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新”组织的时代特征及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_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两个新”组织的时代特征及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_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时代特征和实现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特征论文,党的先进性建设论文,组织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7)05-0090-04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如何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构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格局,是理论和实践中亟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时代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功能的进一步转变,各种类型的“两新”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两新”组织既是工人群众比较集中的领域,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比较集中的领域。在我国出现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员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流动性、分散性、差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要求:“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应当积极探索“两新”组织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找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的切入点,为此,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新”组织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特征。

其一,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具有鲜明的探索特征。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落脚点是党员个人,如何发挥“两新”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两新”组织中的党员队伍职业构成变化很大。有的创业有成当了“老板”,有的离开农村进城工作,有的自主择业被新经济组织聘用,有的因单位改制成了新社会组织的员工。然而,不管身份有多大差异,工作有多大变化,从我们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上来讲,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特质上有着相同的地方。党员应该走在时代和社会发展前列,自觉地在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中起堡垒和表率作用,成为普通群众的榜样和带头人。相对普通群众而言,党员的先进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个人利益的舍弃。党员必须具备奉献精神,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应急状态下,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新”组织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其要求和标准也各有特色。“两新”组织中党员既是“政治人”,又是“经济人”。“政治人”应当追求政治理想的实现。作为社会成员,任何人都要通过经济活动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党员同时也是“经济人”。“经济人”计算成本与收益,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中,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分离,二者依各自的规律运作。在这种情况下,角色冲突在所难免,有时一种角色目标的实现还得以牺牲另一种角色目标为代价。为此,应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契机,切实做好流动党员、“隐形”党员的普查工作,积极探索对这部分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解决这一问题难度较大,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党员实行快速、便捷的网络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坚持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教育引导党员履行义务与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工作衔接起来,抓好对党员业主的教育培训和其他业主的教育引导工作,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其二,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先进性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实在的不是空洞的。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实践中形成,靠实践来检验,又在实践中得以保持和发展。“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将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观念付诸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先进。为此,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把握四个环节:一是要改进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出发,坚持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改进和完善社会化的党务工作者配备方式、网络化的党务工作方式和“灵活、小型、业余、多样”的活动方式,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与“两新”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和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把业务指导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搞好与国有企业先进性建设活动的衔接,及时做好在“两新”组织中就业的下岗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防止出现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挂空”现象,确保把每个党员都纳入先进性建设活动之中。通过先进性建设活动,以服务凝聚党员、业主和职工群众为重点,以服务渗透教育,以关怀实现凝聚,对“两新”组织的党员、业主和职工群众实施政治关怀,实现思想凝聚;实施人文关怀,实现文化凝聚;实施事业关怀,实现发展凝聚。三是要在实践中探索“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两新”组织在治理结构、劳资关系等方面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较小,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的安排,加之“两新”组织及其人员变动频繁,使得“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开展有较大的困难。这与国有企业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两新”组织要确保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成效,要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培训档案,做到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形式、效果六落实,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格局。四是应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手段的高科技化。为了构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平台,有条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当在本单位的局域网中增加先进性建设活动的相关栏目和内容,开设“热点问题论坛”,引导人们用“留言板”、“网上聊天”等形式,发表意见,统一思想,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关心理论热点,让社会上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网上学习和讨论,使更多的人关心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其三,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先进性的一项基本体现,就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推动经济和社会既好且快地发展。随着“两新”组织的发展,各级党委对新形势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创造了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商贸市场支部、社会中介支部和行业协会支部等组织形式,形成了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党员参与的关于“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新管理格局。应当看到,“两新”组织党组织不掌握行政资源、财力资源等方便开展工作的优势,先进性建设活动如果不能为“两新”组织的发展服务,其成效肯定不佳。面对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应确立“融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具体方法上应确立“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原则。长远谋划上应确立“制度化、法制化”的战略定位。只有针对“两新”组织党员活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创新“两新”组织党员管理的方式,完善包括信息化手段在内的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对“两新”组织党员的分类管理、弹性管理、有效管理,从而使组织管理覆盖到党员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党员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中,应看到“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的差异性,做到树立典型和分类指导并重,一方面,“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教育活动的全面推进需要典型引路,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有力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另一方面,要注意到“两新”组织的特点,主动求变,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党员教育方式、开展活动。努力做到“受业主(或出资者)所理解,受党员所欢迎,受职工所拥护”,最终达到“有利于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的。在开展先进性建设活动方法上,党组织要避免形式主义,要根据行业、区域、部门、单位的不同情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注重典型培育,开展分类指导,不拘形式,讲求实效。“两新”组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实现方式

