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区几种杮树(Diospyros. kaki Linn)抗旱机制的研究

渭北旱区几种杮树(Diospyros. kaki Linn)抗旱机制的研究

胡超琼[1]2018年在《基于SCoT、IRAP和SSR分子标记的柿属植物亲缘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柿(Diospyros kaki Thunb.)属于柿科(Ebenaceae L.)柿属(Diospyros L.),柿属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着较为丰富的柿属种质资源,在我国现已经有一千多份柿属植物品种资源(杨勇等2005)。基于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前人对柿属植物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是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大多有限,仅仅是对部分或者一类柿属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实验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丰富的品种资源的背景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了柿种质资源圃268份柿属植物材料,利用叁种分子标记,分别是SCoT、IRAP以及SSR对它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群体结构分析,并比较叁者之间的差异,以期对柿属资源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研究,为今后柿属植物遗传育种工作,优质资源推广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通过本次试验,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通过计算SCoT、IRAP和SSR叁种分子标记多态性条带比率发现叁种分子标记方法多态性水平都比较高,利用NTsys-pc 2.01软件对叁种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到268份柿属材料的遗传矩阵以及它们的遗传系数,并利用UPGMA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叁种分子标记在均可将其分为叁大类。2.将来源地不同的268份柿属材料划分为五个地域(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对其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进行分析,得出SCoT、IRAP、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分化程度都比较低,基因交流水平较高,显示出它们之间具有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分别使用SCoT、IRAP、SSR分子标记对五个地域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发现华北、华东、中南以及西北地区之间遗传距离较近,遗传一致度较高;而西南地区与其他四个地区之间遗传距离较远,遗传一致度较低。3.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发现‘彬县尖顶柿’、‘乾县火柿’以及‘户县大柿’叁者的叶片特征、花瓣形态特征、子房形状、苞叶形状与果实形状等形态特征都比较一致,判断为同物异名品种。这叁个品种在SCoT、IRAP以及SSR叁种分子标记聚类分析中均聚在一起或相距很近,从而说明形态特征的相似或相同在分子标记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可以预测用一种或几种分子标记聚类方法来鉴别未知的同物异名品种。4.通过比较叁种分子标记,发现叁种分子标记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且都可以将柿种与柿近缘种区别开来,叁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多态性条带总数/多态性引物数)大小分别为SSR(13.3)>IRAP(8.6)>SCoT(7.7),其中SSR分子标记结果最符合实际,多态性最高,效果最好;其次是IRAP分子标记,最后是SCoT分子标记。5.结合叁种分子标记及种间单拷贝同源基因分析,与柿亲缘关系由远及近的种分别是:野柿(D.kaki Thunb.var.silvestris)、油柿(D.oleifera Cheng.)、德阳柿(D.Deyangnsis)、金枣柿(D.Jinzaoshi)、君迁子(D.lotus L.)、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美洲柿(D.virginiana L.)、乌柿(D.cathayensis Steward.)。

孙鹏, 李加茹, 段伟, 傅建敏, 韩卫娟[2]2015年在《河南省柿种质资源果实表型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给河南省柿资源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河南省洛阳、叁门峡、南阳、平顶山、安阳等柿主产区共收集了柿资源123份,并按照行业标准NY/T1309-2007对这些柿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描述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柿资源非常丰富:标准中的柿果形状共分17种,河南省的柿果形状共有15种,仅缺少升状形和长形;标准中的溢痕类型共分7种,河南省的柿资源都具有;标准中的果顶形状共分15种,河南省的柿资源中仅缺少广尖、奶凸和扁尖这3种;标准中的柿蒂形状、萼片形状、萼片卷曲姿态分别分为4、7、6种,河南省的柿资源中也都具有同样多的种类。

