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医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重症病患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转出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的发生率(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系统恢复,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87-02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情比较危重,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情况,这对患者的正常饮食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使患者出现营养代谢障碍,致使免疫力下降,严重还会引发急性低蛋白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1]。因此,针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常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及可靠高效的特点,在营养支持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就针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选取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出现梗死面积大及多脑叶梗死情况[2]。(2)患者多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均有营养支持必要。(3)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留置胃管禁忌症。(2)长期便秘及食管狭窄梗阻的患者。(3)患者及家属拒绝参加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中有男27例,女23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1.6±3.2)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8例,脑梗死14例,病毒性脑膜炎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0.9±3.1)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6例,脑梗死15例,病毒性脑膜炎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一般资料上相比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患者入院后3d,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主要是将营养制剂放置在鼻胃管中,主要在每天的上午九点开始药物滴注,滴注由低到高,剂量为1500ml,持续4h滴注。操作过程出现误吸情况需停止进行鼻饲,通过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待患者胃肠压力下降后进行鼻饲,此时将输注的速度控制在50ml/h,根据患者的实际反应逐渐增加剂量,给予两组患者持续10d的肠内营养支持。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病情监测、体液出入量记录、口腔护理、预防反流、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输液护理。在输液过程,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营养液输注速度,维持每日的用药剂量[3]。输注营养液的时候可将患者床头抬高30~40°,鼻饲过程中可用加温器,让肠内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0~35℃,避免营养液过低使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情况。(2)管道护理。加强患者的管道检查,预防观察到出现扭曲、受压与滑脱,促使管道顺畅。对肠内营养过程躁动及不配合的患者可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妥善固定管道及预防管道脱落[4]。鼻饲前要事先对管道进行消毒,每隔8h对管道进行一次消毒,用无菌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洗,保证管道清洁卫生及通畅。若出现管道不通情况需立即查找原因,并注入温水冲洗,必要的时候还可更换鼻饲管道。(3)并发症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时患者常会出现代谢性、感染性及胃肠道等并发症,为此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并发症护理方法,确保肠内营养支持可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转出重症监护室时间等治疗指标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指标
观察组各项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情况比较(x-±s)
3.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常合并昏迷及运动障碍,这些症状均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5]。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患者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以达到维持机体营养,减少因重症神经内科疾病引起的后遗症,促使患者病情好转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为保证营养支持效果,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肠内营养护理中,不以单纯为患者提供营养为目的,而是在为患者提供营养需求的同时维持氮元素的平衡,以保证机体结构功能正常,维持体内细胞正常代谢,以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及预防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6]。此外,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还可以维持患者机体细胞群,促进身体各个脏器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治疗指标上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腹泻、呕吐及食物返流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对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患者身体脏器功能恢复,降低治疗期间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会丽.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2):144-145.
[2]张咏梅,张润军,王润萍.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3,22(7):95-97.
[3]王金萍.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10-110.
[4]刘燕,张玫.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200例护理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22(b03):917-917.
[5]周在霞,赵娜,赵琳琳,等.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对神经内科肠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786-2789.
[6]程艳艳,姚惠萍,蒋培余,等.重症患者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流程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7,6(20):1850-1853.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重症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并发症论文; 管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