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论文_耿晔昶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论文_耿晔昶

上海浦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0135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性能。不但会对建筑物的美观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性能,从而降低材料的耐久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性能。因此,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要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以确保工程质量,提升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这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

1建筑裂缝的类型

1.1结构性裂缝

因为外界对建筑所附加的荷载力比较大,或者是建筑结构可以承受的荷载力比较低,从而产生结构性裂缝,建筑的结构承载力主要依赖于其强度、延性以及刚性。加入建筑的强度、延性、刚性达不到标准,就会导致建筑结构承载力很低,使得结构性裂缝的发生。

1.2非结构性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不是因为建筑自身原因而产生,而是由外界压力导致建筑产生非结构裂缝。非结构性裂缝会对建筑的美观以及使用期限产生一定的影响,渐渐的就使得建筑的结构承载能力有所下降。

2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2.1设计方面的原因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和机构进入到此行业当中,这就造成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某些设计单位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的环境条件,造成结构变形缝设置位置以及伸缩不当,存在着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造成了混凝土所承受的应力过大,从而造成裂缝的出现。另外,某些设计机构更多看重的是混凝土的各成分配比情况,但是对于所用材料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也没有有效考虑结构的温度应力情况,这些都造成了建筑物的结构合理性较差,从而造成裂缝的出现。

2.2施工方面的问题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只有确保钢筋混凝土相关构件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有效防止各种裂缝的出现。之所以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施工工艺方面出现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泵送混凝土的特点,还是采用非泵送混凝土的方式以及现场搅拌等方式进行施工,这也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另外,选择的浇筑施工时间不合适,在天气较热的夏季或者大风季节施工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2.3混凝土特性方面的原因

混凝土属于混合料的形式,是以水泥作为最重要的胶结材料,通过水来拌合石灰骨料以及天然砂,之后浇筑成型并且凝结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的这种特点就造成了其具有一定的收缩性,这也是混凝土最重要的物理特性。混凝土之所以具有收缩性主要是其表面具有某些细小的缝隙,如果再加上混凝土的配比不够合理,那么就会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裂缝。另外,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成分,所以其质量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但是某些水泥常常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混凝土中采用低热水泥、矿渣水泥、快硬水泥或者水灰比比较高的水泥都可能增加收缩性,从而加大了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

2.4温湿度方面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在受到温湿度影响之后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收缩或者膨胀。对于建筑来说,如果受到类似太阳辐射方面的影响发生较大的温度上升时就会在垂直以及水平方向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在较大温度下降时就会收缩,这就是所谓的温度应力。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设置温度分格缝,那么建筑在受到温度方面较大变化影响时就无法有效消除或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从而造成建筑产生混凝土裂缝。

2.5施工后的养护不够合理

良好的混凝土养护能够使得混凝土正常的硬化,能够确保混凝土性质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使其能够满足使用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养护,使混凝土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或者受到较强风吹的环境,那么混凝土就会因为过快的丧失水分而发生开裂的情况。

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3.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需要对各类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避免低质量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各类原材料进行质量把控,除了要重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水泥进行严格的质检外,还要详细全面地检查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辅助材料,因为各类辅助材料也在很大层面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仅仅重视水泥的质量,而忽视了对砂石的筛选,最后搅拌而成的混凝土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后期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

3.2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原材料的配置比例不同,混凝土的质量也会不通。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得出,混凝土的最佳水灰比例应为0.24~0.34,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强度等级会产生严重偏差,也更容易产生裂缝现象,甚至影响到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3加强对浇筑过程的控制

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先确定浇筑范围、合理的浇筑时间,并预估容易产生裂缝的位置,才能调配出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值,降低产生裂缝现象的几率。第二,完成浇筑后,混凝土中的骨料由于重力作用会不断地下沉,导致少量的骨料会留在混凝土上部分,而混凝土表层又极易出现浮水现象,两者的混合致使了伸缩裂缝的产生。因此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务必要对其表面进行再次按压,避免伸缩裂缝的产生。第三,在浇筑工程结束的24小时内不能进行吊卸材料的操作,因为吊卸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影响。当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在吊卸材料时,要逐渐增加吊卸重量,并降低操作的幅度,最大可能地减轻振动影响。第四,对混凝土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标准进行检测,只有在确保混凝土满足标准后才能进行不同部位的支模施工。为了避免建筑物产生楼板裂缝,在进行浇筑时,应该在楼板表面设置模板或脚手架,以此来分散建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混凝土不受冲击影响。

3.4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而言,后期养护也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养护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尤其是能有效减少由于外在环境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最为关键的工作任务就是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例如,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施工人员要及时采取降温或者保温措施来使内外温度达到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外界温度升高时,要及时采取科学的散热方式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保湿操作也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要设置合理的保湿时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大幅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建筑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强及严格把控建筑施工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建筑的施工而言,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问题不单单对建筑的施工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对后期的使用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这些问题成因来看,要想做好具体的裂缝控制和预防工作,一定要从整个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入手,特别是要主要针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

[2]施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

[3]程涛,王招龙.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与预防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0244.

论文作者:耿晔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论文_耿晔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