蒲飞[3]2014年在《柿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生物活性及其相关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柿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中国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柿树生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6%左右,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柿的营养价值高,在食品和医疗保健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本研究以陕西杨凌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不同基因型的柿果实为材料,对其酚类物质的含量、组分以及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相关合成代谢酶进行了测定分析,旨在挖掘柿子在天然产物提取和功能食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优良柿资源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20个不同基因型柿果实为研究材料,对其提取物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柿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着差异,如其中总酚含量最高的野柿达到1520.57mg没食子酸/100g FW,而栽培甜柿品种御代中总酚含量仅为野柿的1%;野柿和君迁子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3000μmol/100g FW明显大于所有栽培种,涩柿中的休宁扁柿和蜜蜜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1100μmol/100g FW以上,但所有的甜柿品种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都在110μmol/100g FW以下,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差的西村早生,仅有26.45μmol/100g FW。野生种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要高于栽培品种,而对栽培品种而言,涩柿品种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则要高于甜柿品种。同时,柿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并且不同抗氧化方法测定结果间也存在显着相关性。(2)通过对10个不同基因型柿果实多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比较,发现柿果实多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柿果实其提取物抑菌能力存在显着差异,野柿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活性抑制上均表现出最高的能力,而甜柿品种御代最低,从整体上来看栽培品种中涩柿则要强于甜柿,如涩柿品种舟曲馍馍柿和乾县火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是甜柿品种的2~10倍,但涩柿品种眉县牛心柿和磨盘柿的抑菌能力则与甜柿相接近。同时发现柿果实的抑菌能力与其酚类物质的含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3)对6个不同基因型柿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和含量的分析表明,其酚类物质的分布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在野柿和涩柿品种中以没食子酸(0.502~2.789mg/100g FW)和槲皮素(0.224~0.812mg/100g FW)这两种单体酚的含量相对较高,野柿中的没食子酸含量是涩柿品种的3~5倍,但没食子酸在甜柿品种禅寺丸和次郎中却没有检测到,而在次郎中也没有检测到槲皮素;对于甜柿而言,其果实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儿茶素和对羟基苯甲酸,其中次郎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含量(0.746mg/100g FW)要比野柿高出约1倍,而禅寺丸和次郎中儿茶素水平也与所测涩柿品种相差不大。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检测到的单体酚类物质其含量与柿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对柿果实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发现,野柿的生物活性要优于栽培品种,在栽培品种中,涩柿则要优于甜柿,比如舟曲馍馍柿这个地方性品种展现了较高的生物活性。这不仅表明我国涩柿栽培品种具备优良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发现了柿资源开发利用时对优良资源的筛选是非常必要的。(4)对不同基因型柿果实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柿果实之间存在差异,各自具备不同的最适温度、pH条件、底物浓度,在热稳定性和对抑制剂的反应效果上,这3个酶也在不同基因型柿果实之间表现出差异;对后熟软化过程中酚类物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测定发现,不同基因型果实在后熟软化过程中其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之间存在差异,野柿、涩柿和甜柿各不相同,并且这种变化与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相关的这3个酶的活性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梁玉琴, 张嘉嘉, 梁晋军, 李芳东, 韩卫娟[4]2015年在《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分析不同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判断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品种。【方法】以柿近缘种君迁子、油柿、浙江柿、美洲柿、金枣柿及柿变种野柿共计9份材料作为对照,从已发表的柿属植物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柿主栽品种(18份)、农家品种(55份)及野生资源(20份),共计93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利用17对SSR引物对10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59个不同的DNA片段(即条带),平均每对引物9.35个,范围为5~14个,扩增条带最多的引物有2对,分别来自位点ssr DK11/DQ097479和ssr DK14/DQ097482,最少的来自位点8125/DC592401;所得到的所有条带均具有多态性;共得到508个谱带类型(即带型),平均每对引物29.88个,范围为8~53个,最多的引物对来自位点ssr DK11/DQ097479,而最少的则来自位点5553/DC585710;特异带型总数为267个,平均每对引物15.71个,范围为2~37个,最多的依然来自位点ssr DK11/DQ097479,最少的同样是5553/DC585710;特异带型比率73.68%~25.00%;种质鉴定率1.96%~36.2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839 7,范围是0.466 7~0.964 7;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2.658 6,范围为1.112 1~3.596 7;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777 4,范围是0.147 1~0.960 8。综合对比,ssr DK11/DQ097479、ssr DK14/DQ097482和m Dp17/EF567410这3个位点遗传变异程度最高。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柿及其近缘种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柿种下所有资源单独聚为一大类,能够与近缘种区别开;与其他近缘种相比,美洲柿与柿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扩增的位点可鉴别所有供试资源,并可判断部分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品种。【结论】河南省柿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程度较大,杂合程度高,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所用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柿种质资源鉴定。

