9):900-903.
论文作者:艾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动力学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置换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式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