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论文_于淼

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论文_于淼

光明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摘要:在我国,电子行业是发展的最好的行业之一,并且设计的领域也比较广泛,从业人员也比较多。通过对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主要为矽尘、噪声、有毒有害物质),对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超标岗位制定了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企业制定的整改和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职工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1.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接触特点

1.1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分布广

电子行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产品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3大类:一是工业类产品,如计算机、雷达、通信机、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等;二是消费类产品,包括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厨房电器等;三是电子元器件产品及专用材料,包括集成电路、显像管、半导体材料及各种高频磁性材料等。生产上述不同产品所采用的原辅材料各不相同,采用落后生产工艺与高科技先进生产工艺的企业并存,从元器件的制造到产品的组装和检测,都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1.2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为主

有机溶剂在电子企业中应用较广,主要应用于清洗、去污、稀释和萃取等生产过程中,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内电子行业中51.9%的女性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有机溶剂、重金属、噪声、电磁场的接触比例分别为53.3%、14.9%、6.4%、1.0%。深圳公明街道电子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46.1%接触有机溶剂,41.84%接触噪声。重庆市微电园区电子企业的职工中,65.1%接触有机溶剂,43.2%接触噪声。深圳市宝安区5家电子企业中接触噪声的员工占76.3%。

1.3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

电子行业的工艺、技术、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导致出现一些新的职业病危害。在喷涂和清洗作业中,正己烷或含正己烷的溶剂(白电油)常作为苯系物的替代物而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出现正己烷中毒病例的报道。1 - 溴丙烷于20世纪90年代末被引入工作场所,随后人们发现了1 - 溴丙烷对人体和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新型铟锡化合物是液晶显示器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电极材料。21世纪初,研究表明职业性接触新型铟锡化合物可导致一种新型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的肺部损伤疾病。石墨烯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也逐渐被人们识别。

1.4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

现场调查资料显示,多数企业采用三班二运转或两班二运转的轮班制,工人的工作时间较长,因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较长。深圳市宝安区5家电子加工厂大多数职工工作时间是6~12 h,86.1%的职工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 h。长时间工作不利于缓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伤害,会增加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长期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会对劳动者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晶状体浑浊、染色体畸变及淋巴细胞微核产生。电子企业的自动化、密闭化程度较高,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较低。例如,某电子企业噪声、粉尘、有机溶剂的合格率分别是24.2%、100.0%、94.5%,其中有机溶剂甲苯、正己烷、甲醇、异丙醇、二氯甲烷的检测范围分别是1.2~11.6、37.2~89.5、3.9~28.5、0.04~27.3、8.2~240.6 mg/m 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圳市某手机生产加工厂的工作场所中除甲醇外的其他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非电离辐射以及电离辐射强度(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噪声强度分别为1.4~85.9 mg/m 3、66.9~90.3 dB(A),超标率分别为26.9%、6.3%。

2.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

2.1 防护设施设置

目前,电子洁净厂房中使用的净化空调系统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中的悬浮粒子浓度,但是对降低有机化合物浓度的效果较差。研究表明,在普通的厂房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加设活性炭过滤袋,并新增一套独立的新风系统和局部排风系统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积聚和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深圳市宝安区48家线路板企业均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控制工作场所中悬浮粒子浓度,靠中央空调提供部分新风;然而由于企业人均新风量低于30m3/h,工作场所中有毒气体无法被有效地稀释,致使劳动者有毒气体的接触水平较高。由此可见,电子行业防护设施设置情况以及防护效果有待提高,企业应该合理设置并有效使用防护设施。

2.2个体防护用品配备

深圳市福田区电子行业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 equipment,PPE)配 备 齐 全 的 企 业 仅 占32.0%。电子行业非应急呼吸防护用品、应急呼吸防护用品、眼面的防护用品和劳动护肤用品的配备率分别是57.0%、56.2%、91.7%、10.9%,低于制药、制鞋行业。线路板电子行业主要的PPE有口罩、手套、耳塞、水鞋和防护服,其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企业仅占16.7%,且存在企业管理人员对PPE的防护效率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重庆市某微电园区电子企业职工PPE的使用率仅44.7%,对“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能否正确使用”认知率较低(仅63.6%),且存在PPE损坏才更换的现象。此外,重庆市2家电子企业职工耳塞或耳罩的使用率仅25.0%,其中仅5.0%职工能一直持续佩戴。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行业PPE正确使用率相对较低(仅68.0%)。这表明电子行业PPE的发放制度还有待完善,劳动者对PPE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企业应加强对PPE的管理,同时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劳动者科学、合理地使用PPE,保护劳动者健康。

2.3职业卫生管理

电子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肇庆市5家电子企业均设立了防治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职业病防治计划,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其中3家企业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较规范。然而,宁波市鄞州区3家小微电子企业均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无专(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无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未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栏,无中文警示标识,未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无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经费计划。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48家线路板企业中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宣传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卫生管理实施,职工健康监护等档案的企业分别占0%、33.3%、66.7%、41.6%、43.8%、77.1%、16.7%、37.5%。

3.结束语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周围不好的环境可以增加听力损失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甚至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职业病威胁着电子行业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并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建议从源头、传播途径和人群防护各个环节采取彻实有效的防制措施,以降低职业病所致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1]姚卫光,季宸旭. 深圳市宝安区5家电子加工厂职业卫生防护现状调查[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2):94 - 96.

[2]杨贵彬,池建源,池卫廷,等. 某市电子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4):231 - 233.

论文作者:于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论文_于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