张嘉嘉[5]2014年在《柿资源叶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柿(Diospyros kaki L.)为柿树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植物,我国柿属有64种和变种(型),除柿果实外,柿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柿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滇南本草》、《本草再新》和《广西中药材标准》中均有记载,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我国柿资源有千余种,不同资源间有效成分差异丰富,同一品种不同时期差异也特别丰富,但关于柿叶有效成分的资源评价鲜有报道。本文从柿叶中维生素C、黄酮和多酚含量角度出发,开展了柿资源叶片中有效成分的多样性的研究,旨在筛选出优良叶用柿资源,为柿叶的开发利用和优良叶用柿资源的选育提供原材料。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生素C出峰时间为5.25min,维生素C浓度在50~2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可达0.9998,“次郎”样品的含量为17.81±0.05,RSD为0.29%(n=6),平均价标回收率为101.65%,RSD为0.37%(n=5)。2.15份柿资源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呈多样性变化,柿近缘种,野柿,甜、涩柿品种年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21%、18.61%、30.89%、25.30%,其中波动最大为阳丰(44.31%),最小的为吊柿(17.52%),柿叶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峰期为7中上旬和8月中上旬;野生资源在整年的生长发育期间,维生素C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柿资源叶片中维生素C、黄酮和多酚含量多样性丰富。维生素C、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变异系数幅度为21.14%~52.99%,平均变异系数为42.56%,变异幅度高;维生素C、黄酮和多酚含量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957~2.034,平均2.002,多样性程度高。4.不同的柿资源类型间维生素C、山奈酚含量差异性显着(P<0.05),但槲皮素、粗黄酮和多酚含量差异不显着;不同来源的柿资源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含量表现出显着(P<0.05)的差异性,但柿叶中维生素C、槲皮素均未表现出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柿资源叶片中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含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5.柿资源叶片中维生素C、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含量聚类分析表明,高维生素C含量的资源有10份为美洲柿、湖南野柿1号、湖北野柿1号、湖北野柿2号、江苏野柿2号、浙江野柿、孟津红柿、大平核、南化牛心柿、牛头柿;而高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含量的资源有11份为休宁扁塌柿、栾川八月黄、晚御所、大红柿、浙江野柿、栾川出头、阳丰、台湾正柿、海安小方柿、江苏野柿2号、小面糊;由上可知五种成分均高的资源为江苏野柿2号、浙江野柿。

傅建敏[6]2017年在《柿属植物叶绿体测序及其系统发育和遗传变异研究》文中认为柿属是柿树科最大的属,包括500余种,而柿(Diospyros kaki Thunb.)作为果树利用的代表种,具有显着的经济价值,是中国、韩国和日本重要的传统粮食资源。但是受其多倍性的限制,柿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柿的起源及多倍化途径仍不明确。鉴定出与柿亲缘关系最近的二倍体近缘种,作为柿起源进化研究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利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本课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柿属5个物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绘制、柿属植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地位、柿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 Illumina 测序技术,对柿(D.kaki Thunb.)、君迁子(D.lotus Linn.)、油柿(D.oleifera Cheng.)、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金枣柿(D.'Jinzaoshi')等 5个柿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绘制了柿树科植物的第一份叶绿体基因组图谱。5个柿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变化范围是157,300 bp~157,784 bp,呈典型的四分结构: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1个大的单拷贝序列LSC和1个小的单拷贝序列SSC。5个柿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均注释到134个基因,其中包括80个蛋白编码基因,31个tRNA,和4个rRNA基因。此外,还鉴定出179个重复序列和283个简单序列重复;通过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4个高度变异的区域,即trnQ_rps16,trnV_ndhC,和psbD_trnT等基因间隔区,以及ndhA的内含子区。2.通过与杜鹃花目下其他家族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信息进行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不同种间非编码区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蔓越莓与柿树科的差异最为显着;IRs区比SC区更为保守,4个区域的边界位置和长度在不同科的植物间也存在差异。此外,通过对柿和18个菊分支内已公布的叶绿体基因组的6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柿属于杜鹃花目,独立起源(单系类群),且杜鹃花目是菊分支中较为原始的一支。3.利用5个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间差异最大的trnQ_rps16序列对17种柿属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序列对比后发现172个变异位点,80个信息位点;经MP和ML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筛选出柿的8个近缘种。随后,选取5个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高变区域和7种内切酶对柿及其近缘种进行PCR-RFLP试验,获得105个多态性的片段,聚类分析后表明:柿与金枣柿、油柿和云南野毛柿亲缘关系更近,而与浙江柿和君迁子亲缘关系较远。然后,为确定柿的最近近缘种,利用cpDNA ndh4和nrDNA ITS序列分别对柿及其近缘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ndhA序列构建的ML进化树表明,柿与云南野毛柿聚为一支,油柿和金枣柿聚为一支,并且美洲柿和君迁子的雌雄资源被区分开,其中雌性资源与栽培柿亲缘关系比雄性资源近;而基于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柿和油柿聚为一支后与云南野毛柿聚为一支。最后,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对柿及其4个近缘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8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基因间隔区和内含子序列分别构建DNA矩阵后,利用ML算法和MP算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表明柿与油柿最近缘。4.根据柿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开发出4个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并利用16份柿属材料对其在种间及柿种内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4个标记在16份柿属植物中分别检测到31、27、7、25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分别为14、5、2、13个。分别对4个标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CP1标记可以将11份柿品种与5个柿的近缘种完全分离,且柿与油柿距离最近,表明该标记适用于柿属植物种间资源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但不适用于柿种内;CP2、CP3、CP4标记均不能将柿品种与柿近缘种完全区分,但在11份柿品种间均检测到了多个碱基突变、插入和缺失位点,且多数柿品种发生变异的位点不同,只有'富有'和'中柿一号'两个品种未检测到特异的变异位点,故可以考虑用于柿种内的遗传变异研究。此外,本研究还借助ITS序列变异对栽培柿进行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分析,共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将21个栽培柿品种分成10个类型,表明ITS变异位点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全新的栽培柿分子鉴定方法。

