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方案研究论文

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方案研究论文

基于 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方案研究

□龙滔滔 钱 韵 张 超

【内容摘要】 本文以终身教育体制研究为主线,以基于BYOD的教学方法为载体,剖析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了第二课堂的建设目标、教学效果、缺陷与不足等方面。为BYOD的终身教育模式提供模板,推动终身教育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 BYOD;终身教育;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区别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说法,第一课堂主要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之中,则需要第二课堂的课程建设来完成[1]。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是在完成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后,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内容。在终身教育教学体制下,第二课堂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一、基于 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特点

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及院校毕业后教育的总和,它不但包括了正规学校教育,也包括了非正规教育,个人通过不断学习以实现其自身最大价值是终身教育的宗旨。终身教育应该突破时空的限制,给学习者提供终身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扩大受教育的群体,满足不同的人群在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应该满足学习者全面成长的需要,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应该用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用更加灵活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考核学习者。以BYOD和第二课堂为核心来构建终身教育体制,符合终身教育的特点。

二、第二课堂建设目标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方案的研究,可以深化终身教育体制改革,提高终身教育教学效率,能够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

(一)构建完善的BYOD系统。基于BYOD的第二课堂建设,首先的任务是要建设完善的BYOD系统,确保硬件条件的完备。依托现有的云平台,将第二课堂建设在网络平台上,能够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终身教育。

(二)构建丰富的课程项目。第二课堂,是指课堂之外的学习场所,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调研[2]等。将这些项目移植到云平台上,使原本限制在某一场地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扩大受众,使一些没有机会去现场听取讲座的终身教育者也能受益。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终身教育的教学要求不如高校教育,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判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显得非常重要。以学习过程为评价核心,把完成学分作为重要评价标准,针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网络数据作为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依据,以碎片化的试题来检验学分的完成度,使得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更适应终身教育的体制。

三、第二课堂建设难点

(二)学分式评价体系。第二课堂虽然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但是要想学员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需要将第一课堂的教学管理模式移植进第二课堂的管理,以学分制来衡量学员是否完成了课程学习。学分式评价体系以学习时间、每日答题、自我测试、互动讨论等来构建,学分的获得务必涵盖学习的每一步骤,保证学员学有所得。

(一)过程式评价体系。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使得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全日制教育已难以应对日益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已成为必然趋势[4]。终身教育的特点使得其评价体系要灵活,而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由于将第二课堂搬移至网络,过程式评价就更为重要。为了确保学员碎片化学习的效率,将过程式评价的重点放在三个指标的采集上:一是在线时间,即学员用BYOD设备登入云平台的在线时间;二是学习时间,即学员进入第二课堂的课程项目浏览视频或网页的时间;三是暂停时间,即在第二课堂的课程项目中浏览时所暂停的时间,这个指标能够从某方面体现学员学习时状态。

将第二课堂在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试点。在教学改革开展前后,针对社区再就业人群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如何科学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是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教学成绩的认定对于考核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成果来说非常重要[3]。要想全面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将过程式评价和学分式评价合二为一,采用综合式评价的方式更为合理。

四、实施效果

[17] Helena Rytövuori, “Structures of Détente and Ec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Cooperation in the Baltic Sea Area for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Living Resources,”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15, No. 2 (June 1980), pp. 85-102.

在组织关系比较弱散的农村,各级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无法直接对接分散的村民,需要村干部将政策学习领会以后,再传达给村民,因此,村干部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决定了村民对政策理解的程度,进而影响村民对闲置宅旅游开发的意愿和积极性。

1.建设前的调研。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前,对社区学员进行调研,学员正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习热情高涨,但由于本身知识结构不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力也不同,不少学员认为开展第二课堂,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知识点,也能够拓宽知识面。

(一)第二课堂开设需求调研。

(一)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度不足。终身教育不同高校教育,高校教育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高校在建设第二课堂的时候可利用的资源多,因此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终身教育的教育资源匮乏,可以整合利用的教学内容少,丰富度不足。

(二)教学效果调研。对参与社区第二课堂学习的学员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第二课堂进行调查,有70%的年轻学员都更习惯使用基于BYOD的第二课堂来学习,BYOD设备的用户黏性非常强大,学员使用意愿更强烈,学员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接触到该课程的前沿信息,能够节约学员的时间;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第二课堂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学员可以积极地参加网络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员互动良好,学习效果良好。

五、基于 BYOD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基于BYOD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对丰富终身教育体制下的学员的知识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终身教育理念起步晚,发展慢,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保持学员黏性难。基于BYOD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离开了教师管控的范围,课外学习完全靠学员自觉,课外学习过程监控难,如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够精彩,学员学习的热情会下降。要想一直保持学员的黏性,除了要有综合的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有学员感兴趣的第二课堂的内容。

2.课程开展中的调研。在课程开展中,对于第二课堂的一月网络数据进行分析,登入次数大于20次的占到了总学员人数的80%,登入次数大于15次的学员占比为95%;在白天时间登入的学员与晚间登入的学员的比值大约为1∶5,证明学员对于第二课堂的热情较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第二课堂的比例较高。

该功能模块的应用,主要作用于电力网络地图的制作,不仅能够向管理平台提供其内部的关系数据库,同时还带有专项、专业的函数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专用函数主要用以查询、统计、分析配电网络的线损情况,而数据库则是将所有涉网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有关信息加以储存、备份并进行管理,为电网运行期间的监控、维护以及线损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由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数据结构,可用以分析10kV配电网的拓扑关系、网络接线。

六、结语

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方案是充分考虑终身教育体制的特点下提出的改革思路。中国的终身教育才刚刚起步,需加快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激励制度,而第二课堂、慕课、慕秀、金课、在线开放课程这些在高校建立的教学资源应该逐步在终身教育中共享,这样才能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全民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秀燕.美术类高等院校第二课堂建设探析[J].美与时代,2018,8:133~134

[2]孙佑海.精心营造“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术兴趣[J].人民法治,2018,8:59~60

[3]詹伊梨.浅谈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框架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95~96

[4]程萍.终身教育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3:39~4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7年度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编号:17SZJC0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龙滔滔(1982.6~),男,江苏扬州人;扬州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

钱韵(1978.4~),江苏扬州人;扬州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当李小树重新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挑起半边嘴角不经意地轻笑了一声。我想李小树也会和我一样,过不了两天就会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就像李小树说要去寻找许春花一样,我也只认为他只是一时冲动随口说说而已。后来我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天不见亮的时候,手机又发神经地响了起来。我瞄了一眼,看到又是李小树拨过来的电话,这次我没给他说话的机会,接起电话我就对着话筒吼:“李小树,你到底有完没完?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一个公司的整体表现盈亏与否,财务报告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财务管理对于每个公司企业都是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然而,现今社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只是明不明显、严不严重的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解决,规范相应规章制度,对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适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技能,锻炼其业务熟练度。在当前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素质,加强企业竞争力。

张超(1979.12~),江苏泰州人;扬州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助教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6例多动症儿童为观察组,8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照组的86例正常儿童中,男童60例,女童26例,年龄范围为4.8~13.0岁,平均为(8.8±1.5)岁。观察组的86例多动症儿童中,男童62例,女童24例,年龄范围为4.9~13.0岁,平均为(8.9±1.3)岁,病程范围为0.5~5.2年,平均为(2.3±1.1)年;严重程度:轻度者35例,中度者35例,重度者16例。两组的男女童占比与年龄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两组儿童家长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通过。

标签:;  ;  ;  ;  

基于BYOD的终身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建设方案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