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的策略论文_夏琼莲 相薇娜

探索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的策略论文_夏琼莲 相薇娜

陕西省杨陵高级中学 722200

摘 要: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物理实验,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科学想象,科学推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得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实验 探索 教学与创新能力 提高 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科学想象、科学推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如下: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讲给学生听,再做给学生看,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不断启发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还要适时点拨,去伪存真,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例如静电感应实验,老师指导点拨,学生探究。从讲台旁的实验篮中,甲同学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放于讲台,使它们彼此接触。老师指出现初始它们不带电,提醒学生注意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怎样——是闭合的。乙同学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老师提醒学生观察金属箔的变化——张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C的正电荷吸引AB接触为一体的导体里的负电荷向C方向移动,聚集在A上离C最近的端点,C的正电荷排斥AB接触为一体的导体里的正电荷远离C方向移动,聚集在B上离C最远的端点。丙同学这时手执绝缘柄把A、B分开,然后乙同学移去C。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提醒学生观察金属箔的变化——张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刚才电荷转移,导体分离,使A带负电,B带等量正电。丁同学再让A和B接触。老师提醒学生观察A、B的金属箔的变化——闭合,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A和B两导体的等量异种电荷中和,接触的导体AB整体不带,其上金属箔就闭合。再让另一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加以验证。这样,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得以培养,也奠定了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变学校实验为社会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其中之一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活学活用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拓展了视野。

三、变“单向教学”实验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国际科学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即从“记忆的物理”转向“探究的物理”、从“单向教学”转向“合作学习”。物理实验教学恰好能较集中地体现这一理论。例如:讲授《电流表》一节,我把学生带进网络教室,首先利用自制的动画导入,让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主要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网上探究查询、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点评精讲。

四、变复杂实验为计算机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研究方法

对于实验不够清晰或受时空条件限制而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要考虑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做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教科书要求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使小车运动,观察速度变化及运动距离的大小,从此推出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况,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感到困惑:“明明小车停下来了,又怎讲不受力?”这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小车在光滑表面上运动,速度不变,直到移出画面。学生顿感清晰,消除了疑惑,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较深的理解,掌握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研究方法。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开发智力、提高素质,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具体实施中,我们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l版。

[2]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论文作者:夏琼莲 相薇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探索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的策略论文_夏琼莲 相薇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