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学院的商业伦理教育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商学院论文,伦理论文,启示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人在现代美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美国主流社会认为,在优秀的商人身上有事业心 、适应性、想象力、乐观、正直、审慎、节俭等品德,而这些都被称为资产阶级美德。 美国许多成功人士相信,道德高尚和正直是获得长期成功的重要条件。
19世纪中期前,公众心目中的商人还是唯利是图、虚伪狡诈的代表。但是,市场经济 注定是一种道德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尔虞我诈的 恶性商业竞争只会损害资产阶级整体的利益,因此开始建立与资产阶级整体利益一致的 商业伦理体系。从20世纪初期开始,美国开始重视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其中,美国商学院20世纪初期发轫、30~50年代酝酿、50年代广泛开展的商业伦理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商业伦理:能传授,也应该被传授
美国商业伦理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兴起的。伴随着职业经理队伍的壮大,美国经 济管理科学必须回答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的伦理道德问题,而环境保护、人身伤害保 护以及雇佣政策中的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和少数民族政策等加剧了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 的关注。50年代末期,更多的商学院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莱尔大学、卡内基 —梅隆等大学的商学院都开设了商业伦理学课程,在这些名校的带动下,美国商学院中 研究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等课题十分盛行。70年代,许多有较高学术名望的哲学家 和理论家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转向商业伦理学,与此同时,贝克莱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匹兹堡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开始设立“商业与社会”专业博士学位。1976年,全美商业 院校联合会(AACSB)要求商学院在它们的课程中至少有一年的时间传授“在伦理观点、 社会与政治对组织的影响下的赢利与非赢利组织的经济和法律环境背景知识。”日本东 京明治大学的Mizuho Nakamura教授调查发现,50~60年代美国出版的商业伦理学书籍 共有18本,70年代为50本,80年代为59本,而1990—1992年短短的三年就有28本之多。
目前,美国主流社会树立了“道德能传授,也应该被传授”的理念。2002年,在美国 校园中教授的商业道德课程有500多门,整整90%的国家商学院提供了有关这个方面的一 些类似训练。在这个领域中,有25本教科书和3本学术杂志,至少有16个正在运作的商 业道德研究中心已在一些著名的商学院建立。
二、商业伦理课程:“面向难题与行动”
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将道德标准应用到商业政策、 机构以及行为中,其核心问题是企业或商业活动的正当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以及商业的 行为主体如何才能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个人 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制度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交织,使商业伦理领域存在着 “灰色地带”。在更多的情况下,美国商业伦理不是被定义为一个静态的规范,而是被 定义为动态的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达成 “双赢”。
美国商业伦理教育重视联系实际经济生活,提出了“联系实际(relevant)、实用
(useful)、面向难题与行动(problem and action oriented)”的三大原则,“从经理 人所生存的现实环境和他们面临的真实问题入手,与真正的经理人进行实质性的对话” 。美国伦理教育界认为,进行伦理说教是容易的,但是伦理学家的任务是开展“对所有 经理人有用”的实践性决策指导。
商学院伦理学课程实施中,体验式练习、角色扮演和情景分析等案例教学占有绝对的 比重。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行动,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 其伦理判断。首先,教师展示案例(如,是否通过自己熟悉的客户偷看竞争对手的资料) 后,学生将通过填表将教师罗列的可能行为区分为义务型、契约型、功利型和处境型, 然后,再做出“自己将如何行动”的判断,学生小组(5~7人)讨论达成共识后向全班汇 报。
美国商业伦理教育渗透了伦理哲学研究的成果。在上述讨论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 标准发展阶段分类理论有重要作用。这个道德判断分类标准是“建立在理性和普世伦理 (尤其是功利主义、康德伦理学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基础上”。它提出了比遵守国家、 教师或学院的标准更高一层的道德标准,指出个人在道德决策和行动时具有的潜力。在 美国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接受这种指导的商人伦理决策水平和道德水准有较大的提高, 而未接受指导的商人则没有变化。美国商业伦理教育也渗透在其他经济学、管理学教材 中。
三、对我国商业伦理教学的借鉴和思考
目前,我国商业伦理建设形势严峻。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变化给予积极评价的仅占45.5%;在问及“目前 同行企业存在哪些不良行为”时,43.4%认为是“拖欠或压低职工工资”,37.8%认为是 “偷工减料”,35.5%认为是“欺骗用户”,还有18.9%认为是“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 。可见,我国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集中于获取最大的利润,对社会责任较少考虑,而这 已经给国家、社会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商业伦理建设的形势,加强我国商业 院校的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1、加强我国商管院校中伦理教育力度。在我国商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如果在西方经济 学等课程中对新自由主义“经济人”假设等缺乏分析批判,将会导致学生片面注重经济 指标,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和个人的道德修养。1999年3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的“中 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上,美国乔治·恩德勒教授专门讨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伦 理学需要什么观点”,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借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 玛蒂亚·森把经济学分为“工程技术的经济学”和“关注人类幸福的经济学”的思想, 重视大学教育中商业伦理建设。他尤其提到了“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 伦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恩德勒教授供职的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发生中国 学生违反道德的事件后,该学院已将原本安排在最后一年的商业伦理课程放在了大学一 年级。
2、加强我国商业伦理教育和现实结合的力度。我国有丰富的伦理教育资源,儒家伦理 、社会主义伦理和西方伦理中都有大量的宝贵思想可以为我国商业伦理建设实践服务。 但是,这都必须建立在商业伦理教育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商业伦 理教育中存在着宏观、中观和微观脱节,重视微观个人职业道德,忽视中观企业责任和 宏观经济制度伦理的现象。商管院校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联系实际较少,空洞说教较多 ,这对商业伦理教育学科发展不利。2000年,美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诺曼·博韦教授到 英国伦敦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在比较了欧洲与美国商业伦理研究不同的发展趋势时, 他预测商业伦理的未来就是将商业伦理变为一门商务。他认为,未来商业伦理领域应发 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商业伦理学术研究的前途就在于和这些非政府组织的结盟与伙伴 关系。目前,国外网络技术催生下出现的大量的商业伦理服务网站似乎是这一预言的注 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