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刘金龙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刘金龙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5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与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广泛应用,渐渐地渗透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培养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既要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本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际现状,对教学计划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上至航天航空、大数据,下至通讯、网络、智能家电,可以说没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现在便捷丰富的生活。在强调“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今天,国家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教育相当重视,基于其广泛的应用与就业前景,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2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基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在课堂的设计中有针对性的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取并非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同学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提出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讨论、搜集和分析来找到解决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这种知识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与兴趣,进一步提升学习热情。

2.2制定与行业需求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认证标准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包括毕业时的要求,还要体现学生毕业五年后要具备的能力和事业发展预期。本校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符合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特别要突出“需求性”和“特色型”。本校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广泛邀请电子和纺织服装行业的专家参与,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召开讨论会,邀请学生、家长、不同层次的企业家参会,通过这种形式让培养目标及时跟随行业发展。

2.3电基础课程模式设计

基础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嵌入式系统原理”等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大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内,学生需要自行焊接电路板并进行电路性能测试,加深识别电路及应用电路的能力。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还体现在增加项目制作内容上,这也是任务驱动学习进程的具体体现。课程规定学生要完成2个以上电子系统制作,其中模拟、数字电路内容兼而有之。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焊接、调试、测试电路,直到实现规定的技术指标。最后,学生还要通过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项目制作训练,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借助仿真平台和科研实践整体提升电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加强电工电子类课程MOOC建设,立足基础课程,依托相关科研背景,实现前后续课程教学内容可延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科技实践-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延续。在教学中以科研案例为依托实现教学环节的可延续性,在不同教学环节完成案例的不同任务,在学生基础理论与创新意识培养中具有良好效果。

2.4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

(1)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重复繁杂,学生感到知识结构整体性差、学时多、负担重,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此,我们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将课程分为通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宽模块,各模块间相互衔接,层层深入。专业模块减小专业课比重,体现专业核心,加强专业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2)设置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同,规划核心课程,具体分为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核心课程是所有专业方向的基础,要求授课老师知识全面,制定教学大纲。专业核心课程紧跟专业方向的发展,体现专业技术理论及应用,适当增加实践比例,如实验、课程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增设集中实践环节。为了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培养计划中加入了集中实践环节,针对核心课程,授完课后对学生进行1~2周的综合训练或课程设计,加强实际应用力度,将工程实践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

(1)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过了教学关后,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对教学仪器进行自主研发,开发模块化实训系统,达到校内练兵的目的;可参与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研发,保持长期合作,发展可持续的产、学、研结合道路。(2)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我系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内与校外教师相结合。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作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鼓励年轻教师到校外一些企业学习培训,以在职进修为主、结合脱产进修,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安排教师进修、短训,提高教师的学位层次、知识水平、应用能力。(3)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我系教师从学历结构分析: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较高,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少。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明确博士研究方向的回归,为专业应用理论基础增加厚度;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工作,它涉及到教学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本文就高校电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式。希望学校和教师能重视这项工作,结合专业特点与市场需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卓越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3.

[2]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2-85.

[3]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6.

[4]孙康宁,傅水根,梁延德.浅论工程实践教育中的问题、对策及通识教育属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1(9):17-20.

论文作者:刘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刘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