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事故控制—根据轨迹交叉理论进行事故控制分析论文_刘群

现场事故控制—根据轨迹交叉理论进行事故控制分析论文_刘群

刘群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一地质大队 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本文根据轨迹交叉理论,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方面着手进行事故控制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主要从某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和施工用电两方面进行讨论,简要分析了轨迹交叉理论在其事故控制中的应用,从而提出事故控制的基本措施。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简要分析了职业适应性、环境、培训教育和管理四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关键词:轨迹交叉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缺陷 事故控制措施

1轨迹交叉理论概述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事故致因理论的经典理论之一,其在安全管理工作事故控制分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轨迹交叉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焦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由轨迹交叉理论的定义不难看出,控制事故发生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防止二者运动轨迹在时空上的交叉。

下面我们结合某施工现场出现过的一些安全问题,介绍如何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的三个控制途径进行事故控制。

2从脚手架中分析高处坠落事故的控制措施

高处坠落是建筑施工现场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45%左右,而现场高处作业绝大多数都依托脚手架进行。脚手架上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脚手架的搭设不规范、防护不到位;二是人员违章操作,未正确使用安全带、自锁器等防护用品。

笔者认为,现场脚手架管理,首先由技术管理部制定总的脚手架工作程序,对脚手架的材料选择、搭设、验收、使用及维护提出相关要求。同时,针对现场搭设的脚手架,项目部编制各类专项方案,如超过24米的高大脚手架、模板支撑脚手架等都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控制措施,并针对卸料平台、布料机脚手架、小型操作架等编制统一的施工方案。在脚手架日常使用和维护中,要求对每个脚手架进行日常巡检和每半个月一次的检查。这一系列措施的采用,就从根本上确保了脚手架上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消除和受控。

3防止人和物运动轨迹交叉的措施

按照轨迹交叉理论的观点,防止、避免人和物的运动轨迹的交叉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根本出路。例如,防止能量逸散,如隔离、屏蔽;改变能量释放途径,如脱离受害范围、保护受害者等防止能量转移等。另外就是防止时间交叉。建筑施工中关于防止时间交叉最经典的运用是在施工用电方面。所以当我们进行设备维修、线路检修等工作时,首先就是切断电源,这样就确保了物(带电体)与人不在同一时间发生交叉,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简单来说,绝大多数用电保护措施,作用机理都是在人出现误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时,第一时间切断电源,使二者无法交叉,以保证人身安全。

针对施工用电,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用电组织设计开始,到人员的统一调配、配电箱及施工机具的定期检查并贴合格标签以及现场配电箱的上锁管理等,是施工用电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出发进行控制分析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是切断轨迹交叉中行为的形成系列。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形成的过程中占有主导位置,因为人是机械、设备、环境的设计者、创造者、使用者、维护者。人的行为受多方面影响,如作业时间紧迫程度、作业条件的优劣、个人生理心理素质、安全文化素质、家庭社会影响因素等。安全行为科学、安全人机学等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控制措施:

(一)职业适应性选择。选择合格的职工以满足职业的要求,对防止不安全行为发生有重要作用。出于工作的类型不同,对职工的要求亦不同。因此,在招工和职业聘用时应根据工作的特点、要求,选择适合该职业的人员,认真考虑其各方面的素质。

笔者认为,应打造将理论培训与实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通过理论培训筛选出文化素养过低、性格缺陷明显的人员进行淘汰;然后再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即实操场地)对员工身体状态、实操技能等进行考核筛选;另外,项目部每年都分批次安排职工进行体检,对存在职业禁忌症或患病严重人员进行劝退或换岗。通过以上各类措施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职工从业素质的要求。

建筑事故现场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几乎每一次重大事故背后都与人员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事故的概率降至最低。

(二)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和工作环境。大型施工项目采取各种形式来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在项目部内创建和谐积极的生活氛围,充分确保职工精神生活。另外,针对劳务工人居住地进行定期检查,关注劳务人员居住饮食环境的职业健康安全。

良好工作、生活环境的创造,就是尽一切努力消除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使机械、设备、环境适合人的工作,也使人容易适应工作环境。使工作环境真正达到安全、舒适、卫生的要求,从而减少人失误的可能性。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安全知识和技能。项目部在三级教育培训之外、在每年年初和年中都会组织一次全员再教育培训、并对特殊工种的等进行培训授权(即所有000工种经过三级教育后,还要组织专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授权后发放帽贴方可上岗作业);利用影视、广播、图片宣传等形式;知识竞赛、无事故活动、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等方法,提高职工各方面素质,防止和减少职工因自身能力不足、认识不足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按国家要求配备安全人员;完善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各项法规、标准;制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第一把手负责,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形成人人管安全的气氛,才能有效防止“三违”现象的发生。

通过大量事故分析数据统计表明,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有绝大多数(约80%)是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其中,班组管理失误又占了较大的比重。因此,严格现场管理,最重要是加强班组管理建设。班组是现场施工的最基本管理单位,良好的班组建设是从源头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本手段。

5轨迹交叉理论的深入思考

从轨迹交叉理论的运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事故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缺少了管理这一重要内容。实际上,以上的分析,主要适用于控制人员伤害事故和人员违章造成的相关事故,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管理缺陷,同样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接受的后果。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根据轨迹交叉理论原理对管理缺陷进行控制,从而防止事故发生。如方案出现问题,在方案评审过程中,应该防止评审人员不负责任行为与方案问题的交叉,即在方案存在问题时,评审人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和责任心去发现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而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应该及时得到终止或完善,防止存在问题的方案与人员行为交叉。

6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针对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利用轨迹交叉理论进行分析,采取各类控制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升管理水平,是消除和减少现场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论文作者:刘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现场事故控制—根据轨迹交叉理论进行事故控制分析论文_刘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