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大同观三题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论文

毛泽东大同观三题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论文

有关毛泽东大同观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拜读李爱华先生的《也谈毛泽东的大同观——与王遐见先生商榷》(刊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3期,以下简称《也谈》),颇受启发。此篇文章对毛泽东的大同观或大同思想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独到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今后对毛泽东大同观或大同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拜读之余,觉得此篇大作有观点值得商榷。特撰此文,求教于李爱华先生和学界同仁。

       一、关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大同”是否就是共产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有三处讲到“大同”问题:“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①

       《也谈》说,毛泽东在这一著作中多次使用“大同”的说法,“这是毛泽东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用意的特别说法”:“1949年6月,我们党正面临创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在北平已经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虽然各派力量都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的问题上,仍存在不同意见和想法。他们大多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而受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尤其是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大同观影响颇深,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实质是想效仿英美那样的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并将其作为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同社会’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为了统一建国主张,回击国内外反动派的攻击,批评各种错误观点,澄清某些糊涂认识,使一个真正符合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求的新中国能够顺利诞生,从而发表了这篇文章。”“在文中,毛泽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纲领,又巧妙地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联系起来,以人们熟知且乐道的‘大同境域’‘世界大同’等说法来指代共产主义目标,从而使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易于接受,消除他们因对共产主义理解不深不当而产生的疑惑与恐惧心理,以避免在建国问题上产生无谓争议,延误新中国的诞生。”“所以,毛泽东以‘大同境域’‘世界大同’等说法来通俗而简约地阐释共产主义目标。”“毛泽东为了建国大业,借用了‘大同’之说来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纲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策略。所以不能由此认为,‘大同’就是共产主义了。”

       笔者倒觉得,以上似乎是李爱华先生的个人臆测。笔者认为,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多次使用“大同”这个说法,以人们熟知且乐道的“大同境域”“世界的大同”等说法来指代共产主义目标,这并不是“毛泽东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用意的特别说法”,也不是“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有过的思想”,而是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常有的现象。事实上,1921年1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②,毛泽东由此前亦即青年时期追求传统大同理想,转而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③。此时期,毛泽东经常以“大同境域”“世界的大同”等说法来指代共产主义目标,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经常使用“大同境域”“世界的大同”等语词来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在此时期的毛泽东那里,“大同”往往就是共产主义。兹举数例加以说明。

       1935年10月,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创作《念奴娇·昆仑》一词,其中说道:“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前即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写道:“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⑤这里的“太平世”和“大同”两个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即指传统大同理想。青年时期毛泽东就是追求这种理想。而1935年10月,毛泽东斯时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想方面由青年时期追求“太平世”即大同(世界)转而追求共产主义(世界),这里的“太平世界”是指共产主义(世界)⑥。换言之,毛泽东这里使用“太平世界”这个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

       1937年3月1日,毛泽东说道:“有人说:共产党是国际主义者,他们是不顾民族利益的,他们不要保卫祖国。这是极糊涂的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国际主义者,他们主张世界大同运动;但同时又是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者,为了保卫祖国,愿意抵抗日本到最后一滴血。十五年来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这种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并不冲突,因为只有中国的独立解放,才有可能去参加世界的大同运动。”⑦毛泽东这里使用“世界大同运动”这个语词表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这个概念,“世界大同运动”中的“大同”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共产主义”相对应,换言之,“大同”就是“共产主义”。

       1958年8月1日,毛泽东在与赫鲁晓夫的会谈中说道:“我们两个党、两个民族历史不同,但基本相同,都是马列主义。总有一些细小的地方不同,在苏共和苏联人民内部,在中共和中国人民内部,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大同小异。民族消灭了,国家消灭了,党消灭了,地球大同了的时候,总还会有些细小的不同。”⑧毛泽东这里的“地球大同”与前面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的“人类进到大同境域”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仍指“进到共产主义社会”。显然,毛泽东1958年依然使用“大同”这个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广州作诗《七绝·试仿陆放翁〈示儿〉》,其中说道:“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⑨这里的“五洲同”即“世界大同”⑩。从中看出,毛泽东1958年底也使用“五洲同”这个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其中的“同”即“大同”,换言之,毛泽东此时还在使用“大同”这个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

       1959年10月-12月期间,毛泽东又作诗一首,其中说道:“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从此人大同。”(11)毛泽东斯时继续使用“大同”这个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

