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配电所接地装置施工相关技术思考论文_林欣

变配电所接地装置施工相关技术思考论文_林欣

(佛山市南海飞宇电力电器安装有限公司 528200)

摘要: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就在日渐提高,生产生活中电器种类不断增加,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对于电力的应用需求,这就无疑给电力企业供电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压力,不仅要意识到输配电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故障,还要做好技术审查,并加强质量控制,发挥技术应用优势,将各类故障因素扼杀在襁褓之中。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变配电所接地装置施工相关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应分析,同时提出了自身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变配电接地装置;施工;技术手段;思考

现阶段,各个乡镇都已经配备了配电所和变电站等等,地域不同变配电所的配置方法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受气候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土壤的电阻率高低不一,以及冬季地域所体现的冻土层差异,都会给变配电工作带来许多制约,变配电所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的运用,都要全面分析地域土壤气候环境和土壤结构等的变化,择选最为适宜的接地装置,并运用科学的、合理的安装手段,使配电所接地装置的运用满足施工需要。

一、变配电所接地装置浅析

所谓的变配电所是指运用塔杆和大地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连接电路,在实际的连接过程中,会涉及塔杆、接地线缆、地面以及金属元件等等,所有的金属零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包含有金属导体等接地装置。笔者结合操作形式的差异性,对接地体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自然接地和人工接地两类,其中的人工接地主要是为了确保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接地保护。自然接地则指的是已经具有安装条件的接地体,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有利的安装环境,直接对配电线路的相关接地体实施保护。保护性接地指的是借助接地体的作用,避免动物、牲畜以及人等受到意外受伤。最后,功能性接地则是运用甚至接地体的方式,保证设备高效运作,同时减少设备给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

保护接零一般会应用于三相四线制变压器输电线路之上,借助接零的途径,对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外露部分进行有效联系,如若此时设备外露的中心点和带电部分发生碰撞,这就会导致零线和相线两者之间瞬间通过巨大的电流,而后配电线路将体现自身的保护功能,实施保护装置动作,避免线路出现跳闸事故。如若设备未曾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 那么此时短路电流将会瞬间升温,致使熔断器断裂,而后不得不对线路实施切断处理,以此来达到配电线路保护的效果,也防止事故的进一步蔓延[2]。

保护接地一般则应用在三相五线制变压器输电线路之中,所谓的保护接地是将二次输出端的零线与变压器壳体PE端之间进行分开处理,并将带电设备和大地相连,将外露电流直接传输到大地之中。如若线路和设备之间依旧发生意外,并发生接触,就会形成了系统化的线路回路,此时设备出现故障,保护装置将会通过跳闸的方式,确保设备的完好和人员的安全[3]。

二、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

接地装置的安装工作,要格外注重安装方式和材料的择选,并结合实际的施工要求,确定接地网的尺寸和大小,对设备的应用寿命和机械运行强度予以了解和掌握。

比如,在化学腐蚀性较强的现场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热镀锌的技术手段,对接地体实施全面保护,基于外露的部分,还需进行防锈处理,如若配变电所所处地域范围内的土壤电阻率相对较大,这就应当运用土壤转换法亦或是浸渍法,使得土壤电阻率满足节点的实际需求,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要对接地装置的安装方式进行分类,笔者参照接地体的安装形式,将其分为垂直安装和水平安装两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垂直安装指的是运用垂直的安装方式,将接地体安装并固定在土壤层,确保其与大地之间为垂直状态。实施多级接地体的接地安装的过程中,要对地下及间距进行严谨控制,最佳状态为大于2.5米,在此过程中,若想提高设备的应用效率,就需要确保接地极长度的合理[4]。运用环形埋设这一方式之时,环上位置不可存在开口。利用垂直安装的设备,需要对接地极钢管进行重点处理,要将钢管的一端制成锥形,具体的操作为:在管口1.5分米的位置,锯出四个等同的锯齿形,借助焊接的途方式,逐渐使尖端向内部区域靠拢,对于圆钢和角钢来讲,最终的打入部分理应成为尖头状。角钢的接地极和钢管接地极相比较,无疑体现了诸多缺陷,比如,施工作业过程不简洁,实际的接地体安装工作开展之前,要事先挖掘便于日后埋设的深沟,这样方可使得接入接地极和接地线之间的连接更为有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沟深和宽度分别为0.75和0.6米为最佳。此外,若想对建筑物接触电压的现象予以规避,就要确保建筑物和沟之间的距离至少为两米,并保证接地极的间距为六米至八米。基于部分土层较浅的区域,将会极易受到施工场地的影响和制约,接地极的敷设必须打坑,坑的尺寸应为3米*1.2米*1.2米。与此同时,还应将高电阻率的土壤进行转移,将其转移到地电阻率的区域内,而后将镀锌角钢打入到土体之内,这时土壤和角钢两者之间将有一定的空隙,这就需要借助泥浆的作用,实施浇灌工作,达到逐层夯实的效果,保证接地体和土壤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

接地体装置安装完毕以后,还应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进而使得最终的接地电阻可以满足设计方案的需要,如若发现不合理的情况,则要及时补救和更改,相应的降低接地电阻。针对部分区域土壤浅薄的高电阻率情况,要运用挖沟敷设的方法,若此方法仍旧不符合设计要求,则要将处理方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其一,外引接地。如若变电站附近的土壤电阻率相对较低,此时可以运用外引人工接地的形式,完成接地体的敷设任务。

其二,深埋接地,增加接地极数量,借此减少接地电阻,运用深埋接地的方法, 将其应用到接地电阻较高、地形较为狭窄的变电所之内。

其三,土壤转换,对接地电阻进行优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对高土壤电阻率进行更改,在实际接地设备安装以前,对接地装置附近的土壤电阻率进行取样和分析,如若此时的土壤电阻率过高,那么应及时对配变电所周围的土壤结构进行改良,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设计方案的需求[5]。

例如,可以把1/3长度、宽度为600毫米的高电阻率土壤层进行有效替换,将其转化为低电阻的土壤层,亦或是在土壤内部掺入其他导电性较佳的物质,比如电石渣以及矿渣等等,降低土壤本身的电阻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配电所接地装置的设计,需要有许多施工技术手段的支撑,但是,纵观我国变配电所接地技术的发展水平,仍旧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施工环节容易遇到各类问题,如若技术手段的应用不科学,将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就要对此问题予以重视,对变电所接地装置进行全面、细致以及深入的探究,为我国配电线路的可靠运作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变配电接地装置的技术﹑安全要求及施工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5(31):100.

[2]高成林.浅谈配电变压器接地装置的维护[J].黑龙江科学,2014,26(12):256-256.

[3]王家奎.仪征站新建110kV变电所接地系统的新模式[J].科学与财富,2013,16(9):77-78.

[4]李广文.浅析施工用电安全监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安全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18):120,334.

[5]王林,赵军,扈海泽等.某山区35kV线路防雷改造措施及仿真分析[J].供用电,2015,32(5):49-53.

论文作者:林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变配电所接地装置施工相关技术思考论文_林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