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的党管人才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论文,强国论文,原则论文,战略论文,党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8)03-0092-06
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新形势下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想,党管人才原则是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实践至今已经快5年了。然而,为什么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有些人还存在着种种疑惑与不解,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方面进行必要的探讨,这对于全面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党管人才原则提出的背景分析
2001年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设想。2003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才工作决定》中,进一步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并明确地规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在这里,强国是指不断提升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所以,强国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载体,因此“人才”是“强国”的保障,“强国”是“人才”战略的方向。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培养一大批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才,依靠人才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人才工作决定》在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根据党所处历史地位的新变化,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以及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证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党管人才原则,从根本上说就是党兴人才,目的是更好地统筹整合和规划人才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党管人才就是党要在宏观上、政策上做好统筹,通过协调和服务来做好支持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工作,通过把各方的力量整合起来,统一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的目标上来。
从宏观层面来说,人才强国战略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站在国家的高度,纵观历史和全球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而党管人才原则,主要是抓总牵头,从宏观上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合理统筹,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人才强国战略事业的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说,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本身就是党的深化人才科学认识、规划人才工作大政方针的具体体现。党管人才原则,主要是在把握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工作发展方向,指导人才强国战略工作大政方针的制定。
从管理层面来说,党管人才原则,主要体现在管协调、管服务,体现在我们党发挥协调各方的职能和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把人才工作所需资源都统一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这一目标上来。
因此,党管人才原则的内涵是,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工作中,党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引领与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历史必然性
按照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所谓发展型国家有如下特点:持续的发展意愿;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核心经济官僚机构;紧密的政商合作;有选择的产业政策。
韩国是发展型国家的一个典范。1950年,韩国的人均收入仅有146美元,与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埃及等国相仿。1994年,韩国的人均收入5400美元,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前茅。而从1965年到1990年,韩国平均增长率达到9.82%,排世界第二位。韩国在60年代的成功发展是其面临的国际政治不稳、经济和军事竞争带来的副产品。60年代,严峻的军事对峙态势使得韩国国内各个阶层“安全逻辑”大于“经济逻辑”,韩国是集体行动能力非常强的一个国家,无论是高层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团结起来致力于发展经济。换言之,正是高度竞争的国际军事环境促进了政府官员的国家概念与集体行动,使他们产生了以军事安全为基础的“发展意愿”,使韩国政府坚持持续地指导经济发展,并不被特殊利益集团左右其发展战略和政策。
80年代后,韩国所处的军事环境从紧张走向缓和,再加上全球化浪潮兴起后,美国大打新自由主义大旗,从政治上、经济上加大对东北亚的压力,结果使得韩国官员的“安全逻辑”消解、国家意志瓦解。“经济逻辑”越强,“安全逻辑”越弱,国家就越无法进行统一行动。与此同时,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扶持的大型企业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对国内政治的干预逐渐活跃。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六七十年代韩国留美归国人员已经开始进入国家的管理层。这些人才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教育,具有良好的管理知识,但价值取向、品德态度与本国的国情脱节严重。其“经济逻辑”主导的价值观念是西方国家的制度环境的产物,所以这些人执政就必然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结果这部分回国人才制定的政策多使政府放松对国家经济的掌控权,进一步加重了其国力衰败的程度。
韩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一国的人才如果想最大限度地促进国家发展,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众多人才的集体行动问题必须解决,也就是人才从事的领域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努力方向应该以围绕如何发展国家为核心。二是众多人才在基本的文化价值观上,应该尽可能趋同,这是社会政治整合稳定的前提。
我国属于发展型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信息传播全球化、网络化,思想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化,以及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深刻变化,人们的观念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这有好的一面,如有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但也产生了潜在问题,即经济利益的导向使更多的人对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重视程度有所淡化。这可能影响中国在未来集体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会对一些国家层次战略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宏观的国家战略是以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国民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往往会损害部分地区、部分人、部分部门的局部利益,而“经济逻辑”的影响变大,可能会使受影响的集团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经济逻辑”的强大冲击下保证我国人才的集体行动能力便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高素质人才没有树立为国家奋斗的意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能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不能抵御西方国家中腐朽的意识形态,不具备防范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的警觉,那么,就不一定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韩国的经验教训深刻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必须保证我国的人才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保证其集体行动的有效性,使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统一,这就使“党管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必然。
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通过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力量,把全国人才的努力方向集中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上来,把全国人才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在人才强国战略上。
纵观历史,西方大国在腾飞初始阶段,都曾经依靠持续的、超前的人才战略规划以及人才制度加速创新发展。在1846年以前英国政府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持续地对经济进行干预。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除了竭力减少外汇外流外,还曾经严格控制本国在纺织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到西欧其他国家,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包括杰出的科学家和技能高超的工匠来促进本国的科技水平的发展。美国1871-1913年对英国的赶超,包括经济总量超过英国,1920-1992年日本的经济发展超过美国。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都是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开发优先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①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国情特殊性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正行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上。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制约因素。比如,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我国任何方针、政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要考虑这些因素。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同样要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时,要把党管人才原则结合起来。
中国国情的第一个方面是人口问题。人口众多,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是不利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②人口问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将长期存在的问题。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谈了人口的“乘除法”: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耕地、水、能源、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比较低,环境和资源对于庞大人口的承受能力越来越有限。这样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建设和利用好人才优势,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口和资源的现状要求我国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人力资本投资、智力资本增值的增长方式。这样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所必然要求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归根结底需要。
