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加入WTO后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加入WTO后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后,我国的许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对此作一些前瞻性的探讨,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更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遵循以下思路展开:加入WTO后,对我们经济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又如何涉及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它意味着: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增加;并且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以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一个正式国际组织,起着组织、协调、规范等作用。我国加入WTO意在使本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主流中去,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这样,我国经济结构也就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尤其与先进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趋于一致。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动。从世界范围看,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一产业逐步下降以及第二产业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其次,产业部门中的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如纺织、钢铁、采掘等的作用日渐减少。反之,一些新兴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日趋发展。第三,各产业或行业的技术结构一般都表现出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因而,在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必然会在这三个层面上发生变化。

二、我国经济结构三个层面的变化,对我国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一方面会使得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另一方面又会新增加大批的职业岗位;而技术结构的变化既会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构成也会影响相关职业岗位的内涵,一般表现为技术含量的日趋丰富和智力成份的不断增长。

国际上,从60年代开始,正日益明显地体现出这种影响。例如,英国《职业名称词典》第三版(1965年)列出21741个岗位,比第二版(1949年)增加6432个岗位。第四版(1977年)比第三版增加2100个岗位,但第三版中的职业岗位有3500个在第四版中消失了。美国近五年中,有7000多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中,出现了如机器人技术员、CAD/CAM维修技术员、城市运输系统经理、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以及企业估价、证券咨询等新职业岗位,而一些低技术岗位则大量消失。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结构是一个动态大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我国加入WTO后,社会职业岗位体系也必定会加速凸显这一特征。

职业教育的工作基础就是社会职业岗位体系的状态。因为,职教就是为满足这一体系的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当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演变为向高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时,职教也就不能不作相应的变动。

三、加入WTO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目标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

由于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是一动态系统,许多职业岗位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可能成为教育的恒定目标和稳固基础。

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CRVE)在1995年的“关于生计教育与培训的立法原则建议”中提出:“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都正朝着以学习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单位内部的变化步伐加快,人们工作岗位的流动频繁促使每个人必须随时学习”。

“首先,职业性与学科性内容的结合,旨在使今日的学生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的充分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

“关于教育的目标应使学生获得就业预备,同时,又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应排除只教某种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

“基本的挑战是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要求调整、竞争。21世纪竞争的核心是造就一支有生产活力的、灵活的劳动大军。”

“新的全球经济环境要求对技术与职业有新的定位,使之更好回应学生、工人和雇员的要求。技术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劳动世界提供培训,而且必须在终身学习过程中造就新的一代劳动者。”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和发展。所以,要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的目标,目的不应单纯地针对职业岗位,而应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这样,职教的性质也由“终结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二)职教专业设置宽窄并举,且呈拓宽趋势

我国教育界不少人认为职教专业设置应窄而针对性强,并把它归结为职教专业的特征。但是,当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演变为一个动态大系统时,这一看法值得探讨。因为,一个专业能否设置,除社会需求这一前提外,还必须考虑两个基本条件。

首先是教育效益问题。专业的建立和完善,都要作大量的工作;较多的投资和必要的时间。如果一个专业生源较少、班级不多,那么能否设置这一专业,就值得考虑。

其次是教学稳定性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教学内涵不稳定或不存在连续开设的条件,那么这样的专业就不能设置。

所以,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只能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基础上设置专业。归纳美、英、法、日、德五个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职教专业设置有三个基础:

1)职业:社会覆盖面较广的职业,如会计、扩理等。

2)职业群:以相近职业组成职业群,作为专业设置基础。如法国的社会专业包含特殊教育、社会文化活动及社会助理三个职业。

3)技术:当一些职业为某一类技术涵盖时,也可以用此技术作为专业设置基础。如德国的机制技术。

由此可见,职教专业设置在现代先进国家中是宽窄并举的。

当前,世界职教专业设置呈拓宽趋势。

美国自1960年开始逐渐以宽口径专业的群集职业教育课程(Cluster Concept Program)来代替窄口径专业的单一职业教育(Unit Trade)。职业和职业内涵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对在较为狭窄的职业领域中进行深度训练的职业教育模式产生怀疑。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较愿意接受群集职业教育观念,即将职业训练的完成分为两个阶段,基础知识与入门技能阶段以及职业的专精训练阶段。前者由学校负责,后者由企业承担。

我国台湾地区也经历了同样的转变。50年代,台湾教育部门实施单一职业训练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配合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20多年单一职业训练模式发展迅速,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这一职业训练模式现在已难以适应需要,因为此种方式培养的技术人员,知识与技能范围狭窄,不仅就业缺乏弹性,而且遇到技术改造时,也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台湾职教界认为单一模式有以下缺点:

(1)专业过细,学生知能范围狭窄,既不易适应技术的快速变更,也不适应台湾中小型工厂对技术人员要有较广基础的要求。

(2)过早的职业分化,使学生失业职业试探的机会,影响其潜能的发展。

(3)专业多则每一专业的班级少,导致管理、经费、师资、设备、实习等方面的问题,教育效益不高。

因而,自70年代开始,台湾教育部门决定实施群集职业教育课程,新课程的特点如下:

(1)具有多重选择的职业准备。

(2)具有职业群集知识内涵的共通性。

(3)具有职业群集基本技能的共通性。

(4)具有接受未来延伸教育的基础。

(5)具备适应社会变迁的职业准备。

由此可见,世界职教专业拓宽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我国加入WTO后,也会呈现这一趋势。因为,这是经济规律、教育规律的必然反应。