梁晋军[7]2015年在《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及柿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柿(Diospyros kaki Thunb.)为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 Linn.)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有铁杆庄稼之称。绝大多数柿品种为六倍体(2n=6X=90),少数为九倍体(2n=9X=135)。我国是柿属植物的分布和原产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柿属种质资源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但针对我国整个柿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虽然前人对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结果不完全一致,柿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至今尚不清楚。为分析我国柿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和弄清楚柿及其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本文以17种柿属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绿体DNA(cp DNA)trn Q-rps16序列分析17种柿属植物的起源进化关系,然后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ITS、ndh A序列对所选柿及其近缘种进行分析,以更准确确定柿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此外,本研究还对93份柿品种ITS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依据品种间差异位点对柿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7种柿属植物共19份资源为试材,分析其叶绿体trn Q-rps16序列变异特征,并通过j Model Test 2.1.5软件计算碱基进化模型,依据进化模型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对19份试材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9份柿属植物分成了两大分支,第一分支为柿及其近缘的9个种,第二分支为其余8个种。根据此次研究对柿及其近缘种分支进行分析得出,第一分支中与柿近缘的8个种中,象牙柿与茎花柿与其余近缘种亲缘关系也较远,故后续关于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中选择云南野毛柿、油柿、君迁子、浙江柿、金枣柿和美洲柿作为柿的近缘种研究,而乌柿则作为柿及其近缘种的外类群进行研究。2.利用5对cp DNA特异引物和7种限制性内切酶共35对引物/酶组合对柿及其近缘种进行PCR-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柿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种间多态性,但供试22个柿种内品种未检测到变异位点。应用NTSYS中UPGMA法聚类和主坐标分析均表明:柿与金枣柿最近缘,其次分别是油柿、云南野毛柿、浙江柿和君迁子,而与美洲柿和乌柿相距较远。野柿(浙江)作为柿的一个变种,聚类结果也表明野柿(浙江)与柿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柿品种内仅ndh A条带有微小种内差异,可进一步对ndh A进行测序研究。此外,由于叶绿体DNA相当保守,也可利用核基因ITS进行测序研究。3.利用ITS和ndh A序列变异分析8种共102个基因型的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差异,并通过计算两个序列及合并后的进化模型,依据进化模型采用ML法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综合ITS和ndh A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柿与油柿和云南野毛柿亲缘关系最近,之后分别是金枣柿,君迁子和浙江柿,与美洲柿和乌柿最远。(2)93份柿品种材料的ITS长度均为730,包括8个变异位点,据此8个变异位点可将供试柿种内93个品种聚成16个类型,而ndh A序列在柿种内品种间则无差异位点存在。研究认为,ndh A和ITS能较清楚解释了柿与其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柿品种ITS的8个差异位点分析鉴别出栽培柿种内的遗传差异。

