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梦幻在现实中跳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制药论文,梦幻论文,现实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底到2003年5月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席卷了亚洲及加拿大等地。在紧张而又严肃的应对这场疫情的过程中,很多人似乎又想起了有些淡出人们视野的一个概念——生物制药。
也就在1979年的日内瓦,一场会议宣告,曾经让世界上上千万人致命的天花在全球被消灭了;其后,不断地研究成果,又让治疗艾滋病、老年痴呆等顽症也有了希望。这次的SARS疫情,更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生物技术。其实,当人类将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于医药工业时,不仅是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开始了,更是绵延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无限希望。
如今,有60%以上的技术应用于制药,使得生物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物芯片,纷纷嚷嚷的名词总是混淆了大部分人的思绪,而投之以盲目的热情与期待。在资本市场上,生物制药行业的暴利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国内生物制药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因此,认清中国市场的机会和空间成了当务之急。
▲了解它们吗?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
●生物制品
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类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
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生物芯片
利用微点阵技术将成千上万的生物讯息密码集中到一小片固相基质上,从而使一些传统的生物学分析手段能够在尽量小的空间范围内,以尽量快的速度完成。
门槛过高,收益大
●高技术
生物制药的高技术特点众所周知,它体现在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上。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生物制药研发力量、环境、设备和人才依然集中在美国。
▲发达国家与中国血液制品收入结构比较
●高投入
据介绍,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品种的平均费用在1亿到3亿美元左右,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目前有的还高达6亿美元)。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生物制药的主要投入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
由于国外的投融资体系相当健全,国际风险资本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巨额融资;同时由于他们确实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别的公司无法复制,这些技术产业化以后带来的是垄断性的市场和暴利。因此国外生物制药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在中国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周期长
开发一种新药一般需要8年到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众多的环节,艰巨的产品培养和市场开发,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实力,如何能笑在最后。
●高风险
不是说投入了8年到10年,投入了1亿到3亿美元就会成功。新药的投资从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实验、生物利用度测试,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任何环节的失败都会令一项生物制药产品前功尽弃。加之市场竞争风险日益加剧,“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也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是不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一切努力等于白费。
●高收益
对于那些投入大量时间、技术与资金的群体来说,生物制药行业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年到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
我国尚处初级阶段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涌现了大批生物制药公司,据200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注册为生物制品公司约有300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31家,私有制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也占据了相当分量。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和经济开发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吉林、山东、辽宁等。
我国生物制品需求巨大,过去的几年我国企业一直能保持年均15%以上增幅,并且近年来销售的增长速度有加快的趋势。据统计,2002年国内生物制品销售收入总额为95.4亿元人民币,销售利润总额为21.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5年生物技术工业总产值将达400亿到500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可达1100亿到1300亿元。
●主要问题在规模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
我国生物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装备落后,直接制约了科研机构开发新药的能力。生产企业往往不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和培养新药的自主开发能力,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
由于生物药品附加值相当高,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盲目的重复生产将有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此外,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四类情况各不相同
我国的生物制品主要包括防疫制品、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和治疗制品四大类。
1.防疫制品市场成熟
防疫制品主要指疫苗类产品。
疫苗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在中国,每个儿童出生以后就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体系,接受对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乙肝等疾病的预防,现在我国每年出生婴儿超过1500万,存在着巨大的儿童免疫接种的市场。
对于成年人来说,也需要疫苗的保护,如流感、乙肝。过去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乙肝并发症的特效药,惟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注射乙肝疫苗。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及注射,后来将其列入国家计划免疫体系,如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过去的10%~15%降到了目前的1%~3%。
目前,由于计划免疫类产品受到国家价格限制,利润较低;计划外体系主要包括预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热、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法国安万特-巴斯德公司、葛兰素史克(GSK)以及美国默沙东三大跨国巨头几乎囊括了国内计划外免疫产品的市场。但是进口疫苗价格昂贵,例如肝炎疫苗,国产每支价格在17元左右,而进口的儿童肝炎疫苗价格达到了284元。对国内企业来说,如果能够研制生产同类产品,成本将比国外企业大大降低,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的。
不过,有过国家不强制要求进行计划免疫外项目,人们大多为自发行为,因此,这一部分的市场需求量还有待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此外,2003年,中国计划投入12亿元人民币用于预防免疫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今后中国的疫苗市场应该将进一步扩大。
2.血液制品要上规模
国内目前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6家,累计投入资金30亿人民币。现阶段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产品种类不多,价值进口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冲击,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今后的发展趋势应是:实现集约化生产,发挥规模效应。我国目前血液制品企业生产规模的小型化,导致了固定成本相对偏高,整体效应降低。目前,美国仅有5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均投产量达到700吨到1500吨血浆水平,而我国仅有150吨到300吨水平,最大不过500吨。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综合开发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开发费用高、周期长,开发出的产品短期内见效慢等。中国约发达国家血液制品综合开发水平存在着巨大的悬殊,亟待提高。
3.诊断试剂重在生物芯片技术
诊断试剂主要用于医疗诊断,对应市场相对较小。但其中生物芯片的出现,是生物医药技术的重大变革,它将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极大地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1998年6月29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生物芯片计划,世界各国也开始加大投入,以生物芯片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目前美国已有8家生物芯片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涨75%。尽管如此,也有研究员指出,生物芯片真正的产业化将在5年到10年之后,目前还只是美好“前景”而已。
4.基因工程药物门槛多
基因工程药物其实是生物制药领域最核心的部分。自1982年问世以来,每年平均有3个到4个新药或疫苗问世,开发成功的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肝炎、发育不良、糖尿病、囊纤维变性和一些遗传病上,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与开发近几年在下游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是重复建设,对某些基因药物产品的开发投入形成“一窝蜂”。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全国有18家公司在生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16家公司在进行开发研究;白介素-2全国已有9家药厂生产上市,而它仅是肿瘤患者的辅助用药,市场很有限。
二是专利保护问题:一种情况是产品的保护。我国已批准的品种,包括许多已进入临床或者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药品,国外已经被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内现在生产及销售规模小,而且有些产品的工程菌来自国外,若要做大就有可能涉及专利问题;另一种情况是基因资源的保护。世界各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激烈争夺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我国由于人口分布的特殊性等原因,为人类基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令人忧虑的是,当国外早已瞄准我国特殊的基因资源时,国内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应加紧保护宝贵的基因资源。
三是种类少,创新能力薄弱。我国的生物技术主要是跟踪国外而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国外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开发什么,很少有创新产品。
今后的基因制药产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上面的问题,选择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