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1]2008年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南南型还是南北型?》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以双边FTA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激增,成为全世界各国谋求对外经贸合作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有两种:与其它发展中国家走南南型区域一体化道路或与发达国家走南北型一体化道路。对这两种模式的特点、实施的福利效果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全面比较,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参考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经验实证的方法,分别对南南型和南北型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发展情况、特点以及实施的福利效果开展一一对照考察。在福利效果考察部分,又分别从静态效应、动态效应以及非经济收益三方面逐一分析两种模式各自的长短得失。两种模式各自福利效果的结论从区域经济组织整体福利角度和发展中成员国角度两方面给出。最后,文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南南和南北两种模式采用比较优势的3X2模型进行直观比较,并举实例印证说明文章的最终结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关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能够产生一定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发生贸易转移的迹象更加明显。规模经济等正面的动态经济效应存在,但很可能导致区内成员贫富差距加剧。因此,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经济福利增加或减少难以定论,视具体一体化组织的情况而定。从成员国角度而言,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中相对较发达的成员国更为有利,相对较小和落后的发展中成员国更可能受到损失,福利下降。第二、关于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而贸易转移效应较小,因而整个南北型一体化集团的整体福利更可能增加。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成员而言,会直接导致其关税收入损失,但同时也带来吸引更多直接投资、获得更多技术知识等动态效应,在非经济因素收益方面有一定收获;总体而言,通常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总体福利更有可能增加而非减少。第三、关于南南型与南北型两种一体化模式比较。南南型和南北型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并不存在绝对化的优劣之分,两种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各有利弊长短,发展中国家应依据自身的具体经济情况和环境作出选择。对于单个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南南和南北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并不相互排斥、非此即彼,发展中国家应当实施开放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即综合运用两种模式和其它贸易自由化手段,降低外部贸易壁垒,才能为本国带来最大化的收益。第四、关于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和发展战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地缘性强、模式单一、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较低等问题。结合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来看,中国应当打造覆盖全球各大洲的自由贸易网络并实行开放式区域经济合作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本文的主要创新和特色在于:第一,系统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模式选择问题,对南南和南北两种模式采用相同的结构进行一一对照研究,并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两方面着手。第二,观点创新,不同于大多数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应该坚决远离南南型发展道路,努力走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的观点,而提出对两种模式不能简单以优劣区分,要看到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带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也要看到南南模式在非经济因素收益方面的巨大作用。应当努力扬两种模式各自之长而避彼此之短。提出实施“开放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才是对发展中国家最有利的政策选择。第三,拓展和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选择的研究内容,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不应只局限于经济因素的考察,也应注意到目前世界上“自由贸易协定的外交手段化”趋势,注意考察非经济因素的政治、外交、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八章,主要结构及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言,写明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问题的范围界定,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是理论文献综述,介绍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性理论和主要研究文献。第三章探讨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发展状况、理论基础以及福利效果分析。在对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特点做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本章着重考察了南南型一体化模式带给成员国的福利效果。具体的考察从静态、动态以及非传统收益三方面进行,每一方面又再分理论分析和实例印证两部分展开。最后得到研究结论: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经济福利是增加或是减少难以给出确定结论,需视具体一体化组织的情况而定。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中相对较发达的成员国有利而对较小和落后的发展中成员国不利。第四章探讨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发展状况、理论基础以及福利效果分析。本章的研究方法和展开结构与第三章相同。最后得到的研究结论是:整个南北型一体化集团的整体福利更可能增加。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通常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福利更有可能增加。第五章在三四两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分别采用南南型和南北型一体化的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以及其它收益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分别论述了两种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弊,并得出本文主要结论,即南南和南北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并不存在绝对优劣的区分;对于单个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实施开放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综合运用两种模式和其它贸易自由化手段,才能为本国带来最大化收益。第六章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给予简要介绍。第七章分析中国当前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八章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列出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钱运春[2]1999年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模式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图对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传统南南一体化模式向现代南北一体化模式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出比较深刻的研究。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实体)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分阶段地消除各种差别,进而整合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实体。贯穿经济一体化的有三大机制,即国际经济的互补机制、国际经济的协调机制和国际经济利益的共享机制。经济一体化的本质特征是经济融合机制的生成。 回顾发展中国家之间30多年来的一体化实践,是有不少成绩,但总体上并不成功。究其主要原因似在其指导思想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试图通过与北方“脱钩”式发展来获得一种后发优势,从而改变自身的不发达状况,实现自强目的。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内部三大机制的缺损,实践结果反而使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发展中国家要自强,传统的“联合自强”一体化模式似乎很难奏效。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自强有必要实行南北一体化,既与发达国家结成一体化组织以获得经济上的互补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真正获得这个优势,就必须变定向开放为全方位开放。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要对其国内环境实行优化以顺利地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融合,这个发展战略我们概括为“自强融合”模式。 当今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南北一体化组织,通过我们对墨西哥的研究,发现墨西哥正采用“自强融合”模式来发展与美加的一体化。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北美三国之间的经济融合机制,同时,墨西哥也实现了自强目的。 本文结论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强,就必须从根本上实行一体化模式转换,这样才能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立于一个较有利的地位。
