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关系的辩证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网络论文,信息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世界科学信息系统计划”的定义,信息基础结构(Information Infrastrucure)包括:①信息政策、法规、标准、协议;②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③信息系统、机构和信息部门;④各种信息设施;⑤网络资源和设施;⑥信息人才资源以及信息教育与培训的系统与设施。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National Infrastruct-ure)是上述六个方面信息基础结构的总和。它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是该国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体现。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通常可以理解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构筑通信网络或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平台建立专业通信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可在网上传输的各种电子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等。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的关系问题,看似简单,但意义重大。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该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其引起信息界同仁的关注和讨论。
2 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信息网络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使人们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信息网络资源的愿望成为可能时才问世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网络迅速延伸,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信息网络资源和信息建设及开发利用的矛盾也更加普遍。其次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的矛盾存在于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全过程。自信息网络诞生之日起,到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建设是一长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社会信息化水平多高,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活动不会中断,两者的矛盾将伴随过程的始终。
3 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是信息基础结构同一体中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
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和互相斗争的,其对抗性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资源配置的竞争。信息基础结构建设是一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巨大的投入。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地区间、部门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极不平衡的局面;人们陈旧的观念,淡漠的信息意识等诸多不利因素给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了许多障碍,很容易造成从局部利益出发,争资源,抢项目,或虽能从大局出发,但由于素质和水平等原因,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的关系,顾此失彼,“重硬轻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系和互相统一的。
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是信息网络建设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表明,每个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由该阶段生产力要素有机组成和决定的。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诸要素中,都有一个起着特殊重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它决定着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一生产要素叫作该社会发展阶段的“最优生产要素”。信息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的“最优生产要素”,对一个国家来讲,有着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信息网络建设是开发利用信息这一“最优生产要素”的最有效途径。鉴于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争先恐后地制订和实施自己的信息网络计划,力争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更充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最优生产要素”,以掌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配权和主动权。
信息网络建设为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物质基础,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为信息网络建设开辟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其中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两者的结合使信息资源的范围大大扩展,并使信息具有高度的“共享性”,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媒介和纽带。同样道理,信息资源这一“最优生产要素”由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得以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后,使生产力得以质的飞跃,引起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人们对信息这一与物质、能源并列为征服自然的三大要素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由此引发了对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巨大动力,促进信息网络建设速度增快和规模膨胀。
4 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矛盾的主次关系是可转化的
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提高建设效率,决策者往往在两者中选择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方面;另一方面即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为次要矛盾方面。主次矛盾关系一俟确定,就在资源配置、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当然这种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矛盾发展到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矛盾双方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就可能发生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4年以来,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冲击下,国家科委信息司审时度势,及时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确定以信息网络建设为重点。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利用公共通信平台,程度不同地建成了本地的科技信息网络,并通过中信所实现了与Internet的联接。1997年4月,国家科委根据全国科技信息建设的实际情况,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信息资源建设上来,因势利导,促使矛盾主次关系的自然转化。在“全国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省市、部门的代表,一致表示支持拥护这一决定,认为这一举措非常及时,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科技信息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关系的有力武器
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关系的矛盾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由于时间、地点、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不同,矛盾的双方必然存在着很大差异,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器,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矛盾双方的实质,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集中有限的资源,加速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进程。
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分阶段可简单概括为:“六五”期间抓计算机的应用,促发展;“七五”期间积极推行计算机化,“八五”、“九五”期间以“金字号工程”为主体同时注重信息资源建设。以上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步伐。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建设,总体上讲,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开发利用”的矛盾的普遍性或共性现象,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是,由于各省市、部门信息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情况千差万别,在一定的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种场合则可能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场合为普遍性。
我国的信息网络建设带有浓重的政府行为色彩。1986年全国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确定“七五”期间重点建设十二个国家信息系统,共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全国科技情报计算机系统的建设,除中国科技情报所的系统中心投入少量资金外,各省市的建设费用,基本上是地方财政或其它渠道筹集的,相对其它信息系统,科技情报计算机系统的投资强度恐是最低的。由于经费不足和其它原因,国家科委以前从未在全国范围组织信息网络建设。1994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字工程”,我国的信息网络建设又一次进入高潮期。由于众多原因,国家科技信息网未能进入“金字号”序列,自然得不到国家财政的大量经费支持,仅对各个试点拨付5万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但在各试点入网单位的积极努力下,绝大多数较好地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1996年底,在国家科委批准的28个试点入网单位中,已有18个正式入网,开始对外服务。为解决数据传速率低、价格贵的矛盾而提出的VSAT网也正在建设中。作者认为,我国的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在全国信息网络建设的同一体中具有特殊性。与其它国家信息网络相比,它投资少、规模小、功能较差,但设备利用率较高,作用和效益较好,不存在“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开发利用”的普遍现象。国家在今后应逐步加大对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
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机构占全部信息机构总数的20%左右,但却拥有80%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政府所在地。同时,作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正规军”,国家各部门、各综合信息机构是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最早受益者,设备、技术、人员较好,信息资源建设经验相对较丰富;地方科技信息机构,尤其是地市以下科技信息部门,网络建设先天不足,信息资源相对贫乏,人才、资金有限。国家在制订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现实。看不到这一点,笼统、片面地认识和处理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关系,搞“一刀切”,势必给各省市、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带来误导,甚至造成思想混乱,各部门、各省市在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应全面地理解国家关于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有关文件或会议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订出切合自己矛盾特殊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计划,以免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给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