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想下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环境论文,原则论文,思想论文,课程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园生态环境是现代学校文明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提升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质量。除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和景观效果之外,校园生态环境还必须满足学校教育功能的实施需求,即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教育性。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兼备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环境建设。目前国内许多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仅停留在绿化层面上,而对于校园生态环境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的研究不多,缺乏课程思想的指导与实践。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校园环境建设,其蕴含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想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课程的类型多样化,除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不断丰富;课程理念新颖,强调公民素养的培养、问题的探究;教学目标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关注课程的工具性向促进人的发展的方向转变。 天一中学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提出了“丰富学习、丰富经历、丰富体验”的总原则,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中、生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此,天一中学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着力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基于此,用课程思想来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并由此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是学校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目前,天一中学生态校园课程已形成植物课程、中草药课程、农作物课程、小动物课程四大类。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适合性原则 校园生态环境的适合性原则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选择的植物品种要适合在校园内种植生长,必须根据学校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地形等各种自然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此,天一中学在规划引进植物品种时,提出要根据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建成“江南植物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在校园内对原有植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植、归并、整合,以建设小型植物群落为主体的花园、果园、水生植物园、藤本园等植物主题园,规划建设乡土树种植物园。二是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要考虑适合学校各类建筑、文化景点、人文景观,真正做到自然环境与文化布局的和谐统一。“天一”校名寓为“天人合一”“天一生水”,因此,学校的生态环境建设,大多是围绕着“水”做文章。学校建设“天一生水”文化景观,建有假山、瀑布、小溪、喷泉等景观,种植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形成湿地自然和人文景观。三是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要适合师生活动,尤其是要适合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例如,天一中学的果园建设,就已建成桔园、枣园、杨梅、柿子、李子、葡萄园、石榴园、枇杷园等。每年果子成熟时,学校组织师生采摘,让师生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同时,利用水果开展果酒制作等教学实践活动。 二、欣赏性原则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为师生创造优美活动环境的同时,也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学校师生素养,这是学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强调生态环境的欣赏性原则。 欣赏性原则具有两个层次。一是建设赏心悦目的生态环境,天一中学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景就是要把校园建成一个和谐的生态园、美丽的公园、天然的植物园、充满生活情趣的乐园。走进校园,草坪上悠闲的小羊、树林间鸣叫的小鸟、湖面游弋的野鸭,勾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校园绿树成荫、草坪如茵、鲜花盛开,小桥流水、假山喷泉、亭台楼阁景色如画,师生醉心于此;闻鸟语花香、听花开花落、观四季色彩、品四季花果,整个校园形成了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是让校园成为师生阅读的教科书,即通过校园美,让师生感知美、欣赏美、称颂美,在美的环境中升华师生素养。天一中学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师生开展“春满校园”“秋之韵”摄影大赛,通过相机记录校园美丽的瞬间;学校培植了大量菊花,每年秋季开展菊展;学校还组织学生文学社对校园内的景物、景点进行文学写作,经过多年的积累,由学生撰写的校园景点、景观的校本教材《如歌的校园》即将出版发行;结合学校主要景点建设,在师生中开展景点铭文征文,《建设凌云亭记》《致远桥赋》、雕塑《奔跑》等许多景点铭文全部由学生或老师撰写,并镂石刻字。这一系列师生活动,让师生提升了欣赏美的能力,使校园生态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三、探究性原则 校园生态环境不仅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同时还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课程思想下校园环境建设必须考虑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原则就是在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逐步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并通过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凸显校园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体验等方式来获得相关知识的学习。 天一中学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的“药用植物天一教学基地项目”,是学校“江苏省STS综合课程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地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校园药用植物主题园的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二期工程建设,已形成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三十多个品种和常见药用木本植物近三十个品种的两个主题药用植物园,涵盖华东地区常见的主要药用植物品种。二是校园药用植物栽培基地的建设,种植一些实用价值大的药用植物。三是校园植物、药材标本室、信息库的建设。学校将进行药用植物加工坊的建设,将种植的主要药用植物加工制作成相关药材。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天一教学基地的建立,形成了集观赏、科普、教学、实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规划建设了小型的“生生农场”。地理社团的学生积极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从播种、除草到收获的各个环节中,开展了“地理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对阳光、水、土壤等要素的调节控制,对农作物生长的情况进行分析,加强了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使书本上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们对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校本选修教材《江南主要农作物的栽培》。 四、可持续原则 在实现观赏、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下,关注环境保护、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应当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以此提升师生的环境道德素养。例如,天一中学提出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资源化回收、垃圾不落地行动,全校设置了三个垃圾回收房,要求师生分类投放,将废纸、瓶子等有用的垃圾回收,实现变废为宝。长期的坚持形成了师生的自觉行动,不仅校园内非常整洁,而且师生养成了环境保护意识。在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学校十分注重对师生节能节电节水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校园内有一个近三十亩的映天湖,学校对校内的雨水管网进行了重新改造,建设了雨水收集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汇入映天湖,将湖水抽入中水系统,利用湖水进行校园内绿化灌溉、卫生间冲厕所、“生生农场”灌溉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该系统的建成,也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节水的意识,增强了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开放性原则 现代学校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全民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学校要向社会开放,让社会感受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办学实绩和教育管理,同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生态环境是校园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要兼顾开放性原则,既要向社会展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成果,也要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来。 每年春季樱花盛开,秋季丹桂飘香、果实成熟、菊展等时节,来自周边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民众,纷纷进入天一校园,欣赏天一校园的美丽,学校教师、学生志愿者热情接待、细致讲解,使大家感受天一人的美好。而校园的开放,还吸引了社会各界、校友纷纷来校参与校园生态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二十多个企业林、校友林。学校最富创意的一项活动就是利用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向校友开放婚纱摄影,校友们漫步在昔日的校园内,重温着当年学习、生活的情景,“回到母校拍婚纱照,更有意义,也更浪漫”。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新时期需要不断创新的行动。坚持课程思想的指导,彰显“人性”的回归,体现教育和社会效益,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追求上述目标时,就必然在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遵循上述原则,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课程思想视野下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原则_生态环境论文
课程思想视野下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原则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