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和林业局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611730
摘要: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策划设计、质量的监测监督、检验、资金的管理、建设治理、施工及治理等地方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国家实行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方案,并获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在林业生态建设当中也存在了较多的问题。本文叙述了国家针对林业资源利用的近况,提出了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生态工程建设;林业资源利用;问题;改进策略
林业生态工程就是指以改良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指标,以风沙地区与江河流域为核心,在指定的地域进行的植树造林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自然规律,合理架构,统筹策划,突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内容,并以科学方法进行实施。以群众力量为基础,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实行开发--治理--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工作,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树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
1.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林业工程既是生态安全保障工程,又是生态建设主体,更是生态文明标志,担任着林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的双重使命,是我们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桥梁,是生态建设工程之首,也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增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表现林业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根本大计。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启动了六大林业的生态重点工程,基本上形成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新格局,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了使环境治理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宣,2002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总结工作,把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的区域划分为黄河上中游区域、东北区域、长江上游区域、南方区域、三北区域、热带类型区域、北方区域、东南沿海及青藏高原区域等8个区域,并且进一步得划分出了40个类型区与154个亚区。
基于此,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采取生态效益优先的方针,把维护生态平衡放在林业开发利用的首位,这样才能在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使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
2.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因为传统思想的作用和人们对于林业认识存在了相当严重的偏差,造就了人们把林业只是当作产业或者一般经济来处理,而忽视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着重短期经济收益,过量地砍伐树木,会使我国的森林越来越少,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一些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工程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缺少思想准备,没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贯输到群众中,从而使得建设工作进度慢,对于建设结果保护不周等现象频发。
2.2生态环境建设的繁重投入与任务不足
林业生态工程的任务繁重,建设面积广,相对于国家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资金缺口大,投资的总量不足,生态治理规模受限,所导致了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没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各生态工程虽然都有规划,但实施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资金到位太迟,二是规划不能按期实施,错过了重要植树造林的季节。
2.3以群众投入为主的建设不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求
林业生态建设是会影响目前和未来发展的公益事业,国家应该要成为工程建设的投资主要体。但是我国没能承担起这个责任。生态恶化地域大多是经济贫乏的地区,为了完成生态的治理,往往加大了农民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治理行为也逐渐削弱,之前靠政府所发动农民建设林业工程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形势需求,使一些地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能出现了滑坡等情况。随植树造林强度难度加大,加上资金供应程度降低,林业生态建设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2.4科技体系不健全,治理技术含量低
科技体系不健全与治理技术含量低是目前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的问题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目前情况来看,科研成果转化比率较低,一些比较重要的科研成果的推广速度较慢,治理技术含量低问题突出,在治理的措施实施中,不讲科学、讲形式,造就了物力人力的重大浪费。造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才流失严重,科技投入少;高新技术的应用少,设备落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多,突破性、重大的研究开展的少。
3. 促进林业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3.1制定全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布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改变土地资源现状是因为目前行业的分割,管理混乱把土地资源管理拉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将一些不宜农牧经营、生态脆弱的地域,纳入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范围中,对现有的天然森林资源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对荒山陡坡等地进行育林封山,适宜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的,加强治理的力度。要依照生态环境的状态,规划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禁止砍伐保护区与一般的保护区,采用不同政策方式分类管理。
3.2完善生态补给机制,建立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
探寻多渠道收集补给的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体,建设和改善县、市、省地方的补给基金制度。建设生态效益的受益者合理的补给基金制度;积极探寻非林业的基金转生态补给基金的形式,将生态效益的受益者采纳为生态效益的补给基金征收群众。积极探寻分类的补给政策、分级管理,制定出合理公益森林采伐的利用策略,探寻分别实施公益森林的国家赎买制度,给予林木拥有者补给基金的支配权。努力的形成生态建设激励制度和内在动力的政策系统,使投资者、群众、地方政府的积极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挥,保证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
3.3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提高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重视林业工程科学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和研究,提升林业科技的创新技能。环绕着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中幼林抚育、林业良种壮苗选育、速生丰产林建设以及多种经营、立体开发、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成活率、综合利用等开展科技攻关和科学研究,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广泛的用高新科研技术和其研究的成果,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大幅度的提高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林业科技总体水平。
3.4加强林业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其水平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综合实力,也是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林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管理,也必将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而走向管理的信息化。在我国历史中,林业经历了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使我国的林业建设中各项工作都得到迅速地发展。采用信息化的林业资源检测法,能够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林业工作人员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林业资源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研制出可行的方案,以此解决林业资源利用中的难题。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不但能使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得到提高,更能使林业资源的发展进程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缓解了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脱节现象,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集中的致力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当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部分,是生态建设主体。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们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条件。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治理研究和开展目前处在基础阶段,让我们致力于林业工程治理的研究中,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加强创新和探索,改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治理的技术和理论,促进林业工程建设治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红梅. 东北森林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优势[J]. 理论前沿, 2008(13):45-46.
[2]王洪峰. 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9(6):67-68.
[3]杜永安. 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5):148-149.
[4]张建勇, 申宝卿. 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J]. 河北林业科技, 2009(2):26-27.
论文作者:范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林业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资源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