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综述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综述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刘助仁)

“九五”期间及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

时期里,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能牵动经济全局的是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这是制定好中长期规划的关键所在。对此,有关部门及学者们已从不同角

度作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目前,学术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有不同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如

1.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粗放型,也可叫数量增长型或投入

增长型,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投入量的增长来支撑,或靠扩大生产规模推动

经济增长,不注重改善经济管理与推动技术进步。集约型模式与粗放型模式相反

,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内涵扩大再生

产方式。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物耗水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在财力资源利

用上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果。

2.速度效益型和效益速度型。速度效益型主要通过加大投入,铺新摊子,

上新项目来加快发展速度,通过高速度拉动经济增长,从而拉动效益增长。效益

速度型,首先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加速经济发展速度。

3.认为经济增长方式大体有集约型、效益型、内涵型、速度型、粗放型、

外延型等类型,前三种类型可归结为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后三种类型可归结为

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迄今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沿用了后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4.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从这个角

度看,速度型与效益型、数量型与质量型,不过是经济增长的形态和结果,而粗

放型和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这两组经济增长方式,则是着眼于生产要素的分

配和使用,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要求。在经济增长方式中,

粗放型就是外延型、集约型就是内涵型,前者指的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实现的

经济增长,后者指的是生产要素有机构成提高或生产要素效率提高实现的经济增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一般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然

而,在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内容上则存在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素质、结构以及运行状态等

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1)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即在保持社会总需求

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发挥资源和生产潜力,又不造

成需求扩张,引发严重通货膨胀;(2)投入减少产出增加,包括在经济增长中

,生产同量产品的资源消耗不断减少,投入结构的优化,即生产同量产品的总投

入中,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缩小,技术进步等综合要素贡献率提高;(

3)结构趋向合理、优化和升级的经济增长;(4)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

经济增长;(5)保持经济主体活力、创造性和制度效率的经济增长;(6)保

护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增长。

另一种观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以下内涵:(1)经济增长是一种

综合性的社会现象,由增长内容、增长机制共同组成。因此经济增长方式是由发

展、体制等诸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各项决定因素正

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经济体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融合程

度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的积累,已经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客观

必然趋势。(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涉及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诸方面的复杂

的系统工程,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形成未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一条明

确的主线。(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剧烈的过程。必

须基于这一点去选择确定不同时期的目标和配套的政策体系。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

对这个问题,人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概括起来,较具代表

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之所以要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成长阶段与特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对应性。一国在经济成长的不同阶

段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往往有其客观必然性。在一国的生产体系处于创立、完

型阶段时,由于对产业规模、产业数量的扩张有一个内在要求,因此采用大量资

本投入来满足这一需求有其相当的合理性。但当一国的产业规模、产业数量已大

体趋于稳定和完型,这时对经济增长提出的要求更多的是质量,即要求以经济增

长质量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率。我国在已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产业

数量时,如仍将注意力放在单纯的增量资本扩张上,这既是经济成长阶段与经济

增长方式对应性的错位,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丧失了经几十年投入形成的存量资

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资源约束性。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性,任何资源都是相对稀缺的。粗

放型经济增长必然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获取支持。但就国际条件和我国的

资源禀赋看,是不足以支撑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我国并非资源充裕的国家

,若干种类资源的短缺或者已经是现实,或者将要成为现实。以我国的人口数量

和生产规模,依赖国际市场购入大量资源来支持粗放型增长也是不实际的。

3.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粗放型经济增长既然是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为代价来换取的,则势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而生态平

衡恰恰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最重要条件。粗放型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

、低效率使用,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实际上是一种威胁人类长期生存、发展

的破坏性的生产行为,如不尽快转变的话,那么人类发展的极限将会大大提前到

来。自然资源往往是不可再生的,而粗放型经济增长很难寻求替代资源以节约资

源,集约型经济增长则有许多途径克服粗放型经济增长在这方面的弊端。

4.产业结构的高梯次性。粗放型经济增长由于往往只重视产业的数量性扩

张,因此忽略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同水平重复或再生。

这种低梯次的产业结构,它的成本——收益分析在自身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其边

际贡献率愈来愈低,甚至会出现负收益的状态。唯有在产业数量扩张的同时,不

断地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产业结构较短周期性地跃升到更高的梯次,才能

优化产业结构的成本——收益分析。

5.塑造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粗放型经济增长由于往往仅依靠大规模投资来

谋求产值的增加,因此这种投资在极大程度上成为通货膨胀的直接诱因;当通货

膨胀出现,经济增长过热时,紧缩银根,大幅度削减投资,则又使经济运行跌入

低谷。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运行中,人们似乎不难看到这一实证。再维持这种粗

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将很难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过程。