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实现方式,主要的有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和组织整顿方式、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方式。

其一,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有效方式的确立,必须与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工作主体对象的内在要求相适应,与生存环境相融合,把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党员干部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两新”组织中对党员的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也是理论武装与实践结合的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武装党员的问题。对于“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来说,必须克服“党员难管理、活动难开展”的畏难情绪,不能因“两新”组织性质的不同而放弃党的工作原则,不能因党组织工作方式的特殊性而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不能因某些业主的政治信仰不同而改变党在这一领域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原则。“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统一思想,提高党员对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作为党组织,其先进性要通过其行为的实施、活动的开展、对生产力发展和职工群众利益实现的促进程度来评价和衡量。作为党员,其政治上的先进性要通过经济上的价值来体现,首先要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充当经济上的能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进性建设中,要努力提升党员意识,所谓党员意识,是指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党员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它是党员对自己政党纲领与任务的认同,是对自己在这一组织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是自觉按照党纪国法自律的认同。根据调查,一些“两新”组织中党员的意识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党组织在工作中没有把握好党员的思想脉搏,不知道党员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没有及时察觉并给予热情的帮助,从而使党员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逐渐产生离心的倾向。因此,“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要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党员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主动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使党员在组织中不仅接受教育、得到锻炼,而且受到组织的全面关怀。这就要探索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的新路子,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注重做好“人”的文章,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争取人,把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工作融合渗透到“两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去,融合渗透到生产力发展的全过程中去,融合渗透到党员的生存环境中去,融合渗透到社会化管理中去。要把理论武装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提高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中的创新结合起来,除了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员标准和群众观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外,通过先进性教育解决一些党员在特殊环境下组织观念淡薄、雇佣思想和拜金主义严重等问题,要着重改变过去那种空洞理论说教的做法,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坚持“贴近企业实际、贴近党组织实际、贴近党员实际、贴近业主实际、贴近职工实际”的“五贴近”原则,突出实际工作技能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高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的效率。

“两新”组织在治理结构、劳资关系等方面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较小,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的安排,加之“两新”组织及其人员变动频繁,使得“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开展有较大的困难。这与国有企业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两新”组织要确保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成效,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必须有针对性。要做到有针对性,就不能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三会一课”、集中培训的教育方式上,而要根据日益变动着的实践,探索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的新特点,选择开展思想教育的新形式,要以学习和实践党章为重点,充实党员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思想教育的手段,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要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培训档案,做到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形式、效果六落实,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格局。“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积极大胆地改革和探索党员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重在取得成效。

其二,创新党组织设置和组织整顿方式。能否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决定“两新”组织先进性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社会转型期“两新”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流动性加剧,实践党员先进性必须立足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组织,分类指导,要引导“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两新”组织的管理体制及其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理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建立完善对“两新”组织及其中的党组织实施属地管理的体制框架,更需要以理顺“两新”组织与各方面的关系为基础,并贯彻分层、分类的基本思路。分层,就是依据“两新”组织的规模大小,成员、业务、活动覆盖范围的大小,分为全省性、市县性、街道社区性等不同的层次,这是确定“两新”组织究竟在哪一级实施属地管理的依据。分类,主要是根据“两新”组织独立性的大小以及从事业务、开展活动的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将其区分成不同的类别,这是确定“两新”组织与其他机构和单位关系的重要依据。探索“两新”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两新”组织的松散性、独立性,意味着它涉及面广,与其他机构存在多方面的联系,仅靠“条”或“口”等一个维度往往难以覆盖。相比之下,地区却可以对其实现全方位的覆盖。从长远看,应完善“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新型党组织管理体制,从而使组织管理覆盖到党员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党员活动的各个方面。