贺军虎[8]2003年在《渭北旱区几种杮树(Diospyros. kaki Linn)抗旱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柿树(Diospyros. Kaki Linn)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经过千百年的栽培训化,现在在我国北方广为栽培。渭北早区土层深厚,年降雨量500-600mm,柿树在该区生长结果良好,已成为当地主要果树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柿树在渭北旱区干旱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柿树的栽培提供理论借鉴。 试验主要研究渭北旱区柿树品种火柿、水柿、木洼柿及柿属君迁子的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及它们的光合作用和相关因子的变化,并和渭北旱区生长的红富士苹果树、砀山酥梨树作以比较;并研究了盆栽幼龄柿树品种火柿、水柿、次朗柿和柿属君迁子的水分胁迫下光合特性及其SOD、CAT、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柿树对干旱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君迁子的气孔小而且密度小,而栽培品种气孔大而且密度大;火柿、水柿、木洼柿和君迁子的气孔开度日变化为中午降低型;渭北旱区柿树春季叶的栅栏组织发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之比较秋叶大,日蒸腾量与二者之比呈负相关;渭北旱区多年生柿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中午降低型”变化,光合作用的降低是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叶温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光合作用这种变化是柿树经历水分胁迫后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调节。水分胁迫下,随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的降低、柿树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火柿、水柿的净光和速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初期有所升高,此后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下降;次郎柿和君迁子的光合速率随SRWC的降低而下降。水分胁迫下,水柿、君迁子的光合速率的下降在前期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作用,后期是由非气孔因素起主要作用的;而火柿、次郎柿在整个水分胁迫过程中均存在非气孔因素的作用。水分胁迫的初期,随SRWC的降低SOD和CAT酶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表明柿树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水分胁迫后期SOD、CAT的活性下降,火柿、水柿和次郎柿的MDA含量上升,而君迁子的MDA含量降低,说明君迁子具有极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这是以君迁子为砧木的柿树品种耐旱的生理基础之一。柿树在渭北旱区的生长结果良好,是其对渭北旱区生态环境逐渐适应的结果。

邓立宝[9]2013年在《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柿角斑病抗病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柿产区之一,其悠久的柿栽培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气候造就了丰富的柿种质资源。由于广西柿资源研究基础薄弱,种质信息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西柿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了揭示广西柿种质资源状况、遗传背景和多样性信息,为广西柿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开发利用与保护、引种驯化、抗病性早期鉴定、品种选育等提供依据,本文调查研究了广西柿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收集不同生态气候区的柿种质资源并建立柿种质资源圃,运用表型系统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柿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研究和综合评价,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CoT)和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SR)对柿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在开展柿角斑病自然发病调查和病菌接种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柿种质叶片SOD、POD、CAT、PAL酶活性和MDA、GSH、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并首次运用改良的cDNA-SCoT技术对柿种质角斑病抗病性进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西柿种质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考察和收集广西不同生态气候区的柿种质资源并进行分类研究,收集到柿属植物中柿、君迁子、油柿、乌柿、毛柿和野柿5个种1个变种的104份种质,在广西大学建立了柿种质资源圃,为广西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和依据。调查发现近年广西柿生产取得迅速发展,在柿种植面积和投产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和产值均逐年增加,但广西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柿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品种单一和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贮藏保鲜和加工产业链不深化及加工产品单一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促进广西柿产业发展的对策。2、广西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广西柿种质资源在表型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选用的44个表型性状间的欧氏距离较远,各性状间相对独立,在柿种质分类中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表型系统聚类分析能将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柿种质聚在一起,可作为柿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但在进一步明确亲缘关系时,还有赖于分子标记等其它分类和鉴定途径的有机结合。对不同柿种质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Yueshi、Niuxinshi、Dafangshi、Jingshi、Jixinshi、Xiaofangshi和Huoshi等柿品种及一些实生单株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它们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建议作为优良品种和单株加以开发和利用;部分单个性状比较优良的实生单株虽不适合于直接推广种植,但可作为柿品种改良的资源加以利用。3、广西柿种质资源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首次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不同生态气候区的柿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标记结果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结果大致相同;两种分子标记都可以将供试材料分开,可以作为柿种质资源分类的有力工具。UPGMA聚类分析表明,广西柿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柿、油柿和君迁子分别聚到不同的组,野柿与柿种质间有交叉现象出现。广西各野生柿居群遗传背景宽广,多样性较为丰富,由于多山的地形和较高的海拔等原因使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比较少,各居群间产生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4、广西柿种质资源角斑病抗病性研究不同柿种质间的抗病性差异比较大,总体上柿栽培品种和野柿种质对角斑病的抗性或耐性比较强,油柿和君迁子的抗病性比较弱。柿叶片接种角斑病菌后各种质SOD. POD、PAL酶活性和MDA含量均升高并呈一定规律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与柿种质间的抗病性存在相关性;CAT活性和GSH含量也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但这两个指标的变化与寄主的抗病性关系不密切。采用cDNA-SCoT技术对柿角斑病抗病相关基因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SCoT分子标记技术能够与柿叶片角斑病侵染应答产生关联,共获得13个柿叶片角斑病侵染相关基因片段,其中7个基因片段与已知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包括一些在植物逆境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其它6个基因差异片段在数据库中未找到已知功能的同源序列。

