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靖和镇盐井小学 威远 642450)
在当今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声音等,做好“开场白”,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统计”时,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一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学校的花坛里姹紫嫣红,让同学们欣赏并统计花坛里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同学们展开讨论,并互相说出自己的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从而揭示课题,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想象。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有心理学家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动画展示了3个羊圈,其中两个羊圈里有羊,羊儿们正在悠闲地在吃草,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羊圈里的羊被两个牧羊人赶进空的羊圈,于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再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让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法指导。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尽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用PPT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做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四、利用信息技术调整学生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论文作者:温信洪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近似论文; 加法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