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青海海南州 8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峰前外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三角肌胸大肌间隙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086-02
引言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肱骨近端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发病期间疼痛剧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与自身健康造成巨大影响[1]。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该方式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会对患者肱骨头血运造成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在治疗后长时间不能康复[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关于微创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报道浮现在人们眼前,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也逐渐被群众广泛接受[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就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回顾统计患者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3岁,平均年龄(61.35±5.48)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年龄(61.08±5.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臂丛麻醉,确认麻醉情况后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取一条切口,将肌肉牵引开,确保三角肌前部肌肉充分分离。分离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关节囊,将充分暴露在视野范围内的骨折部位复位,将骨折块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确认复位准确后可选择锁定钢板放置于三角肌止点前缘,采用缝合孔进行缝合处理时需避免破坏患者正常血运功能。
观察组采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臂丛麻醉,确认麻醉情况后于患者肩峰前外侧取一条横向切口,将三角肌充分暴露于施术者眼底,对肱骨头进行剥离处理后建立软组织通道并分离腋神经,采用推压手法将骨折部位复位,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确定复位准确后选择钢板固定,再次进行复位处理,并于肱骨部位放置克氏针,待透视满意后进行锁定固定。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对患者手术关节功能的恢复能力采用Constant评分[4]:采用百分制,评判项目为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活动范围与力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率的对比使用(%)表示,组间对比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间情况与恢复情况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间情况与恢复情况对比(x-±s)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可将肱骨整体分为四部分骨块(肱骨头、肱骨干、大结节、小结节)[5]。该病虽然对老年人生命安全无严重威胁,但会降低或损坏患者关节功能,对其日常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中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保守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性位移骨折,如3、4部分骨折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治疗后骨折复位较准确,愈合时间较快,为后续恢复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临床中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该方式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会对患者肱骨头血运造成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在治疗后长时间不能康复。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对巩固近端骨折的治疗中,经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已被社会群众广泛接受[6]。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治疗后患者恢复时间段等优点,且治疗时创口小,治疗创口感染几率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在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马根成等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智全,王烨明,曾炳芳,等.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9):820-822.
[2]张权,孙宁,黄强,等.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2):242-245.
[3]王盛,喻亮.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45):147-147.
[4]孙万驹,王子彬,蔡俊丰,等.肩外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1):19-23.
[5]蔡俊丰,李增春,尹峰,等.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4):284-287.
[6]马根成.经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55-58.
论文作者:金维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肱骨论文; 患者论文; 近端论文; 小切口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