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汇丰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和条件_银行论文

论汇丰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和条件_银行论文

试论汇丰银行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汇丰银行论文,中国国际论文,近代论文,试论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的汇丰银行是总部设在伦敦的汇丰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本地注册银行以及三大发钞银行之一,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在19世纪60年代时,除了政府银行业务之外,汇丰银行的重要业务则是为中国贸易融资以及国际汇兑,由此奠定了其在近代中国外资银行的领先地位。这与当时中外贸易的发展、国际结算制度的变化以及世界银价下跌的复杂经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 中英贸易的发展奠定了汇丰银行的业务基础

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殖民者所期待的中英贸易的迅猛发展局面并没有马上出现。1864年之后,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才比以前有所发展,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1870和1871年香港、日本、上海和伦敦间电报交通的成立、轮船的广泛使用、以及美国东西铁路的贯通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才得到迅速发展,使中国经济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世界经济的活动之中,香港和上海很快就成为当时远东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中外进出口价值总额,1868年为140346571海关两,1872年为161786318海关两,1881年为165336609海关两,1890年为215902770海关两,1899年为469540897海关两,1911年时为859914293海关两,至1928年时为2201356716海关两。[1](P98)这期间除了少数几个年份价值有所减少之外,基本上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半是对英贸易,且多以香港和伦敦为集散市场,对英贸易,有直接通过伦敦的,也有间接经由香港、新加坡和印度进行的。

中英之间的进出口价值总额,1868年为59963068海关两,1872年64942506海关两;1881年为46468881海关两,1890年为37703273海关两,1899年为54123662海关两,1911年为107291677海关两,1928年为174820321海关两。这是一个由上升到下降,再由下降到上升的变化发展过程。最低点是1884年,为36410639海关两,最高点为1922年,达到183800424海关两。[1](P106)

从1902年到191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每年增长6%左右。虽然,英国的份额有所减少,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却在继续增长。

根据贸易统计,中国对英直接贸易,从19世纪60年代有纪录时起至1874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1877年占30%,至1889年占20%,至19世纪末期,占12%,但是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从香港、印度和英国本部三处的进口贸易,占总额不下90%,出口贸易占70%。中英贸易在中国的贸易总和与欧洲各国贸易的总和一样多。在1887年至190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是经由香港进行的。[2](P65-66)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是与这一历史时期英国在华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成比例的。1924年,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吨位是5500多万,而当时中国总的对外贸易的吨位数也只不过1亿,因此,中国出口到英国的价值是中国所有出口价值总数的1/3,中国从英国进口的价值占进口总数的40%。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价值为18.1亿两,其中6.78亿两是英国的。[3](171)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外贸易处于下降时期。1929年中国海关自主以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较重。在中国的4个贸易伙伴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中,贸易额为总贸易的68%,其中英国部分(连同香港、印度和海峡殖民地)占24%,美国占23%,日本占13%,德国为7%,英国对华贸易就不再是处于第一位的国家。[4](P73-77)

随着贸易的发展,有形贸易如商品的进出口,就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引发了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流动的主要经济行为。非贸易的国际结算,如国际航运、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间金融资产的买卖、外币兑换业务、侨汇业务,以及金融机构为贸易各方所提供的服务等,也同时得到发展。因此,中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英贸易的发展是汇丰银行作为国际汇兑银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经济基础。

2 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与汇丰银行国际业务的垄断

由于中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外贸易进行结算、汇兑和融资的机构就应运而生,这其中经历了从洋行、到殖民地特许银行和新式银行的演变过程。

在鸦片战争以前,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这一业务领域。1833年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地位被废止以后,这些业务即由往来于中国广州的大洋行所办理。这些洋行既是大商业机构,但实际上也发挥了银行的功能,最富有的洋行是英国的怡和洋行和美国的旗昌洋行。

19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产业资本,以及英帝国对中国的贸易,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贸易水平仍然停留在“或是棉布、或是鸦片”的水准上,而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一方面英国在中国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和内地关税的撤除;另一方面废止了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实现了扩大市场的目的,并与殖民地的统治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承担取代东印度公司地位和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职责的、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殖民地银行登上了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香港当地的对外贸易,及其与内地沿海通商口岸和日本的贸易,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有相当大的发展,这就为近代银行的建立提供了业务基础。19世纪40~50年代,英国资本已经在印度和英国本土设立了一些近代合股银行,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也开设了分行,但他们的总部都是在印度或者是英国,没有把营业中心放在中国沿海地区,这种状况与不断扩大的中英贸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汇丰银行的发起人考虑在香港设立一个本地银行,而在中国内地的重要贸易地点开设分行,介入了为中外贸易进行国际结算的业务领域。

在这一种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可以自己的银行信用为一系列的贸易结算和融资,提供第三方的金融服务,这是一项国际性的中间业务。银行信用的介入使以贸易结算为基础的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和国际汇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银行为中心的国际结算体系,这是中国对外贸易中,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国际结算方式。