同时,人口众多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巨大的市场能量将逐步释放,这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众多也意味着可开发人力资源的庞大基础。而要实现庞大的人口向人才资源的转变,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和投入。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规划和投资。人才资源的积累将是未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以卢卡斯、罗默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在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新思想等这些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和新思想是在开发经济条件下,实现持续增长的动力。要走出人力资本存量低于经济增长的陷阱,只能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党和国家敏锐的把握了这样的趋势,做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和国家把人才放到战略资源的地位,并在近些年制定了多种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可以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战略布局上,开发好人才资源,把众多的人口从发展的制约因素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切实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资源的开发需要有初期的大量投资和战略规划,而这样的工作通过作为领导核心的党来实施,坚持党管人才,更有利于我们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中国国情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配置机制。然而,市场机制在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同时,已逐渐地显现出人才流动的极大不均衡性。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塘地区等由于经济实力相对雄厚,提供的待遇比较优厚,每年都能吸引大量人才。与此相反,像中西部省份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制约,每年都有大量人才流失。
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分布差异,是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产生差距的原因之一。而且在最近一些年,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快,这样的趋势愈发的显现出来。这样又造成了新的发展不平衡。发展快的地方人才聚集越多越快,而在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与农村,却吸引不到人才,难以留住人才。人才缺失,又加剧了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会造成恶性的循环。而且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这种情况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为农村和西部地区建设起能够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引导人才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流动。通过人才增强地区发展的能力和后劲,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缩小城乡之间差异,这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可以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绝对权威作用,加强对人才资源流动趋势的适当调控与整合管理,使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能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持;可以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存量和质量,通过人才工程实现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保障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实现。
中国国情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承载着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并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带领全中国进行了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人才强国战略,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略地位与实力。
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达成思想和意志统一的主导力量,是政治整合系统中最关紧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我国政治整合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③
中国国情的第四个方面,就是体制外人才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人才结构已经打破了过去国有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随着我国非公经济的大力发展,体制外人才数量增多。体制外的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而传统的我党贯彻的“党管干部”原则并不涵盖这一部分人员,导致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障碍,造成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其纳入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的规划之中。这使得一些部门所需求的人才在招不到的同时,一些有技术、有技能的人才又无处去,产生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助于把体制外的人才纳入到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系统中发挥作用。
中国的历史进程清楚表明: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管理与各项事业的繁荣昌盛有着紧密的直接关系。因此,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在21世纪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壮举。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我国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层级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最核心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在这一战略上发挥统领协调的作用,也就是党管人才。通过党管人才原则,党委能够统筹规划、统领协调各个党政部门的人才工作的部署和进展,从而保障人才强国战略实施。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国际环境要求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而形成的理论成果。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这在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经济全球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主题,也是我国发展所要面对的重要环境因素。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在不平衡中增长,能源资源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伴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空前加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统一大市场逐渐形成。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是世界的多元化。不同文化、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尽管存在各种冲突,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包容文化多元性的必要,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以及培养、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如果抓住了机遇,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建设起强大的人才队伍,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技术,就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否则,没有基于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们将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还会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
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国际人才竞争,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从客观上要求执政党扩大人才管理的范围,提高人才的质量,抓紧时机确立有利的国际地位,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准确把握了这样的国际环境,确定了以人才为根本,把人才作为增强我国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因素。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我们的党作为领导核心,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分析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从方针上、政策上引导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作的实施,有效调动一切有利的资源,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因此,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使人才工作具有这样的战略性与全局性,才能够直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发展机遇要求
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要求。
国际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使当前的国际形势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稳定环境。而且,世界经济的国际分工体系、货币体系和市场体系的结构性变革,为新的经济强国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经验和发展经济学规律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国或地区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新起点,如果把握得当,经济可以迅速起飞。这样的内外形势使20世纪的头20年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要求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抓紧和用好有利的环境因素,把握好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调集各种资源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正是因为这样的有利条件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而且稍纵即逝,所以才被称为战略机遇期。我国要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有限时间内取得应有的发展,就必须抓紧配置和使用好我国的人才资源。而只有通过党管人才这条途径,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对我国的人才资源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和运用。只有把党管人才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基础的优势,才能在有限的机遇期内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把握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在做出把握好战略机遇期这样的战略决策时,充分发挥好党管人才原则中管宏观的具体要求,用全局性、战略性的眼光来规划人才资源,从宏观上把握人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是我们党在战略机遇期所肩负的历史性责任。为了把握好战略机遇期,我们党提出了以人才为本的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好这一战略就是为了在机遇期中以人才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集中力量,抓紧时间利用好机遇期的条件,以人才为动力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间有限,资源有限,不是任何单一的力量就能促成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只有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结合起来,才能在宏观上对人才资源做出战略性的配置和运用。因此,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当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人才是决定我国在这一阶段以及未来发展中成败的关键所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战略目标。无论从在中国的现实国情看还是从发展机遇看,无论从世界历史的经验还是国际环境看,所有这些情况都告诉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该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相结合,在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收稿日期:2008-01-20
注释:
①张本波:《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加速转型》,载《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②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553.htm.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