郭大龙[10]2006年在《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部分柿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柿是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 Linn. )植物,我国是柿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原产中心之一,捌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长期以来,对我国柿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对我国柿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缺乏深入的探讨。本研究首次开发了柿属植物SSR分子标记技术,并同时采用SSR,SRAP,IRAP和REMAP四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供试7种柿属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 ;君迁子D. Lotus L. ;浙江柿D. glaucifolia Metc. ;油柿D. oleifera Cheng. ;金枣柿;老鸦柿D. rhombifolia Herosl. ;美洲柿D. virginian L. ;)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从DNA水平上明确柿种间及种下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为柿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数据库查询的方法开发柿属植物SSR引物。查询GenBank,EMBL和DDBJ数据库中的柿属植物核酸序列,采用Sputnik筛选包含SSR的序列,用Primer Primere 5.0设计SSR引物。从98条核酸序列中共计筛选到SSR引物7对,并建立起柿属植物SSR-PCR扩增技术体系。 2.利用ISSR技术结合抑制PCR技术开发SSR引物。使用ISSR引物8条,对基因组DNA扩增后,设计抑制PCR引物进行染色体步行,共计开发出12对SSR引物,其中9对表现较好。在GenBank上登录序列19条。 3.采用链亲和素(streptavidin)与生物素(biotin)之间具有很强的亲和能力的原理,用链亲和素磁珠富集法使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GA)_(10)开发柿SSR引物6对,并在GenBank上登录6条。 4.利用自主开发的SSR标记,选用18对SSR引物对柿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实验中采用两种电泳方式进行检测。有关等位基因的相关信息从PAGE胶上获得,聚类图构建的数据则来源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方式共得到158条多态性带,每个引物检测的带数从5到20条不等。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的变化从3到24不等,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15个位点。PAGE胶上所检测的扩增条带数明显比琼脂糖凝胶上的多。根据琼脂糖凝胶所获得的数据由NTSYS计算30份试材间的相似系数,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2(浙江柿和老鸦柿)到0.93(富有和松本早生)间,平均值0.79。日本柿,中国柿和近缘种间相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3,0.81和0.71。期望杂合度和表观杂合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42-0.77和0.27-0.59。 5.利用SRAP标记,使用文献中运用较多的7条正向引物,8条反向引物,通

参考文献:

[1]. 基于SCoT、IRAP和SSR分子标记的柿属植物亲缘关系分析[D]. 胡超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 河南省柿种质资源果实表型特征分析[J]. 孙鹏, 李加茹, 段伟, 傅建敏, 韩卫娟. 经济林研究. 2015

[3]. 柿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生物活性及其相关酶的研究[D]. 蒲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 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J]. 梁玉琴, 张嘉嘉, 梁晋军, 李芳东, 韩卫娟. 林业科学. 2015

[5]. 柿资源叶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多样性研究[D]. 张嘉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6]. 柿属植物叶绿体测序及其系统发育和遗传变异研究[D]. 傅建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7]. 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及柿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梁晋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8]. 渭北旱区几种杮树(Diospyros. kaki Linn)抗旱机制的研究[D]. 贺军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9]. 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柿角斑病抗病性研究[D]. 邓立宝. 广西大学. 2013

[10]. 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部分柿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D]. 郭大龙. 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渭北旱区几种杮树(Diospyros. kaki Linn)抗旱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