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后,要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实现思想引导与组织整顿相结合,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首先要解决组织的纯洁性问题,党员先进性既包括思想上的,也包括组织上的。因为思想上的先进性问题解决了,就能为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而要想保持住思想上的先进性,还需要组织上的纯洁性来提供可靠保障。因此,组织上的整顿同样不能忽视,需要将思想上的整顿与组织上的整顿进一步结合起来,真正解决组织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必须建立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首先要坚持原则性和操作性相统一,合理设定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标准。党员退出标准包括原则性标准和操作性标准,原则性标准应该是全党统一的,操作性标准是原则性标准的具体化,必须与原则性标准的精神相符合。“两新”组织中党员退出标准还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即都以党章、党的十六大关于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及党内有关规定为依据,都是从党员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党性观念、党员作用等方面加以规范。同时,这些标准又应体现“两新”组织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党员退出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在保持党员退出标准基本稳定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推进,应适时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与此同时,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要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的程序。这种程序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在设定上,既要体现严肃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进行组织整顿,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同时,要注意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在员工中有人格魅力、威信高、影响大的优秀人员吸收入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应当将组织监督与党员的自律结合起来。通过对党员进行党性党纪的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用党员的标准自觉地要求自己。“两新”组织的党员要展示社会形象,就应该多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活动。随着党员活动空间的日益社会化,“两新”组织党员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从政治性转向社会性,与此同时,社会对“两新”组织党员的要求或评判党员的标准也日益从政治标准转向社会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党和政府落实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公共服务是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物品”,具有受益面广的特点。发动“两新”组织党员参与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去,一方面开拓了“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树立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党员先进分子的示范作用,对群众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三,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方式。在开展先进性建设过程中,“两新”组织党组织应集中精力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要求出发,从制度建设入手,集中力量抓好每一项整改工作的落实,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真功夫、下实功夫。实践党的先进性建设,不仅需要从制度上为其提供重要保证,而且还要将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建设并重,自觉地将二者统一起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同时重视党的具体制度建设,否则民主集中制建设就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两新”组织党组织要不断补充、完善党组织的具体制度,一是完善分级负责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抓“两新”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分级负责制。二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两新”组织先进性建设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实际,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先进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使各相关单位在上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抓先进性建设工作的合力。三是完善先进性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制度,坚持把先进性建设工作情况,列入考核“两新”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四是要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上级党委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指导,挂钩联系“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帮助“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五是要与“两新”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和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把业务指导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把每个党员都纳入先进性建设之中。

制度建设的继承与创新要紧密结合。“两新”组织是一个新的领域,而“两新”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更是一个新的课题。这要求“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完善行之有效的新制度,不断为实践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为此,“两新”组织应将开展先进性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炼上升为新的制度,制定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能力、落实党员责任、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员权利、纯洁党员队伍的一系列制度,努力使先进性建设的过程成为不断积累党建工作经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过程。在制度建设中,要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各级组织部门和工商部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之间的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和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情况。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党组织定期访问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台账。应突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类先进性建设制度规定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实用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

在先进性建设中,“两新”组织的一切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全体党员也要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和法治意识,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求带头遵纪守法,并坚持从严治党,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这既有利于“两新”组织经营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两新”组织员工收入机会平等的实现。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公开透明党内事务,扩展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变自上而下的监督为上下互补的监督,从而把“两新”组织中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  ;  ;  ;  ;  ;  ;  ;  ;  

“两个新”组织的时代特征及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_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