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在四川荣县中学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大学论文,荣县论文,副校长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需要什么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中国来说,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文化事业也发展的非常快,教育观念,教育手段也不知不觉地越来越全球化。去年,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全球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全面的冲击,对我们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二十一世纪需要怎样的人才呢?
第一,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是综合型,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体而言,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前辈不一样,你需要不停地学习,以具备更广博的知识,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够适应职业的变迁。因此,在新的世纪里,要防止将大学办成职业培训学院,现在有些地方急功近利,觉得学完了出去可以找一个好工作就可以了。学什么好,学会计,赚钱;学法律,当律师。这些想法都不错,但问题是,能不能一辈子都干会计,当律师。因此,我们不要把大学办得太专业化,太单科。如果学生没有更多的知识,没有文理科的渗透和互动,我们就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大学就是要给大家打基础,给大家培养一种良好的素质,适应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欧美的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借鉴。比如,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没有什么单科的专业,如果问一个学生是学什么的,他说我学PPE,就是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他把这三个学科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学生学文理交叉、理工交叉的学问,学习一个学科群。美国的哈佛大学,一些专科的学院,是不招大学本科生的,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政府学院、医学院这些职业学院是不招大学生的,在哈佛大学的文理学院学完本科以后,再到以上学院读硕士学位,才能过去从业。还有许多其他大学也一样。这避免了学习某种专业使得人只有一种专业背景,目的是培养综合的素质。所以,我们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首先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不是老师教什么,我就背什么,黑板上写什么,我就记什么,记完了我就去考试。如果我就是背课本上的东西,就是会做老师教我的几道数学题,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发明创造,还是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在求职就有这样一个趋势,他不问你学什么,而是问你会什么,给你一项工作你能不能去干,这就体现你的创新能力。
第二,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是具有国际性眼光、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我们到外资企业去工作,不能不懂外语,还要懂外国的包括历史、教育、法律、政治、经济的文化背景。理解是越来越重要了,越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同文化渗透在一起,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就不能够沟通,事情就做不好。另外,我们要特别了解国际通行的规则,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谈了13年,为什么这么艰难呢?简单的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刁难。另一方面就是与我们不懂国际规则有关,我们缺乏对WTO所有经济法律的规则非常精通的人才,缺乏能够用外文自如地和外国人辩论甚至可以和他们到国际法庭打官司的人才。谈判有很多人不懂,只能回去再组织一大批人更好地研究,这样谈判就很艰难。去年,加入WTO的前夕,教育部出面组织了一个代表团,以人民大学的教授为主,吸收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的教授来参加,去日内瓦和WTO总部的工作人员一起交流一个月,当时,总部的干事长摩尔接见了教授代表团。WTO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很深入的调查和讨论,讨论了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中国冲击最大的是什么。不像大家所想的是农业和民族工业,而是人才问题。比方说,中美之间曾经发生了一个经济案件,叫苹果汁案件。这个案件说的是,中国有二十几家企业,向美国销售中国生产的苹果汁,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比较低廉,我们的苹果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很便宜,有很多地方的产品很环保,无污染,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很强。美国人因此认为中国人在向美国市场倾销。国际条约中有一个反倾销法案,反不正当竞争法案。美国人就拿这些法案告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不敢再卖了,有十几家企业停止了销售。也有一些企业认为自己没有倾销,但是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律师,只能请一个美国的律师,官司很容易就打赢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中国的企业不懂国际规则,没有这方面能力的律师,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懂国际的背景,国际的规则,没有良好的外语基础,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的。
第三,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从它的需要量上来说,越来越多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一个正在建设的国家,他可能需要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也往往是技术官僚在治国,因为他懂工程、懂建设。但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国家的进步往往不是技术制约。比如,先进的机器,花几十万,几百万就能买来,送几个人出去培训几个月,回来就能用。当一个国家发达和强大的时候,需要真正懂得管理,真正懂得治国的人才,这些人更多的是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例如:经济、法律、商贸。以往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然,学好数理化,也是没错的,但不要形成一种观念,重理轻文,觉得只有理科有用,文科没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硅谷,硅谷最多的人才是咨询师,帮助企业定位、设计、规划、策划,顾问,这些人才大部分是学经济法律的。
第四,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健全的理性,较高的智商,还需要有健全的心理,良好的情商。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情感和情绪的正常的表露,就有障碍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是小太阳,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唯我独尊,只顾自己的心理,当这些人走向社会,和他人相处,遇到一点很难挫折,就会垂头丧气,非常沮丧,没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人平常和其他人接触的太少,到一个团队当中去,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还有自己的情感很孤僻,很怪异。大家都知道,前不久,清华大学一名学生伤熊的事件,就再次说明我们的学生既要有健全的智力,也要有健全的心灵。
第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是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者。有人认为传统的东西、中国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好像我们继承下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多;但是恰恰这一点,欧洲要比我们中国做得好得多。我们都知道世界文化遗产中70%在意大利,意大利把传统文化保存得如此之好,真是令人赞叹。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但在今天,古代的文明,除了长城,故宫,和散落各地的一些,很难说有多少。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之所以在世界上立于民族之林,给世界文化做出贡献,就是因为我们有传统文化的遗产,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文化,同时还应该爱我们的国家。前些年,大家觉得美国人好得不得了,美国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当美国轰炸了我们南联盟的使馆,当美国撞落了中国的飞机,当美国想攻打哪一个国家就攻打哪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也意识到,美国也不是一个国际主义者。美国的帝国主义性质确实存在。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当中,我们也要维护中国的利益与安全,这个观念是不能丢的。
最后,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是树立一个终身学习观念的人才。仅靠大学的学习,研究生的学习、甚至博士的学习,这些不能保证你用一辈子。时代要求每一个人要与时俱进,每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培养创新的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学生时代能够完成的,希望我们的学生将中国古代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真正付诸行动。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活得有意义,只有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人生才有闪光点。终身学习不仅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塑造美好人生的需要。
(本文根据录音磁带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