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迷宫论文

理论的迷宫论文

理论的迷宫

●叶水涛

有这样一首小诗,题目是《哲学家会议》。

利用痕迹检验技术对嫌疑车辆进行检验鉴定是运用最多,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它可以认定肇事车辆,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损失,为打击犯罪提供证据,另一方面,可以排除非肇事车辆,使无辜者免收损失。

哲学家会议

根据哲学家协会的决定/哲学家们举行了一次会议/为的是深入地弄清楚/存在的根据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批受了委托的哲人代表/拿着通条、钥匙等等铁器/聚集在这座画着大问号的门前/孜孜不倦地一齐努力/可是这座大门却不肯让步/它们仍然双扉紧闭/最后他们终于一致认为/它必定是一台十分复杂的机器 /正当他们展开一场深刻的争辩/大谈其现象、本体等等东西/冷不防从那座画问号的门里/走出一个没有学位的无名之士/哲学家们皱着长长的鼻子问道/您从哪里搞来了正好合适的钥匙/这位不速之客却不慌不忙地说/只消一拧门把就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谁能把这座门封闭/哲学家们向这人莞然笑道/是啊,是啊,真是神圣的无知/要是肯用这样简单的办法/来解决一个这样重大的问题/那就用不着什么学说体系/而且也根本不用开什么会议。

(引自沙夫《语义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罗兰、周易合译,第122页)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更新,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我县于2004年开始对油松人工纯林二次渐伐冠下天然更新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主伐更新模式,为“十一五”期间大面积进行二次渐伐冠下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应用于生产中。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立题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作法。

然而,这首貌似睿智的诗篇,显然误解了哲学。哲学既不是知识,也不是定见,更不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哲学的本质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是对既有定论的怀疑。

这是一首讽刺诗,它包含着对理论的鄙视,辛辣地嘲讽哲学家的无用。要“深入弄清楚”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原来这么简单!但如此简单的问题却不知开了多少专业研究会议。

哲学固然不能给你以确定性的答案,但却能指出你认识的谬误,典型的如苏格拉底之问。因此,哲学对知识的破坏性高过其建设性,哲学更容易引导一个人认清各种知识的不稳定基础,而这也是生成智慧的重要过程。

哲学的原始意义是“了解真相的一门学问”。在古希腊,人们的知识很有限,哲学家与科学家不分,大家都是探索真相的人(爱智者)。随着知识累积越来越多,科学与哲学分家,甚至不同的科学分家,不同的哲学也分家。

诗人误解,大众也误解,总认为哲学家是最聪明的人,总能有神思妙想,解决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诗人及大众之所以有这样的迷信,也与“哲学家”的理论宣传有关。“理论”是日常经验与日常话语的提炼,它总是显得更有概括性并玄妙,所以它也能唬人。

喘振控制线是防喘振控制系统的基准线,一般设定在喘振线右侧5%~15%处。它将压缩机喘振线右侧的区域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即控制区域和安全区域。当压缩机运行在安全区域时,出口流量大于防喘振控制线设定值,控制器会自动关闭旁路阀BV。如果压缩机工况波动,工作点进入控制区域,控制器的输出将使旁路阀BV开大,增大压缩机回流量,将工作点拉回控制线上。

哲学是一门追求未知真相的学问,哲学家是一群思考的人,也是引导别人思考的人,但不能告诉人们某实用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因此,解决某具体问题的方案,不能召集哲学家来讨论,他们确实是“无用”的。

(1)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应用群体。临床适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患者群体主要包括疑似且不典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症状的瓣膜病(换瓣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检查。

科学追求确定性,可实证,科学转变为技术则“有用”。哲学是在没有确定性的系统中进行推理,通常无法得出确定性解答,的确是“无用”。例如,“上帝是否存在?”回答这个问题,既不能实验,也不能计算。哲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推论他的合理性。

本来这些都是常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专家”之所短,发现实然世界中的缺陷,这才是“专家”之所长。他们可能比一般的实际工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无限的世界不可能装到一个有限的理论框架内,现实的世界不能按照“专家”的理想来随心所欲地剪裁。

长于思辨的“专家”容易自恋,常常化身为上帝来指点迷津。殊不知,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自作聪明的“专家”不靠谱。从来没教过书的怎能指导课堂教学呢?从来没当过校长的怎能明了学校管理的奥秘呢?

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是选取自然界生命活力和增值能力强的高温复核数微生物菌种,在生化处理设备中,对过期食品、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各种有机物得到降解和转化。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无需分拣;资源利用率高;产品有市场销路。缺点是一次性投资高,设备处理能力较低,更重要的是设备耗能大,而且该技术减量化效果差,在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其他有机物,后端农业生产资料应用产业链较长。这种处理模式一般经济欠发达地区都不会采用,经济发达地区因设备耗能比较大、处理量少、运行成本高昂,一般也很少运用。

这些道理“专家”理应比大众更清楚,然而,让人失望的是“专家”似乎比大众更糊涂。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踱出象牙塔,据说是来理论联系实际。其实倒是让实际来适合于他们的理论——没有虚心学习,没有认真调查,偏要指手画脚地想当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法多了,概念多了,论文多了,“成果”当然也多了。似乎总是丰收,但产量有没有提高呢?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没有解决呢?专家思辨性的“哲理”,倘非要化为让人奉行的“真理”,这很容易酿成灾难。

大门如何才能打开,这操作性的实际问题无须请哲学家来讨论。哲学家自身也得有点自知之明,不要越俎代庖给这个世界添乱。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角色不要错位。就教育而言,专家与一线教师各有所长,需要相互学习与切磋,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训导。

回到诗歌的语境里,那个从大门走出来的“无名之士”,大可不必因此而傲视“哲学家”。诗人当然可以嘲讽哲学家,但以不陷入“反智主义”为好,毕竟“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哲学家则更应该有足够的清醒,因为哲学天然包含着对自身存在的追问。看来,哲学家需要走出理论的迷宫,大众也要走出认识的盲区。

(叶水涛,著名教育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标签:;  ;  

理论的迷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