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5年8月13日至2016年11月29日我院膝关节骨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予以观察组关节镜微创技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5.00%,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3.21±0.78)d、住院时间(7.67±1.52)d,相比对照组而言更低,P值小于0.05。结论 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关键词:膝关节骨创伤;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
膝关节骨创伤作为常见疾病,主要是因机械致伤、交通事故、运动所致,膝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承担着大部分活动[1],生理结构较为复杂,在创伤治疗方面具有一定难度,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极易导致永久性损伤,相关功能彻底丧失。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其预后佳、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逐渐显现。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骨创伤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临床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从我院2015年8月13日至2016年11月29日的膝关节创伤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此次研究,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3:17,平均年龄(38.29±4.11)岁,最大63岁,最小19岁;10例髋骨性骨折,22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股骨单踝性骨折。
观察组:4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4:16,平均年龄(38.08±4.32)岁,最大64岁,最小18岁;12例髋骨性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股骨单踝性骨折。
两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各项资料相比而言,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两者可以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采取减轻体重、降低劳动强度、肌力训练、注意休息等措施,并合理使用透明质酸、皮质类固醇激素关节腔注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抗炎药物。
观察组予以关节镜微创技术,以石膏托妥善固定膝关节创伤部位,予以止血带止血、麻醉操作后,做一切口于膝关节外侧,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并将镜鞘留置,关节镜于膝关节前内侧切口置入,查探解剖情况,并清除滑膜以及凝血块,对软骨、半月板、组织损伤状况进行评估,彻底清除骨折水平,复位半月板,可予以克氏针辅助复位骨折,合理使用骨盆复位钳,平台骨折予以挤压复位,并以拉力螺钉固定,或者另取小切口实施挤压复位,对塌陷软骨进行撬拔操作后,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通过予以植骨操作,对缺损区域进行修补,用以支撑塌陷,最后以拉力螺钉固定。
两组术后均予以四十八小时负压引流,观察肢端微循环、足背动脉搏动,并予以三至五天抗感染治疗,配合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3.2疗效判定标准
膝关节相关功能基本恢复,活动不受限,疼痛消失,即为显效。
膝关节相关功能、疼痛、活动限度等均有所改善,即为有效。
病情未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有加重趋势,即为无效。
两组总有效概率以总概率与无效概率之差表示[2]。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总有效概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总有效概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数据之间具有高度对比性。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分析可知,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5.00%,相比对照组数据而言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总有效概率(n,%)
3讨论
膝关节作为结构复杂的重要关节,发生骨创伤后会引起严重伤害,同时可能伴有韧带拉伤、膝关节移位、组织损伤等现象的发生[3~4],甚至还可能会造成半月板损伤,对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常见疾病,以往以保守治疗为主,收获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则能发挥较大优势,具有创伤小、预后佳、恢复快等优势[5]。
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通常可见出血、疼痛、软组织肿胀等症状,因其生理特性,临床治疗具有一定难度,传统保守治疗疗程较长,效果不佳,切开复位外固定则具有创伤大、出血多、预后不佳等特点,应用价值不高。关节镜作为先进设备,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治疗、诊断中效果较佳[6],可对创伤情况及其相关组织累及情况进行直观观察,有利于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在保障膝关节手术的有效性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保证术野清晰,准确评估关节内损失情况[7],避免感染、组织损伤等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同时,术中予以生理盐水创面冲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感染发生,手术创伤小,在骨折愈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实施应注意手术适应症的严格掌握,术前准确评估病情,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取得成功效果。
本次研究中,在临床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5.00%,较对照组数据(77.50%)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3.21±0.78)d、住院时间(7.67±1.52)d,相比对照组数据而言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
综上所述,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中,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创伤小、预后佳等优势。
参考文献
[1]彤军强,高立,张力等.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69-470.
[2]王利阳.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4):5408-5409.
[3]于波波,邹璇,吕志华等.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6):68-69.
[4]赵众.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应用及疗效[J].当代医学,2017,23(3):45-47.
[5]白云鹤,吴若丹,卢斌等.关节镜微创技术在124例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131,1133.
[6]付常见.膝关节骨创伤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28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1):79-80.
[7]赵阳.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0):48-50.
论文作者:尤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膝关节论文; 创伤论文; 微创论文; 关节镜论文; 技术论文; 效果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