(三)非学历教育由边缘走向核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职业岗位的外延及内涵变化十分迅速。人们要跟上这种发展,就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以学习为基础的经济中,个人的、企业的和国家的成就取决于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教育对现代社会来说,已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是活生生的现实。

首先,终身教育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组成。对每一个社会人来说,学历教育大都集中于个人生活的早期。非学历教育则贯穿于走向工作后的各个阶段,而且与个人的生计紧密相连。例如,加入WTO后,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发生许多变化,市场的约束力会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对新的现代经营理念、方法、技能不熟悉,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互联网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后,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技术人员也迫切要学习新技术。因此,他们都需要接受继续教育。

另外,从终身教育角度看,现代社会的非学历教育已不再是学历教育的辅助性补充教育,而是使社会成员能不断跟上社会步伐,持续取得个人成就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它的作用并不低于学历教育。

其次,从微观层面上分析,非学历教育在培养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也愈来愈显示它的作用。如上述群集职业教育课程中。学校教育负责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到企业后,再由企业针对岗位需求对学生实施非学历教育,使之最终获得有关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最能说明非学历教育在培养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作用的,乃是专业证书教育。

随着高新技术在工作现场的广泛使用,专业技术岗位的知能结构向深度化、复杂化方向发展。高深的专业技术成为一独立的学习内容。近阶段国际上已出现各种高技术、高水平的国际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例如微软公司的MCP(微软产品专家证书)、MCSE(微软系统工程师证书)、MCSD(微软系统开发专家证书)、网络设备公司的CCIE(网络专家证书)等。而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GRE、MBA等早已为我国所熟知。

我国加入WTO后,专业技术证书的作用必将提高,成为就职于外商外企者担负某种职务的必要条件。因此,证书教育的重要性也必将充分显示。

总之,我国加入WTO后,非学历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必将大大提高。因而,可以说非学历教育正从边缘走向核心。

(四)办学模式强调国际合作、产学结合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交流、合作都会迅速增加。因而,我们急需培养与这些工作相适应的人才。总体上讲,首先是国际型、外向型人才。他们懂得当前国际经济、技术情况以及有关的规则和规范。其次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以及熟悉现代管理方法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较之与国外有关院校合作办学,更为有利。

还应看到,入WTO后,中国教育市场必定更加开放,国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也需要寻找中国伙伴。这就使得国际合作办学成为日益增长的必然趋势。

上述人才中,相当大部分是高职的培养目标——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的国际合作办学中,非学历的注册会计师证书教育、软件工程师证书教育等,以及学历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均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由此可见,入WTO以后,高职的办学模式必定会加强国际合作。

产学结合原来是高职办学的基本途径。我国入WTO后,企业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企业将需要高等院校更多支持和帮助。学校应抓住机遇,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发展和规划、产品开发、信息收集、难题攻关、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而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更适应入WTO后的社会需求,也必定需要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开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得到企业更深入具体的帮助。所以,我国加入WTO以后,高职的产学结合必定会得到加强,进一步体现“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

(五)教育层次必将高延

高等职业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原先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教育层次的高延是由于60年代以来,科技的迅猛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总体结构产生以下变动趋势所致。

(1)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直接有关的职业岗位,如机器人技术员、CAD/CAM维修技术员、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人员、重水厂和核动力站技术员、F.M.S(柔性加工系统)操作调试维修人员等。

(2)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分布出现了另一种倾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如广告编辑、企业估价员、证券咨询员、投资分析员、投资经纪人、证券交易商、外汇交易员、信贷员等。

(3)原有的职业岗位,产生了既有分化又有复合的现象。例如护士岗位,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在技术水平上,也拓展了幅度。我国正分化为五个层次:主任护理师、主管护理师、护理师、护士、助理护士。不少其他岗位也都存在类似的分化现象。

社会职业岗位除分化外,还存在复合趋势,出现了不少知能结构呈复合特征的职业岗位。如机械与电气的复合——矿井机电合一岗位。

不论是由于高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岗位,或是由于第三产业兴起而增加的岗位,它们的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都比较高,这已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能培养。《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对于这些岗位的教育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大部分岗位的普通教育程度GED=4(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职业培训年限SVP=7(相当于我国大学专科教育),有一些岗位的GED和SVP水平还超过上述等级。

职业岗位在技术水平上的分化,一方面是岗位技术幅度的加大,另一方面是岗位技术层次的高延,即相应教育层次的高延。如护理岗位,原先都是中等专科教育层次,而分化后的主任护理师、主管护理师都需要大学本科教育培养。

职业岗位的复合也必然会导致岗位技术成份的提升和劳动内涵的丰富。因而,也必定会促使职业技术教育由中教层次高延到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型人才。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涌现出多种多样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澳大利亚的综合技术学院;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主,学制大都为2-3年。

1965年美国教育家HarodA.Foechek教授提出“在将来某一个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育计划——科学类(Science)、工程科学类(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类(Engineering)和工程技术类(Engineering Technology)”。其中工程技术类就属于职业技术教育。

至1969年美国就已有首批技术类学士学位毕业生2858人。英国于1970年举办了可获得学位的多科性技术学院(Polytechnics),并于1975年有首批技术专业的毕业生7189人。日本在70年代成立了以高专毕业生为生源,学习两年达到本科水平的技术科学大学。我国台湾地区在1974年成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举办大学本科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此后,又进一步办起了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总之,自本世纪40年代开始,职业技术教育完成了自中等专科教育——大学专科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的高延历程。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仍被限制在大学专科层次,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我国高职的发展动因与世界各国没有什么原则区别。我国社会也确已存在着对大学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必将进一步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因而,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层次的迫切性会不断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必将高延。

标签:;  ;  ;  ;  ;  

加入WTO后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