李亚敏[3]2012年在《发展中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战至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截至2010年12月,已向WTO通报的484项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贸易协定就有三百多项,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之多,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其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回顾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普遍处于比较低的发展层次,取得的经贸成绩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成员国因其取得的经济增长不如预期而退出。在这种矛盾之下,发展中国家必须清醒地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反省失败的教训,审视自身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制约因素,通过制定恰当合理的策略去应对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和挑战,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广泛的话语权。可见,发展中国家间如何更好地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对世界经济都有着深远影响的问题,值得学术界追踪研究其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新的观点探索其应对策略。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现有发展中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系统回顾了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二战以来所经历的起步、停滞和目前的大发展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延伸出目前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形式多样、跨区域、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帮助互助特点突出等发展趋势。文章重点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通过结合北北型一体化、南北型一体化的具体案例及其特点总结,对比南南型一体化的具体案例,分析出发展中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点有:一体化程度较低;自由贸易区发展更快;合作方式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帮助互助;不断扩张等。另一方面,通过对发展中国家间目前参与区域经济体化的形势进行整理,剖析出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如产业结构简单雷同、政治体制不完善、经济基础薄弱、利益分配不均、国情背景差别大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间如何更好的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应对策略:创造互补性竞争,重视创新与领域开拓;共建合理的合作体制,灵活协调内部政策;加强自身经济发展,畅通合作交流渠道;重视机制性运作,协调区域内部争端;借鉴成功范例,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协调国内矛盾,应对外部势力挑战;设立专属机构,加强全球范围的协调。
赵翠翠[4]2011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南南合作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消极不利的一面。因此,推动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联合自强、寻求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才能更好的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有效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好的统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南南合作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总结出发展南南合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最佳战略选择。然后,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详细的剖析了南南合作的含义、特点以及合作的新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南南合作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各发展国家重视,并通过加强理解、深化合作来解决。最后,以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南南合作新的路径选择,主要论述了建立有效合作模式、合理的进行利益补偿和组建协调机构三条路径。经过研究,得如下结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南南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前景喜人。南南合作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在吸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建立新的一体化模式,构建新的合作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有效合作模式、合理的进行利益补偿和组建协调机构三条路径使南南合作进程逐步深入下去,最终达到发展中国家共同繁荣的目的。
郝赪[5]2006年在《关于“南南合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南合作”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但一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研究了“南南合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南南合作”的经济效果,并对“南南合作”不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南南合作”若要取得明显成效,首先要变更合作模式,应以软约束型一体化模式、软硬约束结合型一体化模式、生产一体化模式等取代传统的以封闭式为主要特征、以贸易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硬约束型一体化模式;其次,要强化协调机构建设,以加强对“南南合作”的协调与领导;最后,还要建立一定的利益补偿机制。
孙玉红[6]2007年在《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数量显著增加。1948年至1994年的46年间,GATT接受的与货物贸易有关的贸易协定通报数目为124个,到2005年已经有330个区域贸易协定通知WTO/GATT。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7月这时期,成为历史上区域贸易协定增长最快的时期。迄今为止,在WTO的成员中,只有蒙古没有参加任何区域贸易协定。同9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新一轮区域合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发展中国家热衷于非对称的南北型协定;自由贸易安排的内容更为广泛;自由贸易安排突破地区、距离的限制;泛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大型FTA已经形成趋势,但发展缓慢;自由贸易安排以“轮轴—辐条”形式发展为主,逐渐形成全球FTA网络等。这些新特点将会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根据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反观现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传统一体化理论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现实的背离;第二,双边贸易协定发展快于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的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背离;第三,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的产生与发展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背离;第四,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迅速繁衍而世界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的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背离。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及其出现的新特点,以及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当今FTA发展现实的解释力的下降,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时俱进。对于当今的世界贸易体系,人们更多的是注重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对于当今交叉重叠自由贸易协定所自然形成的另一种事实上存在的轮轴与辐条(H&S)体系与网络化发展,则有所忽视。全球FTA网络化这种体系的形成和强化,以及其潜在的运行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关于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动机、成本和收益以及贸易伙伴的选择和一体化的利益分配等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格局的重构也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虽然发达国家的北北型一体化的理论发展基本成熟,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加速了签订南北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步伐,并成为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的前锋和主要力量。所以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形成南北型一体化的收益或动机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需要新的理论和角度加以解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本和收益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比较已经大大得到了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收益不局限于贸易创造利益和相关的动态利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背景下会选择不同的战略和路径,积极参与FTA网络化发展进程,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会主动编织自己的FTA网络体系,力争成为全球FTA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成为FTA轮轴与辐条(H&S)体系下的轮轴国,从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但是该体系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带来的负面作用当然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影响。在这种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收益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比较已经大大得到了拓展。