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管圈对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的影响论文_雷秀英

浅析品管圈对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的影响论文_雷秀英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2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在我科选择行胃肠减压和鼻肠管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科于2015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将2015年5月以前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将2015年5月以后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组,给予患者品管圈管理,统计对比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状况。结果:品管圈组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1.7%与常规组13.3%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品管圈;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85-01

胃管及鼻肠管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项护理过程,但临床进行胃管或鼻肠管治疗时,易出现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状况,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探讨品管圈对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的影响,以期提升临床胃肠减压治疗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在我科选择行胃管和鼻肠管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肠减压或鼻肠管治疗标准;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2015年5月以前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将2015年5月以后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组,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42:18;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7.6±8.4)岁;品管圈组患者中男女比为43:17;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7.7±8.5)岁。与常规组对比,品管圈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给予品管圈组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①成立品管圈:我科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到品管圈管理活动中,由护士长任圈长,及时向护理人员宣讲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品管圈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步骤等。并及时在科室中召开圈会,1次/周,并加强分工,及时采取QQ群、微信群等进行会议相关问题交流等[1]。②主题确定:由圈员在会议中及时提出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各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当前科室的相关政策确定此次护理主题。确定此次研究的品管圈实施主题为“降低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③现状及原因分析:确定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胃肠道减压患者出现胃管及鼻肠管脱管例数/胃肠道减压患者总留置胃管及鼻肠管例数*100.0%。对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4月间出现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脱管的原因为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目标设定:此次研究中目标设定为降低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以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⑤对策制定及实施:加强对护理人员操作培训及考核过程,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宣教,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胃肠道减压的目的及重要性,及时向患者讲解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的危害,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提升舒适感,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患者适量药物辅助治疗,避免管道咳出;重新设计约束器具,提升固定效果[2]。根据患者具体手术对胃管和鼻肠管位置进行固定调整,使用胶布制作固定装置防止托管,取7~8cm长的真丝胶布一条,从中点撕开,到2/3处为止,形成“Y”型,用黑色记号笔在胃管和鼻肠管插入刻度处做好标识,将Y型胶布下段固定在患者鼻部,分叉出来的两端分别缠绕在胃管和鼻肠管上幷每日更换,另用马蹄型3m贴将胃管和鼻肠管分别固定在面部。⑥效果确认: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脱管状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脱管状况采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脱管8例,品管圈组患者脱管1例,品管圈组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1.7%与常规组13.3%相比明显较低,X2=5.886,P<0.05。

3 讨论

实施胃肠道减压时常需进行插管引流,以促进患者胃肠道积气、积液等排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但实施胃肠道减压治疗时,患者常出现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状况,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我科于2015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后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与实施前相比明显较低,说明品管圈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减压护理效果。品管圈于1950年由Deming教授提出,是指由相同、互补、相近的工作人群自动、自发组成小圈团体,采取集体合作的方式,按一定程序来解决问题[4]。实施品管圈管理时,严格按照六个环节实施管理活动,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有效提升护理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在胃肠道手术中,胃管和鼻肠管位置经常需要根据手术体位进行调整,其固定牢固程度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品管圈过程中对患者的固定护理。提升护理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脱管状况,保证患者胃肠减压治疗效果[5]。

综上,实施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患者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提升患者胃肠道减压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焦红朵,张玲玲,李静,等.品管圈活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5,6(4):264-266.

[2]谭创,谢小辉,王良辉,等.品管圈在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鼻胃管脱管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8):59-60.

[3]隋春,王丽萍.浅析品管圈对胃肠减压患者鼻胃管脱管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50-251.

[4]虞敏,李冬梅,邓健英,等.品管圈降低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5,43(4):578-580.

[5]沈树花,李美清,杨绍凤,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持续胃肠减压患者脱管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10):61-63.

论文作者:雷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浅析品管圈对胃管及鼻肠管脱管率的影响论文_雷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