       上面毛泽东一系列有关“大同”的言论说明,1921年1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经常使用“大同”“大同境域”“世界的大同”“太平世界”“地球大同”和“五洲同”等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所以,虽然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多次使用“大同”的说法,以人们熟知且乐道的“大同境域”“世界大同”等说法来指代共产主义目标,但这不能理解为“是毛泽东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用意的特别说法”。

       总之,笔者认为,1921年1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常用“大同”“大同境域”“世界的大同”“太平世界”“地球大同”和“五洲同”等语词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这并不是“毛泽东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用意的特别说法”,也不是“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曾)有过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那里,“大同”往往就是共产主义。

       当然,笔者同意李爱华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毛泽东这种大同观,或者说“新的大同观”(12),“只能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某一部分”,不应把它看成“一种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关于人民公社化失败是否印证大同思想破产的问题

       王遐见先生的大作《实事求是地看待毛泽东大同观》(刊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5期,以下简称《大同观》)认为,1958年各地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上也是大同理想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亦即,人民公社化运动尝试“大同理想”,但不成功。笔者结合上下文发现,王遐见先生这里是在“评价(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大同思想”,王明确地说:“毛泽东对以往大同思想及共产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大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的一部分”;王在文中其他地方还说:“毛泽东强调的大同社会主要指共产主义社会。”可见,王遐见先生此处所说的“大同理想”并非指传统大同理想,当指共产主义理想或“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理想”(王遐见先生的说法);换言之,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尝试“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理想”,但不成功。

       而李爱华先生的《也谈》说道:“不少人将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视为他受传统大同思想影响的产物,是脱离实际地构建‘大同社会’的悲壮实践。(王遐见先生的)《大同观》一文也说,1958年各地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上也是大同理想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人民公社化最终失败了,到底是大同思想在作祟,还是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这的确需要认真研究。即便在毛泽东人民公社化的构思中,确与追求大同理想有着某种联系,那么人民公社化的失败无疑也印证了大同思想的破产。总结历史经验,就应当戳穿将‘大同’冒充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假面目。”显然,李爱华先生这里所说的“大同思想”或“大同理想”是指传统大同思想;换句话说,即便在毛泽东人民公社化的构思中,确与追求传统大同理想有着某种联系,那么人民公社化的失败无疑也印证了传统大同思想的破产。总之,李爱华先生的《也谈》似乎将王遐见先生上面所说的“大同理想”(即“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理想”)当成传统大同思想。显然,两人上面所说的“大同思想”(或“大同理想”)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以致两人在讨论上述问题时产生分歧。

       笔者则认为,两人的讨论及其分歧向我们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其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究竟是追求传统大同理想,还是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目前学术界对此也确有分歧(13)。其二,如果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追求传统大同理想(或者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那么这是否就印证了其“破产”。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研究。

       1.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否追求传统大同理想的问题

       笔者认为,1958年毛泽东构思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指导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理论基础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而言,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必然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而非传统大同理想。兹举数例加以说明。

       1958年6月30日,刘少奇同《北京日报》编辑谈话,提出三四十年即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就要开始试验(14)。从中可见,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酝酿时期就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而非传统大同理想。

       1958年8月,人民出版社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安排,正式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该书“编者的话”写道:“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形势之下,人们都不能不关心着我国将如何由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为了启发思考,展望未来的前景,我们就编了这样一本书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15)由此可见,人民公社化运动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指导,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1958年8月6日,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来河北徐水,传达中央要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的指示。几天以内,徐水县2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宣布转变为人民公社(16)。9月1日,《人民日报》对此发表文章说:“这些将要发射的卫星庄稼,是在迈向共产主义的人民公社殿堂上空飘扬的鲜明耀眼的红旗;也只有人民公社才能竖起这样的红旗。”“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17)从这里看出,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为了解决人民公社化后所发生的许多问题,毛泽东在郑州召开有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其中8日-10日,毛泽东带领与会代表阅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毛泽东指出:现在有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干部头脑发热,有必要组织大家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两本书,以澄清许多糊涂观念,使头脑保持清醒(18)。9日,毛泽东还致信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建议他们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还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读这类书最有兴趣。”(19)从中可见,毛泽东此时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指导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因而必然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1958年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其中说道:“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我国人民公社的初步经验”,“现在可以预料”人民公社将“成为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但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那种“立即进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是一种轻率的表现”,“使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受到歪曲和庸俗化”(20)。这表明,毛泽东此时依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以上种种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指导着毛泽东1958年构思人民公社化运动,该运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而非传统大同理想。

       尽管毛泽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指导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他在兴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借鉴了其他一些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这些。

