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专题研究——创造性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力论文,培养学生论文,实践活动论文,创造性论文,专题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造教育需要创造性实践活动
本文所撰述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校内外的各种创造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而是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一个人在学校教育中所学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人的素质的提高最终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的力量在哪里?在于创造性劳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人的创造力开发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程度。知识经济的重要根基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造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教育,又因为知识只有在创造性运用中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更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
(一)创造教育强调实践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创新教育强调实践性具有多重的含义:“其一,只有通过实践,创新的思想才能转化为现实;其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其三,实践为人们的创新提供必要的问题情境,因为任何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都发生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2]有问题要解决,人们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以满足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创造教育体现实践性,关键在于教育过程中呈现问题情境,这正是创造性实践活动独具的特性,它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诱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克服传统教育弊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实践一直以知识教学为本位,学校教育强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强调以课本为中心,课本知识强调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这种“三个中心”的活动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虽然有其简捷之处,但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却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是在创造性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的广阔时空,为学生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的发挥提供可能。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斯坦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由“动机、智力、知识、思维风格和环境组成的多侧面多维度的结构。因此,创造力的开发及培养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3]。在动机方面,要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鼓励他们敢于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在智力方面,培养其认识活动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能以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问题;在思维风格方面,致力于养成学生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环境方面,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快乐的心理气氛。而创造性实践活动以其新颖独特的活动方式,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回归自然、无拘无束的活动情境,全员参与的活动内容成为以上诸多因素的有效载体。活动中学生的头脑解放,开拓思路;眼睛解放,敏于观察;嘴巴解放,大胆质疑;时间解放、空间解放,突破“鸟笼式”学校框框,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这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理论是完全吻合的,与斯坦伯格的理论更是异曲同工。尤其是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力。如果说其它教育形式有可能是在被动的形式下进行的话,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一刻也离不开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的。正是由于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自身能量的价值和作用,饱尝了成功的喜悦,甚至体会到了由失败到成功的艰难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风格,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拥有一个应用和深化学校创造教育中所学基础知识和品德观念的实践环境,使学生通过亲身活动获得的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等直接经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是实施创造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青岛市李沧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就是基于以上理论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
二、创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
基地建立于市郊山区,群山环绕,环境幽雅。它针对校园受空间、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一不足,就地取材,巧设场景,建立起教育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的十大园区,围绕四个学会,即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巧设情境,发创新意识于寸土之间。对于学生来讲,创造力是教不出来的,而是在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实践活动培育出来的。因此基地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创造思维”的注入,精心设计了生动而又富有意趣的活动情境,为少年儿童创设了一方独特的天地。
1.“一本读不完的书”。基地就地取材建立了十大园区,即一个野生植物园区、两个传统农业区(传统果树区、传统粮食作物区)、三个农业博览区(果树博览区、农作物博览区、禽畜博览区)、四个特色农业区(崂山茶园区、中草药区、生态农业区、名优稀特苗圃资源区),园区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孩子们称它为“一本读不完的书”,这本书要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向秋叶夏花求知,和红果绿树对话,与锦鸡玉兔游戏,同蓝天白云问答。这本书唤起孩子求知的热情,这本书要让孩子感悟世态万物之灵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的积极性。
