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计划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_科技论文

“九五”计划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_科技论文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成绩辉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辉煌论文,成绩论文,国家论文,攻关计划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1982年经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讨论通过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其宗旨是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升级和社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它与以前瞻性高技术研究为主的863 计划和以探索科学前沿问题为主的基础研究计划共同构成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本着“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的原则,在农业、电子信息、能源、交通、材料、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共安排251个项目,5100多个专题, 中央财政投入53亿元,引导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176亿多元。来自1000 多个科研院所、700多个大专院校、5400多个企业的7万多科技人员参与了计划的实施。取得成果2万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50多项,获国内外专利1300多项,建立了450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培养人才近2万人, 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000 多人; 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950多亿元,出口创汇23.5亿美元。

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攻关计划始终坚持将农业科技放在首要位置进行全面部署。“九五”期间,围绕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等,共安排22个项目,800多个专题, 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64个,开发新产品988项,建立试验基地1995个、示范点4807个。通过攻关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为实现我国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开展农业增产技术的集成配套示范,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九五”期间,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成功,实现了主要农作物品种5年全面更新换代一次的目标, 促进了我国粮棉油等农产品的全面增产,尤其在优质专用型品种选育、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了我国农业品种结构向优质专用化发展。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五年累计良种良法示范推广面积达到45亿亩,累计新增粮食1500亿公斤。在开展品种选育的同时,注重了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保护,使我国国家库长期储存种质数量达到33.3万份,国家资源圃保存种质数达到3.8万份,合计超过37 万份,跃居世界第二位。

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九五”期间,围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效益等重大问题,安排了主要畜禽和水产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饲料及产业化开发、大宗农产品加工、工厂化农业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培育瘦肉型猪新品种(系)12个,优选出杂交组合21个,筛选出肉牛优化杂交组合16个;研制了5 种适应不同地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温室设施,建成24个示范区、12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开发了40多种蔬菜和花卉育苗、温室栽培及加工技术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设施农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研制成功水稻育秧精量播种成套设备、棉花残膜回收机及新型自走梳脱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等一批农业机械,满足了农业生产急需。

通过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九五”期间,开发了19种节水灌溉新设备并已在全国17个省区推广应用,5大类节水灌溉成套技术已在11个省区推广应用, 面积超过100万亩; 解决了困难立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和植物材料选育及快繁技术重大技术难题,在不同区域建立了65个国家级农业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工程技术已推广应用到22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面积达96万公顷,为国家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在中央和地方共同支持下,建成南北两个农药创制基地,并获得一批自主开发的农药专利,使我国农药工业开始由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在作物、畜牧水产、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等方面也取得较大突破,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动植物重大病虫严重危害的不利局面。

二、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九五”期间,在工业高新技术领域,以大力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科技攻关计划共安排182个项目,2300多个专题。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关键设备;二是针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研究、开发和推广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在提高传统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的同时,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新兴产业。五年来,一批攻关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了重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一批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急需关键技术和设备。围绕三峡电站建设,开展了三峡工程技术关键设备、高坝工程技术、 碾压混凝土高坝筑坝技术以及三峡库区生态重建技术等研究,50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及试验工程,为三峡输电和西电东送等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研制开发成功400 兆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应用于李家峡水电站建设,奠定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开发”、“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前期研究”和“200公里/小时电动列车组”等项目的实施, 为铁路全线提速和高速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和装备;大型化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6 万吨/年乙烯裂解炉和相关技术,为我国“十五”大型化乙烯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高效连铸技术关键装备和工艺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冶金行业连铸比由47%提高到82%,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0%左右;通过CAD 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CAD的普及率超过70%,产品设计应用CAD的覆盖率达92.8%,同时建立了我国的CAD技术标准, 培育了国产自主版权CAD软件产业; 造船工业通过攻关, 实现了自己设计、 自己制造16500立方米液化气船、46000吨化学品船、超大型油轮和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使我国大型特种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水平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开发的“铁路计算机售票系统”,已实现铁道部客票中心和全国700多个车站联网运行, 发售的客票占全路票额的85%以上,运营收入占全路客票收入的90%以上,促进了铁路客运体制的改革,推动了铁路传统产业的行业技术进步。