开业以后的汇丰银行,一方面以英国对中国的棉和棉制品的进口贸易融资为其经常性业务,但同时因为很难加入中外茶叶和生丝贸易的财富角逐,汇丰银行遂主要为外国对中国的鸦片进口贸易融资。在19世纪80年代,鸦片、棉和棉制品的进口,占中国从外国进口价值总数的82%。鸦片贸易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是非常的“繁荣”,为鸦片贸易进行融资,使汇丰银行在英国与印度和东亚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发挥了金融中介的作用。

19世纪70年代以后,汇丰银行利用信用票据,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资金周转服务。仅1922~1923年,汇丰银行为中英贸易融资一项就获利1300万美元,1930年时获利达2100万美元。此外,国际汇兑业务也是汇丰银行的主要业务,它不仅包办了大部分的对外贸易融资业务,而且还经营由此而衍生的中外汇兑业务,垄断了华洋贸易,甚至操纵外汇行市。

支持中外贸易(主要是中英贸易)的信用,就成为汇丰银行的一个主要政策,因而使它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处于领导地位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和汇兑业务中,所获得的战利品不仅是短期的佣金和证券承销费用的利润,而且还有当地经济发展所需材料购买的融资,以及由此而来的贸易发展利益。

3 多边贸易结算机制的形成与汇丰银行业务潜力的挖掘

国际结算制度又称为国际结算体系,是各国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基本方法和总的原则,贸易结算是国际结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何种国际结算制度,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政治状况。

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大发展时期,适应于这一经济发展状况的是,各国都先后确立了金本位制度,推行了自由的多边国际结算制度。这种制度以外汇自由买卖为前提,以货币稳定为条件,资本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

近代中国的贸易状况,决定了中国是一种以英国(包括印度)、美国和中国间为中心的三国贸易结算体制,这种结算机制决定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以及其他国际金融业务的范围。鸦片战争以后,结算业务从最初的现银结算,向汇兑结算演变,从买卖双方直接结算,发展到通过商业银行利用各种票据进行结算。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汇丰银行善于运用这一结算机制,挖掘了在中外贸易中发展国际汇兑业务的潜力。在这样的贸易结算机制中,一方面是中、印、英、美之间的贸易结算关系,另一方面是中、美、英之间的结算关系。

中印之间主要以鸦片和白银进行交换的关系,1833年,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被废止之前,由它向印度或广东的当地英国地方贸易商人贷出资金,当这些商人在向伦敦汇款之际,在返还前面所借资金时购买东印度公司的汇票,然后再到伦敦金融市场兑现。因此,以东印度公司为媒介形成的中国—印度—英国三角贸易关系及其结算体系,就体现了中国国际贸易和结算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茶叶向美国和英国的出口。[5](P117)

由于英国和美国进口中国茶叶的缘故,因此,茶叶的贸易结算都集中到了伦敦进行。通过以伦敦为中心的国际结算机构,各国的负债都集中到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进口茶叶的债务由英国来承担偿付,美国和澳大利亚通过付出棉花和黄金,而得以对自己进口的茶叶进行结算;而英国则因成为掌握中国贸易结算机构权利的缘故,通过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结算,不仅确保了本国棉纺织工业的原料,而且为着更加容易贩卖棉制品和扩大信用的缘故集中了金银。

由于英国、美国每年都要向中国因茶叶贸易而支付的巨额贸易结算差额,这笔差额被中国作为支付与印度间贸易差额的大宗而使用,因此,英美等国为支付与中国间贸易差额而向中国汇入资金时,其最有利的方式有三种:卖掉汇送到英国的汇兑票据,购买为汇款需要而汇送到印度的票据;购买伦敦东印度公司向孟加拉和孟买管区汇出的汇兑票据,这些票据在中国很容易被卖掉;中外商人为购入在中国贩卖的鸦片,从英国直接向印度运送现银。

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几乎所有的外国贸易结算都要通过英国进行,印度是中国的巨额债权者,金和银全都是根据债权者的要求运出,而具体怎样运出得由其根据时价选择。这种运出必然有直接面向印度,也有面向印度而被其划拨到第三国的情况。英国是作为和中国有通商关系的国家中,是唯一一个可把中国负债直接划拨到印度去的国家。

在伦敦金融市场上,与各国的贸易都并非只是个别的结算关系就可以完结,英国与美国间,美国与之中国间,中国与印度间,印度与英国间,英国与中国间,这些不同的贸易关系相互之间联结起来,就形成了连环的贸易结算网络,而这结算网络的关键就是位于英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与中国贸易关联的业务,如美国与中国间的贸易结算,英国和美国间的结算,都通过伦敦的金融机构进行转账。也就是说,由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茶等商品的支付,是由美国商人向英国输出农产品等进行转账支付,美国不需要向中国运输货币进行结算。

在这种多边贸易结算机制中,国际汇兑银行就可以发挥重要的金融媒介作用。汇丰银行正是这样的金融机构,它不需要去掌握具体的贸易活动,只需要控制伦敦金融市场为中心所形成的国际金融网,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的中外贸易结算和国际汇兑的动向。