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宏观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下列三点: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

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科技进步缓慢、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财政问题突出和通货膨胀

严重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良性循环。解决这些矛盾,是“头疼

医头,脚疼医脚”,还是抓住影响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使

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只有抓住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牛鼻子,才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素质和经

济效益全面提高。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国民经济均衡增长规律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均衡

增长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增长既是经济结构转变的结果,又是经济结构

进一步转变的原因,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效率是上述联系的轴心。

这个过程也就是经济结构转变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向高级化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高级化要

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国内资金短

缺的条件下,要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走经济增长方式从

以粗放经营为主转向以集约经营为主,使经济整体素质从较低层次上升到一个较

最层次。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现实和客观过程。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思路

众多的研究一致认为,多重因素表明,我国确实已经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的临界点了。但是在如何才能实现这一转变的对策问题上,则存在着以下几种不

思路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途径是;

1.提高产业高级化程度。是否能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一国产业

结构的高级化程度。我国产业结构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许多技术装备已相

当陈旧和落后,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求。为获取经济增长的

长期动力,应倾斜式对传统产业和起基础性作用的技术装备投资改造,使其在较

短的时间内跃升到现代产业结构的水平。

2.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新型化,是当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新

兴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动态。我国应充分利用在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相

对较短的优势,尽快扩大新兴产业的比重,使我国产业有一个结构性的转换。

3.强化科技对生产的作用。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说到底是提高生产

活动和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以较少的投入换取更高的产出。为此,一方面应

建立起生产活动中科技创新的机制。因为这种创新的收益和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

定性,这一机制的建立尤其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创新。另一方面,应健全科技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序,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一个制度保证。这需要在专

利制度、技术市场、资金保证等方面有具体的措施。

4.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和作为,因此

人的素质高低,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量。为此,应在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注重教育的投入。低素质的经济行为主体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支持高质量

的经济运行客体的。

除此之外,塑造规模经济、强化产业的主导化倾向与重化倾向等,也是实现

集约型增长方式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思路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适应社会消费的变化,完成产业结

构,核心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由此要解决的有三方面的问题:(1)增强

经济的内在约束;(2)集中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3)适应国际产业的竞争

压力。前两个是经济体制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后一个是对外开放问题

,需要正确选择开放战略和制定外贸外资政策。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研究涉及三个方面:(1)正确确定产业政策,明确各产业发展方向;(2)深

化改革,使经济体制适应产业新的发展特点;(3)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正确制定

有关政策,使之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关于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主要

任务有两个:一是对现有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改造;二是提

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加强经济的内在约束,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关于对外开放,重点是提高对国内产业的实际保护能力,包括依据

产业政策的要求灵活调整产业保护重点和提高保护水平的能力等。从整个改革开

放思路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应从用各种方式,包括放权让利,提供优

惠政策等增加经济活力,转向规范政策环境,增强经济约束,有效配置资源方面

来。最后,结构升级是在二元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推进城市工业结构升级

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使农业发展、农

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在不同层面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城市工业结构升

级为农村一般加工工业让出市场,并以新的工业技术支持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

发展,通过农业和农村工业化,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工业结构升级。

思路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要进行配套改革。为此:1.要改变传统

的思想观念。要象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那样来

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把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党的重大方针和“九五”及到20

10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2.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投资体制、计划

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在投资改革上,要努力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建立投资

的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要通过立法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在计划体制改革

上,要进一步转变计划管理职能,计划主要是规定经济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

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综合协调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运用。在

金融体制上,要加快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创造资本

在国内跨地区、跨行业流动的条件,使先进企业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需要的足够

的资金。3.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改革。在本世纪内分期分批使国有大

中型企业完成“三改”任务。当然,技术改造的任务在下个世纪的前十年还要继

续完成。4.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评判干部政绩优劣的

标准,应当把是否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

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

思路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增

长要从主要依靠扩大建设规模转向主要依靠对现有基础进行技术改造、改组和扩

建;二是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

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三是经济增长要主要依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

消耗、减少浪费,实现可持续增长;四是改变投资项目小型化、分散化、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状况,按照规模经济和合理布局的要求,调整投资方向和企业组织结

思路五:当务之急是要彻底转换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摆在我们面前

的根本问题不是铺新摊子、盖新厂子,而是挖潜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大幅

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方面应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在投资主

体上以政府为主转变为以企业为主;在管理方式上由项目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政策

引导为主;在宏观管理覆盖上由政府单管国有企业转变为统管全社会的企业。我

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实施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改变科技在经

济增长中贡献率较低的现状。

责任编辑:吴涌汶*

标签:;  ;  ;  ;  ;  ;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综述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