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电影导演,你为20世纪的中国电影留下了什么?_中国电影论文

剖析中国电影导演,你为20世纪的中国电影留下了什么?_中国电影论文

解剖中国电影导演,你们给20世纪中国电影留下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电影论文,导演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我们回望20世纪的中国电影时,在看到辉煌和灿烂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悲凉和无奈。坦白地说,20世纪的中国,真正有利于电影发展的机会并不太多,时代剧烈地变化,观众的口味也不断地改变,社会变革给电影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三四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花样年华,出现了像《马路天使》(1937)、《小城之春》(1948)这些很结实的作品,在电影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欧洲艺术电影在60年代所获得的惊人的艺术成就,几乎可以在费穆的《小城之春》里找到全部特征,从当年的电影成就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其一,尽管那时候的大部分电影还是社会电影,但并不是说教,电影应该去发现一些东西,而不是去推广一些东西;其二,当时的电影非常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中国电影一直能够延续这种传统,而不是屡次被中断,我们至少能够在电影中看到每个时代真实的面貌。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将近十年的建设和积累,终于在1959年,形成了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建国后第一次电影高潮,出现了像《林家铺子》《林则徐》这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影片,但这次高潮只能说是昙花一现,以后的岁月,很长一段时期,艺术生命被窒息了,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并没有等到他们的第二个春天。

在现在还没有停止拍片的艺术家中,谢晋应该首先被提及,他的作品曾经代表着中国电影的高度,也代表着中国电影人的良知,他为中国电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他的贡献基本上到《芙蓉镇》就结束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传统电影文化的传承上,他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而另一位重量级的导演谢铁骊,1962年拍摄的《早春二月》就早早地确立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他是少数几个没有中断创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数量很可观,但落差特别大,总给人力不从心的感觉,特别是一系列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都是向内的,不是向外伸展的,谢晋几乎使中国传统电影走到了尽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成了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先兆,对中国电影导演来说,好电影的标准是戏剧性情节基础上的人物性格化,这种人物性格化在谢晋导演的影片中成为一种“真实可信”的绝对重要的力量。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导演面对的是上千年的市井文化(戏曲、传奇、说唱)熏陶过来的子孙,我们的民族看重的是人情事理、人伦道德、人际关系,敬鬼神而远之,我们永不会看重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的艺术,可以说,习俗留给知性的空间仅仅是一道罅隙,因此,电影艺术的自由,也就在这道罅隙之中。谢飞是幸运的,他继续走传统路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本命年》到《黑骏马》,他的电影更接近人性的要求,但他没有深入下去,艺术上的“温情主义”多少削弱了他对生活峻严的思考。

相对于大量粗浅化的作品,《城南旧事》和《人鬼情》的出现是个意外,是被多数垃圾包裹着的两颗珍珠。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和黄蜀芹的《人鬼情》是中国新时期电影中少有的“言志”的作品,在艺术上也相当成熟,它们朴素而真实,触及了人们情感和心灵最幽深和柔软的部分,传达出了人生的况味。《城南旧事》是一部表现一个女孩告别童年,逐渐成长的电影,而成长也意味着内心的壮大,影片不仅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这一隐秘的领域,而且手法上富有诗意,吴贻弓是从“谢晋模式”中率先走出来的艺术家。《人鬼情》则是中国电影在再现和表现、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探索中做出样板性成就的影片,但吴贻弓和黄蜀芹以后的作品都乏善可陈,像《海之魂》《画魂》这样空洞无物的电影很难让人相信出自他们之手,中国很多导演拍着拍着就重复自己了,拍着拍着就不见了。

1979—1983年,以第四代导演为主力的群体探索,进入了一个稳定期,延续了四年之久的中国新电影的第一个浪峰已经过去,由于谢飞、吴贻弓、黄蜀芹、吴天明、滕文骥、郑洞天、胡柄榴、张暖忻、黄健中等导演的努力,中国观众逐渐恢复了对电影的感受力,这也是这些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这一代中的很多导演都投入到“主旋律”影片的拍摄中,如果说以“主旋律”影片为首的国产主流电影在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为确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尽了它最大的职责,为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他们也是有功劳的,但有一点也必须指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导演,已经习惯了接国家的定单,接老板的定单,而没有能力在没有定单的情况下做一个作品,他们没有真正参与到电影艺术自身的建设上来,在电影史上是没有位置的!他们不具备把严肃题材拍出光彩的能力,他们只是成就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可以说,他们真是生逢其时。80年代是一个创新的年代,机遇加上自身的才华使陈凯歌、田壮壮、张军钊、吴子牛、张艺谋等人在中国影坛呼风唤雨,他们是新时期电影最大的获益者和推动者,他们的出现使中国电影出现一个明显的上升期。在第五届“金鸡奖”的评奖会上,黄宗英“舌战群儒”,要给予陈凯歌的《黄土地》足够的“名分”,时间证明《黄土地》完全可以进入最优秀的中国电影的行列。《黄土地》之后,无论对它持何种态度的人,都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电影,它是一种精神拓展的证明。《黄土地》的出现,使多少有些暮气的中国电影出现了新的可能性。但陈凯歌以后的作品,戏剧性和通俗性湮没了批判性,尽管《霸王别姬》使陈凯歌的国际声誉达到了顶峰,但里面已经缺少了真正的洞察,他放弃了《大阅兵》《边走边唱》《孩子王》以来的探索,他认为电影是一个传奇。和80年代相比,90年代明显缺乏生机,电影人已经丧失了把事情往前推进的耐心和勇气。

