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吉木乃县人民医院 836800
2新疆布尔津县人民医院 836600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高度疑似冠心病,静息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纪在52—85岁间,全部采取运动心电图检查,不停止服用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平板或蹬车实验,目标心率达到极量运动心率的85%,在运动之前和运动过程中每隔3min,运动结束即刻和运动后每隔2min记录一次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即时血压,一直到6min。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评价比价所有患者运动心电图结果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上的结果。 结果:针对本实验的80例患者,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有56例,其中单支病变改变27例,双支病理改变13例,3支病理改变13例。运动心电图结果显示确诊冠心病50例,没有血压下降的情况发生,敏感度为63%,准确度为89.3%。 结论:运动心电图可以作为临床上筛选检查冠心病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无创检测手段,具有临床诊断及推广意义。
关键词:运动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冠心病
从目前来看,冠心病在老年人死亡原因中占到了极大的比例,但是从上世纪中旬开始,美国因为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数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国在冠心病发作前的预防措施上采取了有效手段[1],降低了冠心病发作危险因素的存在,同时改进了治疗方案。而我国目前冠心病的情况仍旧十分严峻,农村老年男性的冠心病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参考美国采取措施后的明显改善[2],现在冠心病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主要可采取的降低心肌梗死发作的措施有降低高血压、血脂的异常,改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控制血糖与糖尿病症状,戒烟与不健康生活习惯等措施。运动心电图作为心内科的一项常规检查手段,可以用于心肌缺血、低危人群的筛查的无创检查手段,有研究显示静息心电图当中的ST-T段改变可作为运动心电图的影响因素影响最终结果的正确率,因此现在临床上运动心电图仍未确定作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性冠心病的诊断依据[3]。本研究针对运动心电图运用于冠心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高度疑似冠心病,静息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纪在52—85岁间,平均年龄67.8岁,其中有伴有糖尿病17例,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25例,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素,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运动心电图检查,不停止服用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平板或蹬车实验,目标心率达到极量运动心率的85%,在运动之前和运动过程中每隔3min,运动结束即刻和运动后每隔2min记录一次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即时血压,一直到6min。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价比价所有患者运动心电图结果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上的结果。
1.3评价标准
运动心电图阳性指标包括:(1)实验中出现典型心绞痛表现;(2)即刻心电图出现ST段下降幅度大于0.1mV或在原基础上下降0.1mV;(3)收缩压下降大于等于10mmHg;(4)病理结果确诊冠心病为金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实验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2.结果
在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有56例,其中单支病变改变27例,双支病理改变13例,3支病理改变13例。运动心电图结果显示确诊冠心病50例,没有血压下降的情况发生,敏感度为63%,准确度为89.3%,运动心电图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
3.讨论
作为冠脉血管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冠心病会造成心脏供血堵塞,冠脉狭窄,进一步造成心肌功能损坏,缺血甚至坏死,多发在老年群体,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4]。有研究显示对于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测出的ST段特异性改变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而除此之外,患者本身因素,如年龄、并发症、生活习惯、性别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冠心病的诊断结果上[5]。运动心电图测试最常见的方法为运动负荷试验,但是踏车运动在进行中却会存在一些假阳性或者假阴性情况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通常有两种锻炼方式:等距运动和等长运动,等长运动随着肌肉的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会增加冠脉的阻力,减少冠脉的血液灌注,等距运动随着长度的收缩,冠脉供血反而会增加。临床研究表明,针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冠心病患者,多数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射频消融或冠脉搭桥术后,愈后较差,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的风险,因而临床上对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6],现有的金标准为冠脉造影,但其为有创检测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局限性。本实验探讨了运动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本实验中的80例患者中,运动心电图的阳性诊断率达到了89.3%,证明运动心电图作为临床上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冠心病患者具有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理. 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药实践, 2017, 26(10):761-762.
2.吴巧云, 欧建英. 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效果对比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9):60-61.
3.卫桂梅. 运动平板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心理医生, 2017, 23(12).
4.刘美, 刘梅林, 冯雪茹,等. 运动心电图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山东医药, 2017, 57(40):87-88.
5.佚名. 运动心电图用于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S1):27-28.
6.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静息射血分数影响因素的超声心动图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22(3):348-349.
论文作者:王伟华,张红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冠心病论文; 心电图论文; 完全性论文; 患者论文; 造影论文; 价值论文; 病理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