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结果2.1患者隐私认知现状患者认为病情属于个人隐私的占比率最高,占55.00%,然后是婚姻史、身体某些部位等,详见表1.表1 隐私认知现状 隐私认知现状 例数 百分比(%) 病情属于个人隐私 55 55.00 婚姻史属于隐私 23 23.00 身体某些部位属于隐私 17 17.00 某些心理活动属于隐私 5 5.00 2.2患者隐私泄露之后的心理特征患者隐私泄露之后,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心理反应和特征,详见表2.表2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 例数 百分比(%) 屈从心理 8 8.00 害怕造成家庭影响 56 56.00 无所谓 5 5.00 考虑投诉 20 20.00 考虑法律程序解决 9 9.00 3 讨论增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是现代护理服务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护士一定要深刻意识到当前的特殊环境和形式,患者的自我隐私保护和维权意识已经非常高,并且大部分患者也都具有隐私维护的意识,所以就诊时,患者很希望自己的隐私信息能得到保护,不能被泄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护士必须重视到这种变化,应该提升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做好患者的隐私保护工作,以降低护患之间之间的纠纷或投诉问题[4-5]。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内容各不相同,有55.00%的患者认为隐私就是保护自己的病情,而部分患者则认为是保护隐私部位或者是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或者是婚姻史等;患者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维护意识,有自己想要保护的隐私项目。如果忽视不够重视患者信息资料的保护,发生资料泄露,很能会引起患者的投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发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之后,会考虑投诉的占20.00%,考虑法律解决的占9.00%,数据表明,如果不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引发医疗投诉或者法律诉讼纠纷事件,发生率的概率是非常之高的,必须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所以,在工作中,护士一定要在护理过程中,树立一种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在需要暴露的检查部位,一定要实现做好遮挡或者心理引导工作,积极与患者或者家属交流,在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之后,才能进行操作。操作室,还需要使用屏风进行遮挡,或者是患者按照“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就诊,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其次,在护理中,还应该增强医务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认真学习护理工作规范制度,明白自身工作行为和职责,能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并且建立相关的隐私保护档案或制度,要求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和落实。然后,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该询问患者的疾病史或者现病史时,一定要与患者单独进行交流,避免患者的隐私被其他人得知,引起患者心里紧张或者焦虑等,同时,患者床头的卡片等信息,不应该直接填写诊断结果,注意保护患者的病情隐私情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对隐私部位进行检查时,一定要先与患者沟通,用轻柔的语言询问患者;或者实在拒绝患者时,一定要委婉,避免对患者造成打击或者伤害。最后,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单诊疗的环境,患者有私人空间,这样更加便于患者倾诉和阐述病情,保护患者的隐私,更加方便临床诊疗。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的隐私保护,是降低护患纠纷,减少医疗投诉事件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研究课题。在工作中,医务人员一定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尊重每一个患者,全面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的管理力度,构建和谐美好的护患关系。参考文献[1]李文娟. 关于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保护的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09(2):26-27.[2]芦志琼. 关于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保护的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6(21):221.[3]甄敬辉, 姚畅, 张慧芳. 妇产科护理操作中患者隐私保护问题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6,41(23):159-159.[4]施政. 妇产科患者隐私权认知水平调查与建议[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34(20):29-30.
论文作者:刘俊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隐私论文; 自己的论文; 妇产科论文; 隐私保护论文; 病情论文; 护士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