本文以上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四大背离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对全球FTA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上述几方面的背离进行了解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这一新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FTA网络化发展的特点、政治经济原因以及对世界贸易格局及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FTA伙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从总体上设计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了比较系统地来解释传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背离,本文首先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渐次展开并形成一定的逻辑体系,特别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沿理论—FTA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关税同盟理论发展、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理论及其适用性以及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自由化的影响加以评述。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解释过去也可以指导未来。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以前面的理论为基础,可以分为二条主线:第一,分析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第二,分析全球网络化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在分析全球网络化发展现状和特点中,运用WTO公布的最新数据对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积极的国家(经济体)的FTA现状进行了统计。在分析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时,从多个不同角度论证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将FTA网络化作为背景之一,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必要性和FTA伙伴的选择。通过对发展中国家FTA网络化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即双轮齐动,尽快构筑以中国为轮轴国的FTA网络。全文由导论和七章内容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第一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FTA相关理论综述部分,这一部分分别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理论和FTA相关理论进行了具体介绍,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渐次展开并形成一定的逻辑体系,特别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沿理论—FTA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并对此加以评述。在评述中对上述四大背离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第二章介绍了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本章根据WTO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介绍了FTA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并对FTA网络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归纳,特别是分析了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日益凸显的特征——H&S结构的特点和实质。第三章是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背景和原因的政治经济分析。本章从多边贸易体制、大国的示范和带动、其他国家的防御和追随战略、FTA本身的自我强化功能、非对称性FTA动机的多样性五个方面分别对此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经济及贸易格局的影响。本章分析了FTA网络化对参与国与区外国家的影响、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FTA网络化条件下,轮轴国的福利高于其在全球自由贸易条件下所获得的福利,这会导致FTA网络化的持续和进一步强化,从而对世界经济及贸易格局带来影响。第五章是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加FTA的战略选择。本章运用FTA相关理论,结合FTA发展的现实,分别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伙伴选择、南北型FTA有关问题和建立原则、南南型FTA的教训和成功条件,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战略。第六章是发展中国家参与FTA收益的实证分析。本章介绍了墨西哥FTA网络化收益的实证分析,包括经济收益和非传统收益的实证分析。第七章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本章论证了FTA网络化条件下,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政策和利益分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轮”齐动战略,并提出应尽快构筑一个以中国为轮轴国的全球FTA网络的战略构想。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选题创新尽管目前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FTA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还不曾发现关于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这种提法,更谈不上对于FTA网络化发展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论文选题是在前人关于轮轴—辐条学说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这一提法的创新意义在于:它不仅强调了由多个FTA的轮轴—辐条结构所构成的FTA网络,而且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体系的动态化发展以及这种动态化发展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国外贸政策的互动。因而对这一选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新意。2.观点创新(1)发展中国家既可以选择南南型FTA也可以选择南北型FTA来促进经济发展。(2)轮辐—辐条结构中轮轴国所获得的福利可能大于全球自由贸易所获得的福利,从而导致轮轴—辐条结构的强化。轮轴国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有可能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阻力。(3)防止南北型一体化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政策空间减损。(4)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5)双轮齐动,尽快构筑以中国为轮轴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
周思畅[7]2012年在《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分析与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通常面临着南南型、南北型两种模式的选择。由于传统理论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本文从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两方面对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郑玉琳[8]1999年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成功的实践及其原因探析》文中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 或称地区经济集团化) 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但经贸实绩甚为薄弱, 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主要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经贸特点,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难以获得成功的原因, 指出发展中国家不应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陈建国[9]1995年在《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文中认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陈建国(一)市场一体化。发展中国家在成立区域经济集团时,贸易自由化就作为主要的措施,如果从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而导致相互贸易扩张这一逻辑出发,可以用区域内部贸易比例的变化来评价市场一体化的结果。在1980—1989年过去的...
王丽[10]2008年在《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步伐,同时我们面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资源全球配置的变化和世
参考文献:
[1].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南南型还是南北型?[D]. 王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模式选择[D]. 钱运春. 苏州大学. 1999
[3]. 发展中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 李亚敏. 郑州大学. 2012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南南合作问题的研究[D]. 赵翠翠.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关于“南南合作”模式研究[D]. 郝赪. 河北大学. 2006
[6].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研究[D]. 孙玉红.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分析与选择[J]. 周思畅. 现代商业. 2012
[8].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成功的实践及其原因探析[J]. 郑玉琳. 经济经纬. 1999
[9].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 陈建国. 世界经济. 1995
[10]. 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J]. 王丽. 经济导刊. 2008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南南合作论文; 经济一体化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合作模式论文; 贸易协定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