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学习兴趣与有效教学论文_贺秀丽

浅析数学学习兴趣与有效教学论文_贺秀丽

贺秀丽 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初级中学 0644011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学生只有置身于“听起来有味,学起来有趣”的愉快气氛中,才能激发学生们想学、乐学、爱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都急切追求的目标,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并非易事,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学习兴趣则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学习兴趣

在教学质量诉求日见强劲的今天,有效教学已经是基本的要求了,究竟什么才是有效教学,它有哪些基本的特征,我们应该怎样实施有效教学?这些正是我们一线的教师及教育各界人士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都急切追求的目标,尽管从各个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经常有效的,但远未达到总是有效,还有待改善。有效教学作为一新生概念,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学习兴趣则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依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学生对这一课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地去学,老师的教学有效程度才会高。然而学生的兴趣又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培养和调动,要使尽量多的学生有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如何通过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有效教学的程度呢?

首先 ,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当前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了解不够,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特别是现在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钢厂这么多,随便就能找到工作,他们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学好知识,甚至有些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存在于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其次,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这一点,在进行教学时我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必然会积极思考,跟老师的思路走,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升。

第二,由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有效教学成为可能。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中学的学生不太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钻研教材,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三,教师要通过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成学习兴趣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的所想、所做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对这位老师“敬而远之”,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了上这一科的良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有效教学还从何谈起?因此,教师要以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对于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孩子要经常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成学习兴趣的生成。

第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合学生实际。尤其是农村的中学生没有见过的东西,没有听说的事情很多。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44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什么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本地区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的明显。

第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地“教”学生,而应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论文作者:贺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浅析数学学习兴趣与有效教学论文_贺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