       (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办人民公社之初,毛泽东对人民公社具体构想是:“那时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警察等等;若干农村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邦的梦想将被实现,并将被超过。”1958年8月29日,在北戴河召开会议讨论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还说道:“空想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理想,我们要实行。”(21)正因此,毛泽东在建立人民公社的过程中主张借鉴“前人的乌托邦的梦想”亦即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某些设想。1958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编印出《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资料》。该“内参”选录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和康帕内拉、中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和巴贝夫、晚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欧文、傅立叶和卡贝以及康有为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言论(22),供全党同志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国内外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康有为对毛泽东建立人民公社产生的影响尤为明显。毛泽东1949年6月撰文认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现在到了中国人民‘大跃进’的年代,毛自认为已找到了这条道路。他是一国之主,康有为只能想想的事情,现在可以付诸实施了。”所以,毛泽东也借鉴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958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的谈话中说道:“毛主席讲过两次,家庭是要消灭的。他提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在中国,康有为最早提出消灭家庭。”1958年8月6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来徐水时,把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康有为的《大同书》一起送给徐水的干部(23)。

       还值得一提的是,不能排除日本空想社会主义者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对毛泽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起了作用。1915年毛泽东开始接受武者小路实笃新村主义的一些观点,1919年春夏还在长沙提出新村构想并草拟在岳麓山一带建设新村的计划书,对新村社会作了具体描绘:“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24)毛泽东跑遍岳麓山下每个村镇,最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实验基地。此时期毛泽东这些新村主义理想和实践与后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想和实践有着不谋而合之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说道:毛泽东看中人民公社模式的原因,可能还与他青少年时代受了日本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有关(25)。

       (2)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对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的追求。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追求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尤其是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地区推行“五斗米道”(26),对毛泽东构思人民公社也有一定的影响。1958年12月7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卢弼的《三国志集解》,为其中的《张鲁传》写了一段批语,其中说道: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斗争”,“其性质当然与现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根本不相同”,“但有相同的一点,就是极端贫苦农民广大阶层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尤其称赞张鲁在汉中地区推行“五斗米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所以这个《张鲁传》值得一看。”毛泽东从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追求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包括张鲁推行“五斗米道”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的人民公社运动,是有我国的历史来源的。”1958年12月10日,毛泽东再次为《张鲁传》写批语,说道:“张鲁等行五斗米道,‘民夷便乐’,可见大受群众欢迎。”(27)李锐也说道:“1958年12月,在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时,毛将《张鲁传》亲自作注,印发与会者。他对汉末张鲁所行‘五斗米道’中的‘置义舍’(免费住宅),‘置义米肉’(吃饭不要钱),‘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各领部众,多者为治斗大祭酒’(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等等做法也是欣赏的。”(28)显然,毛泽东在兴办人民公社过程中借鉴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的思想尤其是张鲁“五斗米道”的做法。

       以上表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指导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在兴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思想,包括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的思想。

       至此,可回答上面的问题。笔者上述研究已表明,毛泽东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而非传统大同理想。所以,笔者同意王遐见先生《大同观》的观点,即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并尝试共产主义理想或“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理想”,但没有成功。

       不过,毛泽东在兴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借鉴了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的思想。但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渊源于《春秋》三世说和《礼运》小康大同说以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9)。其中,传统儒学对他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30)。另外,中国历代农民起义者追求平等自由和丰衣足食,“无不是继承了儒家的大同思想”(31)。因此,毛泽东在构思和兴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借鉴了某些传统大同思想。正如薄一波所说:“在酝酿思考人民公社的有关问题时”,“毛主席的头脑里”浮现过“中国史籍中描述过的‘大同’思想”等东西(32)。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追求传统大同理想。

       2.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是否印证传统大同思想破产的问题

       李爱华先生的《也谈》认为,“即便在毛泽东人民公社化的构思中,确与追求大同理想有着某种联系,那么人民公社化的失败无疑也印证了大同思想的破产。”根据笔者上面的研究,人民公社化并不是追求传统大同理想。所以,在经过这些研究后,笔者认为,李爱华先生所说的“即便”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存在。自然,在“即便”这种情况基础上所产生的看法和得出的结论,即“人民公社化的失败无疑也印证了大同思想的破产”,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民公社化失败了,但这不能印证“大同思想的破产”,理由是人民公社化并非追求这个“大同思想”。