汇丰银行是银行资本的代表,它适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找到了可以发挥金融中介和领导作用的机遇。无论是在进行两国间还是多国间的贸易,英国都能把世界各国间的贸易结算集中到了伦敦,构筑了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只要掌握了伦敦金融市场,就可以操纵和垄断国际金融市场了,而操纵者并非英国本土银行,而是在香港殖民地建立的汇丰银行。

4 世界银价的下跌与汇丰银行面临的复杂经营环境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形势,以及中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变动,使汇丰银行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中。作为一个金融机构,许多因素都是不可控的,其中,世界金银比价的持续变动,是汇丰银行经营国际业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世界金银比价,从19世纪70年代起,特别是1873年以后,由于普鲁士废除了银货币并大量出售白银(数年间超过了6000万英镑)、伦敦大量出售印度的有价证券、在印度的英国人向本国汇款的增加、加利福尼亚银矿的扩大、欧美对亚洲贸易的不振、法国吸收黄金和抛出白银,以及德国和荷兰停止吸收白银,使国际市场上金价不断上升,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长时期银价下跌和波动的局面。70年代以前,伦敦金融市场中银块的价格,长期维持在每盎司60便士左右的水平。70年代以后末期,已经跌到每盎司52便士左右。80年代以后下跌趋势加快,到90年代,美国政府停止收购白银,加上印度自由铸币的停止和日本采用金本位制等等原因,使各国向亚洲的白银输送进一步减少,银价再一次急剧下跌,已经下降到28~29便士的水平。与此相适应,银两和银元对英镑的汇价,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70年代初期,香港外汇市场中中英汇价,维持在每银元4先令6便士的水平上,90年代以后的最低水平,只有2先令乃至2先令以下。金银比价的年平均变动比率在1886年突破1:20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1894年突破了1:30。而中国海关两与英镑的汇率(平均数)也从1871年的1海关两比6先令6便士,下降到1897年的1海关两比2先令11便士左右。[1](P151)世界银价的下跌,对于中国的金融活动,以及经营与中国有关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银价下跌给予贸易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能产生对银通货国有利的作用。但是,如当时占中国进口首位的棉制品为例来看,棉布进口状况却不好。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大幅度汇率的变动,使得中国的批发商人在购入金通货国的商品时,因为无法预测汇率的变动而打消了购买的念头。金银比价不能直接和银钱比价变动和物价变动相联系起来,导致金通货国对银通货国的出口品价格上升,竞争力削弱。但同时却促进了进口的增加,而且还波及物价和劳动力价格。在中国导致了铜钱价格的相对上升,并因此而产生了部分抵消银价下跌影响的作用。

以白银为通货的国家在向以黄金为通货的国家返还所借债务时,返还额在实际上有所增加,增大了以白银为通货的国家的财政负担。在返还所借债务时,清朝政府如何填补银价下跌所造成的巨额差额部分,甚至成为诸债权国关心的事情。

虽然旧式的贸易活动因汇兑行情下落而有负面的作用,但因银行介入其间,使得西方和亚洲之间的金融关系以银行为中心而得以重新组合。在世界银价不断波动之中,经营国际汇兑和贸易融资的汇丰银行,其业务主要涉及白银资本,它一直以白银为记账货币,包括墨西哥银元和银两。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汇丰银行在银价下跌中成功运作了白银资本,其经常性的业务是在银两、中国贷款和政府债券之间进行汇兑,从而成为中国主要的国际汇兑银行。这其中要归功于在1876至1902年间,担任汇丰银行总裁的托马斯·杰克逊(Thomas Jackson),他本人就是一个最好的银行汇兑专家。汇丰银行作为远东主要的国际汇兑银行,在白银的买卖和操作方面成绩斐然。这样的发展是从汇丰银行为远东贸易融资开始的,其结果是涉及到世界范围内根植于从银本位向黄金本位转变的货币体系中。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银价下跌,使银货圈的亚洲对外金融关系受到了很大影响,外国银行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银价下跌的问题以及汇率问题都是汇丰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就会阻碍银行达到它经营的基本目的,即贸易融资、商业银行业务、为工业投资和政府融资,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

近代中国无论是在国内经济还是对外贸易方面,都是以白银为主要结算手段的银本位国,而它本身并生产白银。直到1935年进行币制改革为止,由于缺乏强制规范白银市场行市的制度,在白银流通方面,既有生银,也有铸币,而且原则上都是以其所含白银成分的价值形成价格。所以,中国金融市场在世界市场银价发生变化时会直接受到影响。因此,这使得中国的外资银行,不仅能够得到世界市场范围的白银流通的支持,而且在试图开放和掌握中国市场时,容易管控货币和金融方面的事务。

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外贸易的进一步拓展,中外之间的国际结算业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一项综合经济活动。这种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既包括国际贸易结算,也包括非贸易国际结算。作为一家期望在不断扩大的中英贸易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商业银行,汇丰银行积极地介入了这一业务领域,并试图在近代中国的国际汇兑和贸易融资方面,建立以它为中心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体系,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国际汇兑银行。迄今为止,这些业务仍然是汇丰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

标签:;  ;  ;  ;  ;  ;  ;  ;  ;  ;  ;  

论汇丰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和条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