张艺谋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电影节的道,是由他披荆斩棘趟出来的,这也是非常紧要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开端,后来所有打算当导演的人都欠他的情。他的认真造就了他,《红高梁》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投入的资金很低,但有足够的震撼力,在电影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而且《红高梁》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热情。这种热烈的程度就好像少年的初恋一样,完全没有现实的考虑,到了奋不顾身的境地,《红高梁》让我相信电影是靠激情、力量、活力和偏爱来推动的。从《秋菊打官司》开始,他的一系列“纪实”的作品,希望和同样来自第三世界的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一样,引领出一个不同的潮流和表达。但十分遗憾的是,他的这些作品缺乏真正的纪实精神,并没有建立在对人的真诚、平等的尊重和倾听上,也缺少对生活真相的敏锐、勇敢的探索和质疑。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张艺谋不是一个靠一己的能力,抽刀断水,就能改变电影艺术航程的艺术家,这也使他以后的艺术走向及程度多少取决于他“周围这帮人”的素养。

在对现实的态度上,宁瀛要诚实得多,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建立在对本土生活的热爱、体验、思考的基础上,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而在电影中附加一些诚实,《找乐》如此,《民警故事》也如此。像田壮壮、姜文、宁瀛、章明这样的导演,他们的作品基本上和他们的内心是一致的,他们的电影就是他们心灵的形状。姜文是“第五代”后不可绕过的艺术家,虽然他的电影只有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观众见面,像他这样的导演,赢得别人的尊敬,是因为他的作品几乎没有来自内心以外的东西。《阳光灿烂的日子》表现了姜文把握细部的能力,而大刀阔斧的《鬼子来了》已展现出他把握结构和事件的才华,他应该有雄心去拓展电影的疆域。章明的《巫山云雨》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缺乏可资比较的参照物,它轻易地颠覆了传统的电影情节结构,注定是“百花齐放”以外的第101朵花,该片的可敬在此,可悲也在此。 可惜现在这些导演要么不拍片了,要么拍出来的片子有很多磨难,无形中消耗了他们的创作生命。黄建新被认为是远离《黄土地》《红高梁》而始终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导演,从《黑炮事件》到《站直啰,别趴下》,都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流畅与动感,并如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所受到的冲击和带来的变化,而且使幽默在中国电影中再次出现。

第六代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要遇到和前辈一样多的困难和阻力外,“商业”这把利剑一开始就悬在他们头顶,他们是“行走”的一代,行动特别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证明了拍电影是每个人的权力,只要你热爱电影,有条件,有能力,你就能来拍。第六代使后来的人看到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位置、文化现象的新的可能性。他们和“第五代”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第五代”擅长历史和农村题材,主要的作品都是从小说改编而来,而“第六代”的电影多数是原创的,他们写的是自己的人生和情感,视野很独特。张元是善于捕捉北京面貌的导演,他早期作品中透着的绝望和生机,自有一份深厚的内在力量,他电影中的心理深度和“城市现实主义”特点已使他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一种不能忽视的声音。但是,随着他的“浮出水面”,态度变了,凌厉的东西也消失了,难道真的回不去了吗?“第六代”至今还没有出现能够战胜上一代的作品,成功的一代一定是对上一代思想艺术的反叛,而且是成功的反叛,否则不过是年龄上的变化。从“第六代”整体的艺术素质、起点、目前的心态来看,他们也是过渡的一代。作家朱文认为,中国导演的水准基本上相当于文学青年的水准,不过人群中总有人发出异声,而贾樟柯的声音在其中是独特的,事实上,像贾樟柯这样更年轻的导演的出现,使我们有信心对电影本身要求更多,《小武》的诞生,不但让我们发现了一部电影,更发现了一个作者,他的电影已经呈现出中国电影中普遍缺乏的质地,对世界有比较完整的看法,电影除了希望还需要很多东西,有时绝望对于电影的意义甚至要超过希望。但是,我还是想谨慎地说,伯格曼在黑暗中寻找一线光明,正是这一线光明使他的作品真实可信。而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更多的“业余电影人”将登上电影这个巨大的舞台,也必将改变人们对中国电影的看法。

面对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东方文化历史和承受着现实磨难的民族,电影人应该大有作为,只是我们不要轻易割断自己与传统的连系,传统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是一个不断被传递和吸收的东西,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应该架设一座桥梁,孤立存在的传统会僵化,同样,孤立存在的现代会挥发。

标签:;  ;  ;  ;  ;  ;  ;  ;  ;  

剖析中国电影导演,你为20世纪的中国电影留下了什么?_中国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