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英
(威远县严陵镇实验小学 威远 642450)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子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是学生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体现,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可是为什么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强烈的提问意识呢?是他们没有疑难需要教师帮助,还是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我进行调查后,找出的原因如下:1、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2、教师不太鼓励学生提问题;3、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这其中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老师亦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量,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纠缠”。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题离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胆战心惊。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蹲下来看孩子”,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地“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玩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已被训练得出了定势:问题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了吗?老师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毋需再费心思。没有探究意识也就养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学生自然缺失了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寻根问底的心理倾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估算》时,我出示的探究例子中,故意没出现个位数字是5的数,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接近整十数的数就估成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这个数是45是估成40呢?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的呀!”同学们开始有点困惑了。但看得出,个个都在动脑筋。一个怀疑的学生说:“我想是看成40算!”又有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可以当40,也可以当50。”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看50比较合理。因为我们买东西时经常就是那样算的。”这时有更多的学生就小声议论了。我妈妈说过的,我哪次买东西……后来又有一位学生说:“我妈妈教过我要看成50算!因为要4舍5入!”最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对,按照人们的习惯是“四舍五入”,一般就看成50来计算。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只有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才会产生疑问,才会提出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置疑开路,让学生养成多思善想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求异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适时评价,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协作评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正确引导,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予以鼓励表扬。教师的嘴边常挂:“你的办法真好!”“你真聪明!”“你的结果离结论已经不远了。”“你想的办法老师还没有想到。”把“冰冷的文本 ”转化为 “火热的思考”的课堂中,课堂场景更会有孩子们或大声回答,或同桌间窃窃私语,或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空前浓厚,激发了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四、注重教法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研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题意、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学法、评价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探索新途径、新视角的创造性。
总之,“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陶行知也言:“发明千千,起点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刘贤英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又有论文; 发现论文; 孩子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