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骨法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工笔画和水墨画两者之间,属于一种相对新成的绘画技法。没骨法本身历史悠久,但不是主流绘画形式,尤其是在人物画题材方面,当下初成气候。直接通过颜色和墨色进行描绘对象,弱化线和结构,强调突出色彩的块面感,画面清新雅致,别具意趣,让彩和墨相融,自然形成。
关键词:没骨法;水墨画;人物画
没骨法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最为常见,人物画中较为少见。南朝张僧繇作为没骨法创始人,宋代徐崇嗣、梁楷再发展,再到明清恽寿平,清末海派画家任伯年,他们都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融入“没骨法”这一技法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受社会和政治影响“改革”和“开放”,西方文化融入中国,涌现了一批当代优秀画家。他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将两者相结合充分表现个人的创作精神,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没骨风格。艺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名现代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注重自身的直接艺术经验。现代人物画家田黎明、周京新和万国华等他们都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创作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人物画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时至今日样貌纷繁,技法多样,对于作为学生的我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认真钻研传统,学习前人,又要追赶潮流文化,不断创新。在我的创作中,多次尝试没骨法,结合女性温柔、优雅性质和自身艺术体验,描绘现代少女忧郁、浪漫的独特气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没骨法从提出开始作为花鸟画的一种表现技法,使得它未能成为主流,阻碍了没骨法的发展。时下对于没骨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当下的创作环境呈现出斑斓复杂的现状,存在着一味求新、一味求变的浮躁景象。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不断的梳理与总结,只有通过系统的归纳我们才能认清现状,明亮我们的前方。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我们构建更具体清晰地认知,对于一个知识体系更系统化的去理解,为我们的创作做服务。中国画的资源非常深厚和丰富,可以挖掘的点非常之多,关键看自己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根据我个人对没骨法的偏爱,以及没骨法的研究可行性,更加坚定自己创作的动机。传统的中国画大多以线造型,而没骨法恰恰打破了这一观念,尤其是在人物画上开启了新画风。所谓没骨是一种隐没线条,或者淡墨勾勒,然后填彩,从而使线条隐藏其中的一种画法。我大多选择的绘画对象主体人物为少女、背景为花卉与没骨法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清新、淡雅相适应。提到没骨画,色彩表现成了没骨法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主题确定作品的色调,然后根据素材对象和画面需要确定其具体的颜色倾向。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保持传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实现当下审美理想。根据画面需要营造出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营造氛围,突出主体,传达情感。
田黎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变革和出新没骨人物画技法,以独特的围墨法、 融染法、连体法等技法赋予了没骨人物画新的内涵。整个画面以色彩的表现力为 重点,淡化了传统的用线表达方式,画面清新明快,韵味十足。田黎明的创作受 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他试图把有别于传统的新技法、新色彩、新绘画理念和传统“没骨法”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将传统人物画中很少涉及的阳光、水波、空气等 内容在自己的创作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这一探索极大地丰富 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光的表现是田黎明独特的绘画语言,因此,光影成 为整个画面的主导因素,无论是“游泳系列”还 是“都市系列”,都试图将“光感”这一概念引入画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视觉效果,同时利用融染法所创造地墨色语言,成功表现出作者心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象空间。在笔墨运用方面,田黎明在创作时首先运用“没骨”的方式令水充分铺与纸上,随后将墨和色二者相互融染以营造出平染的视觉效果,再用传统的“没骨法”塑造出人物,人物的骨骼和肌肉结构都是由笔笔衔接的墨色附着在人体结构上所表现出来,这种利用笔与笔,墨与墨间产生的淡色水线所产生的笔触感表达出线和面的关系,令笔下的人物显现出造型简洁、神色从容等特点。田黎明在经过大量的实践后总结出几个“没骨画”的新技法,其中有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等,不仅从技法的角度对“没骨法”的发展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另外,他在技法方面的创新也弥补了传统绘画中对于表现“光”和“气”这两个意象的空白。
周京新也是一位颇具没骨风格的人物画家。他的绘画同样采用水墨塑造形体,利用浓淡相宜、变化微妙的墨色排列构造出人物,他笔下的新没骨画法有别于传统没骨画的形式语言,一方面注重保留传统绘画所提倡的精神,另一方面为没骨这门表现技法寻求创新和拓展。周京新笔下诞生的人物通常拥有动感的线条和少量的墨色皴檫,在某些作品中也会尝试加入明暗效果,从而赋予画面某种空间感。周京新《水將英雄人物》人物画有很多,其中以《水浒英雄人物》和一些表现藏族风土人情的作品为代表,从这些绘画中可见其没骨造型的观念日趋成熟。对“没骨法”的发展有一定贡献的还有水墨画家万国华,不是中国画科班出身的他利用扎实的水彩和版画的绘画功底,在没骨人物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他的人物画创作舍弃了“骨法用笔”直接进入一个纯粹的水墨世界,与“沒骨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运用对水和色的熟练控制,深得南田风骨又自成一派。融入了许多版画特有的黑白节奏和水彩画光影斑斓的效果,用色上以淡墨为主,人物暗部轻快透明、水渍斑驳、变幻无穷,亮部简洁明快、亮丽透畅,整幅画面清雅脱俗。
结语
艺术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们,不仅需要对整个社会的思潮有敏感的感知能力,对当下生活状态的表达要求艺术家们转而重视个人的直接的艺术体验,但是艺术家们并不愿意以牺牲传统水墨特质的代价赴附和西方审美标准,于是艺术家们便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中。陷入困境的 艺术家们被迫重新思考中国水墨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思考在“85思潮”之 后更加迫切,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此时的艺术家们首先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更高的追求,仍旧从传统艺术语言出发,希望在继承多元化语言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一种全新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探索逐渐走向开发媒介材料、探索实验和笔墨趣味等方向,在这些方向有不少艺术家投身其中,使得新类“没骨人物画”在中国现代水墨中迅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简析传统没骨画的风格特征[J].常姗姗,孙敬.大众文艺(理论).2009(21)
[2]呼应造化的内在精神——论“没骨”笔墨的创新[J].徐卫.文艺评论.2005(04)
[3]中国美术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邵洛羊总主编,2002
[4]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M].重庆出版社,梅忠智编著,2001
[5]美学观礼[M].中国发展出版社,郑元者著,2000
[6]任伯年精品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任伯年绘,1993
作者简介:项芷琰,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美术专业,国画人物方向。
论文作者:项芷琰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人物画论文; 技法论文; 传统论文; 艺术论文; 人物论文; 画面论文; 墨色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