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出适应亚微米、深亚微米工艺的、具有万门级电路处理能力的新一代集成电路CAD系统—熊猫200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性能计算机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我国的垄断,为我国关键部门的网络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农业专家系统、中文信息平台等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全面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数字电视系统技术的国家;利用微生物催化法生产的聚丙烯酰胺,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10%,其生产规模和产品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建立了千吨级非晶铁基带材生产线和300 吨非晶配电变压器铁芯生产线,使我国成为在非晶材料领域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完成了电动轿车概念车设计和制造,各项性能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外九十年代水平,汕头—南澳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和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科技基础

“九五”期间,以全面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为主线,科技攻关计划在社会发展领域共安排47个项目,2000余个专题,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提高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二是为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积极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了医药、环保和住宅技术的开发应用。通过攻关,已有200多个新药处于临床前期研究阶段,10 余个国家一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从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入手,建立了70种中药材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我国药典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奠定基础,研制了复方丹参滴丸、银杏灵颗粒等一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药,建立了一批中药药理、安全评价、临床研究、标准品等中心和产业化基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研制成功,打破了我国大型医疗设备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使我国进入国际无创性治疗新技术前列。通过城市污水及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洁净煤技术等研究开发,为我国环境保护及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其中脉冲电晕法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20000NM3/h中试线建设与试验,脱硫率大于80%;旋流微泡浮选柱技术和大型跳汰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燃煤锅炉的技术改造,大幅度地降低了NO[,x]的排放。通过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科学引导住宅产业的发展,提高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为未来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提供了规划、技术和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住宅产业发展。

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一是通过资源勘探及综合利用技术攻关,为我国战略性资源开采及利用提供理论与重大技术支持,提高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运用石油物探复杂断块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等,新发现塔中4号、塔河、克拉2号等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应用三次采油技术,使大庆、胜利油田单井提高产量3—7倍,成本下降1—3倍;在新疆、云南、秦岭等成矿带发现并提交大型成矿靶区15处,可开发大型矿产基地5个,其中铜镍资源量近600万吨、 铅锌资源量500万吨以上。二是加大社会公共安全及生产安全技术开发,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良好秩序。应用于海关的多种集装箱检测系统开发成功,发挥了高技术反走私的强大威慑作用,自1999年下半年投入运行以来,查获走私大案23起;自主研制的X 射线爆炸物自动探测设备已在上海浦东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中使用;DNA 分析技术及系统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在我国刑事侦查和“打拐”专项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煤矿安全综合配套技术在平顶山矿区应用示范,极大地提高了该矿区瓦斯治理水平,1997年以来基本杜绝了重大瓦斯事故。

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科学问题进行定量化的研究,提出了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行动的方案、政策和原则立场,为积极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据理力争的科学依据;通过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系统的研究,为我国防灾减灾特别是对每年汛期的旱涝预报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强地震中短期预报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实现了新疆伽师等18次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通过组织“夏商周断代工程”攻关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制定了我国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使中国古代文明的年代史向前推进了1200余年,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基础。

为西部大开发进行技术准备。“九五”期间,攻关计划重视了对西部地区科技项目和经费支持。据统计,在西部地区水资源评价、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共实施攻关项目30多个,中央财政支持经费逾5亿元, 取得了一批突出成绩。如开展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及承载力状况,提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和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科学方案;通过对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等一批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与评价,基本摸清了我国西部能源储备的“家底”,为实施“西气东输”重大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科技部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西部大开发,科教需先行”的重要指示,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强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在攻关计划中调整经费设立“西部开发专项”,加大对西部地区科技发展的倾斜支持,重点是支持西部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技规划研究,加强西部科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东西部技术、人才、信息等的对接,以及加强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培训。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及重点出发选择项目,密切了科技与经济在源头上的结合;二是采取用户牵头、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企业参与了90%以上的攻关项目实施;三是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施高起点的技术攻关;四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联合攻关的局面;五是科技攻关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

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科技工作按照“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明确了八项重点科技发展任务。

一是加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在信息、生物与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资源环境、能源等高技术领域,集中力量,取得突破。二是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带动农业结构的升级。重点实施农产品深加工、节水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信息化、农药创制、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项目。三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积极利用国际产业调整与转移的机会,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提升能源、材料、交通、轻纺等基础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四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作为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加强环保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和环保设备的工程化、成套化研究开发;以中药现代化为突破口,带动医药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五是稳定持久地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即要鼓励科学家的自由探索,又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重要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六是努力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能力。依照“科技先行”的思路,加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视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开发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大力促进东西部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七是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八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机构建设。继续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继续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源作用;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标签:;  ;  ;  ;  ;  

“九五”计划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