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韩国、新加坡的外商投资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启示_投资论文

台湾、韩国、新加坡的外商投资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启示_投资论文

台湾 韩国 新加坡对外投资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韩国论文,台湾论文,民营企业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53(2002)03-0059-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到2000年底,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60%以上。通过几年来的强劲发展,许多民营企业已经脱颖而出。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的激烈,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贸易壁垒大大减少,一方面国外产品和服务直接进入国内市场,必将导致更为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对外的市场拓展和投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对外直接投资是“走出去”战略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在机会与挑战面前,民营企业更需要审时度势,在积极应对“家门口”的竞争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民营企业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平台。为此,分析八九十年代,新加坡、台湾、韩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对外投资经验,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提高对外投资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八九十年代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对外投资分析

(一)台湾的对外直接投资

80年代以来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87年以后更为明显,1987年突破1亿美元,1988年超过2亿美元,1989年和1990年分别高达9.3和15.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3.2%,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经济增长不断下降,内部需求相对减缓和不足,岛内投资出现负增长,但对外投资仍逐年增长。同时它具有以下特点:

1.获取廉价劳动力,确保廉价原料来源。台湾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海外,尤其是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降价的东南亚不发达国家。主要是利用其工业机器设备、成熟生产工艺等优势,直接获取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天然资源的严重匮乏,其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取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岛内生产使用。总之,这一类投资是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将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进行优化组合,充分提高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点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相似之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7位,但因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企业需要到国外投资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2.投资地区转向发达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台湾经济实力的增强,投资的方向和区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80年代以来,台湾的一些大公司急剧扩大了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直接投资。2000年台湾对外投资地点主要是英属中美洲、美国、新加坡、巴拿马及其他美洲地区。这种投资重点的转移,除了考虑合理规避贸易壁垒,获取投资国的营销渠道,快捷有效地进入目标市场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先进的生产技术或管理经验,整体带动岛内的科研水平、工业技术、管理技术等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3.第三产业投资比例明显加大。台湾早期的对外投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一直到80年代中期,制造业仍是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此后第三产业(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的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而且比例急剧上升。

此外,台湾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因投资不同,其投资构成差异巨大,如对东南亚五国的直接投资中,主要集中在电子及电器产品的运输工具等制造行业,而对美国的投资则着重在高科技领域及第三产业方面。

(二)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加上国内工资上涨较快,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出口竞争下降,因此,各企业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90年代末,韩国的大企业由于进行结构调整,对外投资出现止步不前的状况,甚至出现下降,但韩国的小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呈大幅上升趋势,如1999年韩国小企业海外投资金额增加56.8%,由上一年的3.7亿美元增加到5.8亿美元,投资项目由上年的361项增加到561项。

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基本战略是:着重扩大制造业和开发资源投资,促进旨在获取尖端技术的投资,促进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鼓励国际合作方式,提高子公司的海外经营能力以及加强信息反馈的机能,为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方便。在此基本战略上,韩国的对外投资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

1.投资多元化。韩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面向中南美、非洲、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先进国家,而且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做法。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选择那些拥有其所需资源、工资水平低而又不受欧美各国进口限制的国家,利用该国自由贸易区的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主要迂回到欧美市场;对于欧美各国的投资主要是在当地具有竞争力,且吸收先进技术的电子、汽车等高科技行业。

2.投资“本土化”。投资“本土化”需要以下阶段:(1)在当地开辟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形成销售网络;(2)在制成品生产中提高利用当地原材料、零部件所占的比例;(3)为适应企业对资金筹集等要求,建立金融分支机构;(4)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以设计开发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5)录用当地人担负企业管理工作,进而培育成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6)企业股票在当地公开上市;(7)企业在当地进一步实现多元化经营。

(三)新加坡的对外投资

步入90年代后,新加坡已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高涨和极为有限的岛内市场使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新加坡企业经过经济高速发展后,拥有过剩的充裕资本和生产力能力,这两方面因素促使新加坡加快投资的步伐,并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根据新加坡1986~1997年经济国际化战略,对外投资是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战略重点,政府“海外企业促进委员会”专职制定海外投资政策性建议,找出并消除跨国经营的障碍,协助企业向海外发展。二是海外成片规模开发。1992年,新加坡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在苏州建立工业园的协议,新方负责工业园的规划、引资、管理;与印度、马来西亚联合开发“新柔廖成长三角”等。三是将业已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利润率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移往海外,高增值的制造业仍留在国内。

目前新加坡的投资方向主要考虑地理位置、投资阶段及行业三个因素。按照地理位置划分,预计多数投资将投向东盟、中国(含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印度以及北亚地区;根据投资阶段,投资主要面向业务刚刚起步或处于中期扩张阶段的企业;从行业角度来看,各种与IT、生物工程等高新科技的投资比重明显攀升。

二、借鉴经验,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在“十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大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去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给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大市场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展示机会。笔者认为通过借鉴新加坡、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经验,把握机会,我国的民营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组织实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许多企业认为,“走出去”就是将富余设备、过剩生产能力转移出去。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不少海外投资项目,但其中许多项目开展得并不成功。民营企业必须研究自己的产品在目标市场有无竞争力,有无发展空间。最好的办法是先在该地区做贸易,以贸易为先导,了解当地市场,建立销售渠道,熟悉投资环境,以保障投资项目的效益。

(二)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和合作伙伴

在各种投资区位因素中,当地的市场规模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有:美欧发达国家与地区,东南亚周边国家与地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非、拉美等落后国家。美欧发达国家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和优越的投资环境,而且通过投资,还可以有效地获得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资源,而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政府、民间和企业有着渊源的联系,不但拥有现实市场,而且也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这些地区有着众多的华侨,从而大大减少了直接投资进入的障碍,十分有利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经营。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则由于政体上的变动,商品的匮乏,为民营企业跨国投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不论在何处投资,都必须对合作对象的经营能力、资金实力、办事信誉等作深入全面的了解,避免盲目投资,上当受骗。

(三)选择合适的产业方向

知识密集型产业日益成为投资的热点,但这些高科技产业是“吞金”产业,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较大,当然它们的回报也相应较为丰厚;第三产业在发展中迈向更高层次,同时面临世界范围的结构大调整,已有数据资料表明,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传统产业,并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资源开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尤其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开发滞后。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均可选择这三类投资,对一般的民营企业可选择后两类,但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必须根据自身实力及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慎重选择投资的产业方向。

(四)认真进行项目认证

没有对投资市场进行仔细的调研并加以客观的评估,必定会给投资经营带来许多困难,甚至直接导致投资失败。因此,为减少投资的风险,就必须认真进行项目认证,重视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可轻信合作方的介绍及提供的资料,同时注意认证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客观地评价项目前景,科学地提供决策依据。

(五)充分了解东道国,掌握有关的政策法律

首先要关注当地政治局势是否稳定,政局的稳定性是投资的必要前提。其次,要了解东道国对待外来投资的态度,其中一重要的衡量尺度是当地管理机构的办事效率。第三,参照给予外来投资的政策,最大程度地争取优惠条件,尽可能减低投资风险。第四,了解东道国的有关法律以及世界上通行的经营活动国际惯例,有利于当地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经营。

(六)加强人才的培养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海外直接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要求投资运作者不仅要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识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还要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较强的管理技能。所以,当前要加快培养一批具备上述条件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2-06-11

标签:;  ;  ;  ;  ;  ;  ;  

台湾、韩国、新加坡的外商投资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启示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