       笔者还进一步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一次严重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该运动最终失败,但我们不能说这印证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破产。我们只能说,这印证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也认识不足,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并印证了他们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产生骄傲情绪,急于从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快速过渡到共产主义,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脱离中国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也超越群众觉悟和要求。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地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33)。笔者认为,这里概括的主客观原因是较全面的。我们今日要从中吸取教训,亦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和利用客观条件为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我们今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才能少犯错误。

       三、关于是否应把大同思想从社会主义建设中清除的问题

       李爱华先生的《也谈》第一部分认为,“总结历史经验,就应当戳穿将‘大同’冒充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假面目,把大同思想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清除出去,完全恢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但第三部分说:“(我们)不否认大同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尤其像有些学者讲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仍会有某些积极借鉴作用。”这也就是说,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仍可以“积极借鉴”大同思想(传统大同思想)。笔者认为,上述这两部分的观点似乎有些相互矛盾。

       笔者认为,大同思想,也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大同观或其旧的大同观,虽然被后来的“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突破、超越”,但是当代中国,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新形势下实践这一前提下,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大同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至于大同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则应当“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清除出去”。

       1.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毛泽东在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说道:“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34)邓小平1979年10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说道:“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35)江泽民1991年7月2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36)胡锦涛2007年10月15日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37)习近平2014年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38)可见,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持有正确的态度,亦即主张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当批判性地继承包括大同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国内外多次提到“大同”,尤其是主张对它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9)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40)同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又说道:“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41)

       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其中说道:“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是相通的”(42)。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其中就有“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43)

       显然,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国内外多次提到“大同”,主张对它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那么,今后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如何借鉴大同思想呢?这个问题学术界可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习近平下列一段话对我们探讨这个问题颇有意义。他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这些思想和理念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44)。笔者认为,习近平这里涉及如何借鉴大同思想问题,至少告诉我们两点:其一,大同思想含有许多积极理念,我们要从中找出这些理念。其二,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这些理念,从中汲取营养。

       以上仅系笔者一点浅见,不一定正确,敬请李爱华先生和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69、1471、1476页。

       ②关于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学术界有1920年秋天、1920年底和1921年初等说法,笔者这里采用1921年1月之说。参见胡庆云:《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与标志新探》,《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④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诗刊》1957年1月号。

       ⑤《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89页。

       ⑥张安民:《浮想联翩铸丽篇——试论毛泽东诗词的想象美》,《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二辑(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84页。

       ⑧阎明复、朱瑞真:《忆1958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

       ⑨蔡清富、黄辉映:《毛泽东诗词大观》,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3页。

       ⑩杜改运、杜晓华:《毛泽东诗词注音读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70页。

       (11)吴冷西:《十年冷战——中苏关系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

       (12)毛泽东旧的大同观,是指其青年时期的大同观,即传统大同理想。

       (13)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观点:1.追求共产主义。张春海和井荣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尝试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1958年的中国绝无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张春海、井荣:《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探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追求传统大同理想。凌志军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运用权力将传统大同理想“付诸实施”;康有为的《大同书》被一些官员“用作公社思想的指导”。(凌志军:《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第145、142页。)3.尝试将共产主义和传统大同理想相结合。曾芳莲和梁君思说:“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曾芳莲、梁君思:《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分析》,《商情》2013年第47期。)

       (14)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5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页。

       (1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65页。

       (17)康濯:《徐水人民公社颂》,《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

       (18)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第104页。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08-509页。

       (20)《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8年第36期,第753、755、756页。

       (21)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5-246页。

       (22)《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资料》,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1958年5月27日。

       (23)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6页。

       (24)《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454页。

       (2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99页。

       (26)关于东汉末年张鲁汉中政权的性质,学术界有农民革命政权、封建割据政权、由前期农民政权逐渐转变为后期封建割据政权等说法。但毛泽东在其批语中把张鲁与张角、黄巢、李白成和洪秀全等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当时中国贫苦群众的“领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47页。)显然,毛泽东把张鲁汉中政权看成农民革命政权。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45、142、143、147、149页。

       (28)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6页。

       (29)程恩富、汪桂进:《论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0)蒋锐、鲁法芹:《康有为大同学说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6期。

       (31)参见王杰、任松峰:《儒家大同理想与中国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2期。

       (3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00页。

       (33)《〈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第53页。

       (3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0页。

       (35)《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0页。

       (3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年7月2日。

       (37)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6日。

       (38)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

       (39)《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40)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41)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42)习近平:《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人民日报》2014年9月19日。

       (4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

       (4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70-171页。

标签:;  ;  ;  ;  ;  ;  ;  ;  ;  ;  ;  ;  ;  

毛泽东大同观三题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