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不是中国稳定汇率政策的又一代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汇率论文,中国论文,代价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0月中旬以来,国内农产品、工业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扬,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物价还会上涨吗?新一轮通货膨胀是否来临?敏感的人甚至还联想到了最近一直炙手可热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认为短期的通货膨胀是继出口退税之后为了稳定汇率所不得不付出的又一代价。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专家普遍认为,国家不会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而采取通胀这种高成本的行为。目前多种基础性商品价格上升,基本上是由各自商品价格周期波动和农业结构性调整等方面的原因引起,而非政府人为因素所致。一旦人们的心理预期趋于稳定和国家调控力度到位,此现象持续的时间就不会太长,更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专家同时提醒人们关注隐含在其中的一个重要信号:这很可能将成为中国农业真正迈上现代化之路的起点。
市场行为而非人为行为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近期物价走高,决非通货膨胀。首先,物价并没有全面、大幅度地上涨。第二是经济升温造成了暂时的物价上涨。第三是近几年种粮面积减少、粮食减产以及受季节性影响等市场因素,造成的价格上涨。”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市场研究部研究员张刚也认为:“决不可能是政府采取的制度行为,而完全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所引起。”
他说:“若粮食价格上涨,居民肯定会进一步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维持日常支出的需要。所以,政府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来改善通缩环境。”
“中国的物价在相当长时间里都维持在较平稳的状态,且在个别月份还出现过价格下降,一旦出现上涨,政府和群众都会非常敏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物价上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其诱因是美国大豆减产的预期引起国内对大豆减产的预期,从而引起一系列价格上涨。但应该看到,此次上涨来自需求这一方,实际上,现实需求很可能是被长期压抑或延期了。政府宏观部门应该就此引发思考,长期物价平稳必然存在上涨的可能性。实际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央行前期就货币投放量增长较快,利用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主动进行调控,还是比较及时的。”
“粮油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好事。”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对记者说:“我国粮油品的价格,除了经过加工的食品以外,总体上是偏低的。尤其和服务业的价格相比较更不成正比。在发达国家,规模化大生产的农产品价格并不低,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农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来说,其产品价格反而不高,这种状况不利于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将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间接影响消费。这几年,粮价持续走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消费需求上不来,如果没有相应合适的价格,对粮食生产以及长远发展都很不利。”
从深层次寻找解决策略
但也有专家认为,此次物价上涨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短缺时代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除了从自然灾害影响收成、以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等国内因素来探讨外,还需更多地考虑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这个深层次原因。
不可否认,用全球眼光来看中国国内物价上涨能更全面地把握事件的本质,但毕竟中国入世时间并不太长,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还很小。但是无论如何,从长远看,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确实是中国经济正面临的风险之一,对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的中国而言,真正考验中国经济抗打击能力的进程也许才刚刚开始。因此,当前政府所面临的调控难度将非常之艰巨。
曾有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预期,如果经济仍以目前速度扩张、居民消费价格上升至3%,为免经济过热,中国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加息。但是升息也有弊端,它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套利,又会增加货币供应。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认为,这次事件应该引起政府警惕,却不必大惊小怪,完全有能力控制。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只需适当增加供应,稳定人们心理预期,此现象持续的时间就不会太长,更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那位专家则建议,要抓好农业生产的组织与管理,阻止粮食产量出现继续下滑的情况。同时,要准确把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和力度,使之既能够促进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能够防止局部经济过热的蔓延。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潜在信号
“注意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政策导向,主要是减负而非鼓励发展。国家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正在促其尽快转型。”张刚说,中国农产品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多数属于小作坊式生产,成本很高,大量的进口是必然的。同时增加可耕种土地未来的使用寿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发展工业和制造业,这是中国产业转变过程中必然的环节。
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此次物价上涨隐含着一个重要信号:这很可能将成为中国农业真正迈上现代化之路的起点。”
他说,我国农民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如果农村几亿人口的收入不能提高,城镇化现代化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此,可以将这次农产品价格的上扬视作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很重要的信号,同时也是这几年农业结构调整经过了一定的市场周期之后的反映。
据悉,自2000年以来,全国粮食种植面积调减了5000万亩左右。这导致今年粮食产量减产,国家粮食库存下降,加上进口粮油价格上涨,过去比较严重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有了一些变化。此外,国家提出农业战略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加大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力度,2003年又推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系列政策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局面停滞下来。
张汉林说:“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存在很大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因此,绝对不能简单的看到中国农产品贸易有顺差,出口规模也不小,就忽略了中国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的贸易地位。而应该积极看待中美农业协议,美国的农业技术是全球领先的,多到美国去政府采购增加进口对增强我国农业未来的竞争力很有好处,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我不希望粮油价格上涨是短期的趋势,而希望有一个未来预期,应该有这种心理来适应价格总体趋势将走高的变化。相反,在关注价格走势的同时,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中国粮食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