2.“一座生趣盎然的‘生态村’”。基地的养殖场名曰“生态村”,它打破了常规饲养场的简单模式,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巧理经纬,合理布局。在绿树掩映的小山坡上安排了十个小建筑:羊栏、马厩、牛棚、猪圈、狗宅、鸡舍、鸟巢、兔穴、鱼塘、民居,并巧妙利用食物链、防疫、能源等关系,建立起生态网络。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动物、植物、微生物与人和谐相处;农、林、牧、副、渔五业良性发展;废物得到利用;污染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在这里学生得到直观、生动、形象、创造性的教育,通过对动植物生态关系的观察研究、饲养、种植等实践活动,形成了动脑、动手、观察、想象、思考相结合的习惯。
(二)在实践中探索,点燃创造力的火花。活动是创造教育的生命与灵魂。基地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巧设创造教育时机,深挖创造潜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1.“齐心勇夺宝葫芦宿舍”。学生到基地食宿一切自理,缺乏锻炼的他们对此既感兴奋又忙于应付。因此基地设计了“整、洁、齐、美”四项要求,即宿舍用品要整齐、环境卫生要清洁、作息活动要齐整、行为语言要优美,具体怎样做由学生自己设计。达标准的宿舍,管理员就在门口悬挂一个宝葫芦,舍员的名字就被记录在荣誉册里。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学生的热情关注,大家集思广益,动手动脑相结合,人人争着出办法,想绝招,设计内务摆设,反复练习叠被子,衣物鞋袜、洗刷用具不但清洁卫生,而且排列整齐美观,午睡夜眠和起床严格统一,以往乱跑乱窜,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都有明显好转。学生的动脑创新和自理能力随着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
2.给景点命名,为山林美容。把爬山活动变成同时为景点命名,给山林美容是一项很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欣赏优美奇特的山峰秀林中,一边给景点起名,一边想法怎样保护环境。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启动,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也增强了。创作的灵感来自快乐的实践,学生在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给大自然起了许多生动的名字,什么“金鞭溪”、“亚原始森林”、“芦苇荡”、“神农架”、“老翁生发”、“桃花照镜”、“快乐泉”等等,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在有趣的创造气氛中,往日一般的爬山活动,也分别组织成“攀越高峰”、“爬山扫雷”、“深洞探险”、“祛白添绿”等活动,孩子们把山坡上、草树间的废塑料等垃圾收集捡回,眼望着自己命名、自己清理美化的山川绿地,无限愉快和自豪荡漾的心间,行为美和心灵美相得益彰,创造力在这里得到升华。
3.“劳动实践,趣在‘八子园’”。基地巧妙设计学习、劳动的教育细节,提高劳动实践的目的性和兴趣性,将种植的二百种农作物分为八个部分,名曰“八子园”,即粮食作物—“米袋子”;蔬菜—“菜篮子”;果树—“果筐子”;油料作物—“油坛子”;经济作物—“钱夹子”;中草药—“药罐子’;饮料作物—“茶缸子”;花卉—“花瓶子”。这种创造性地提法,让孩子既感亲切又感新颖,把乍一看都是清一色的农作物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贴近了,而且孩子在参观的同时,动眼看实物、动耳听讲解、动口尝味道、动手作劳动、动脑行思考,五官并用,亲身体验,孩子兴奋地在田地里识记、观察、分辨、争论、采集标本。而碾玉米、刨花生、摘松球、包饺子、种豌豆、剪桃枝、喷洒农药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更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生动的创新作文,设计出美好的未来和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村的奇思妙想。
4.“爱心喂养,乐在生态村”。“生态村”意趣盎然,是儿童愉快的天堂。以生物链联系的众多动植物,不但是陶冶孩子们环保意识的活教材,更是激发他们创造意向的可爱天使。孩子们用自己挖的野菜喂养心爱的小兔、小羊、小马等小动物,快乐地叫个不停。尤其是学了生物链知识以后,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不顾猪粪马粪的异味,趴在沼气池边看个究竟。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孩子们在日记中编织着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美好梦想,描绘着自己生动有趣的感受,有的还用诗歌喷薄着自己美丽的幻想。“生态村”成了孩子们创造意向蓬勃发展的乐园。
三、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初步效果
1.创造性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过去学习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和课堂来学习社会文化知识的,如今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广阔的大自然,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激活了,想象力丰富了,观察力细致了。李沧路小学一位老师说,“我真惊诧于孩子这次的作文写的这么成功,他们说篝火一会像雕像,一会像火炬,一会像仙女,一会像参天大树。还有的学生居然说花生的叶子黄了,是证明地下的果实等不及了,想早点跳出土地,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这么生动的语言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象会是从他们的笔下写出来的,他们已经学会了怎样与大自然交朋友”。
2.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老师说有些城市的孩子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把花生当成树上结的。这次我专门对花生进行了观察,我惊奇地发现花生的确像‘树’上结的,花生的花开在枝干上,花谢以后,花生果的子房从枝干上长出,慢慢地向地下扎,然后顶端在土里膨胀长成花生果。拔出成熟的花生一看,花生都连在枝干上,而不是长在根须上,这不是像‘树’上结的吗?只不过花生这棵树不是木质的罢了。”这是多么重要的发现,学生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这不就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离开创造性实践活动我们何得如此令人振奋的教育效果?
3.创造性实践活动激发了孩子参与实践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们的问卷显示,96%的孩子回到学校后,参与校内活动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美术课上不再是有特长的孩子大显身手,过去默不作声的学生用自己捕捉的蝴蝶、飞虫制作手工艺品,班队会上不再是优秀生独揽大局,许多学生用自己的思维,从独特的角度积极参与,创造力有了新的发展。
4.创造性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心理品质是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的独特品质和风格得到充分发展。广阔的实践空间,探索性的实践任务,自由的实践方式,尤其是不拘一格的活动结果让学生的创造思维任意驰聘,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弘扬自我,张扬个性。这些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创新的风格才能日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