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娜
(浙江省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舟山 316021)
【摘要】 目的: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患者中医预防保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社区2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体质分型理论,对患者体质进行辨识分型。结果:在本组200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阴虚质和痰湿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00%、30.50%。结论:痰湿质和阴虚质两组体质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临床对不同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保健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社区中老年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性,以此实现血压、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老年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90-02
人体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疾病类型的倾向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中医体质。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一定的损害,直接威胁着社区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疗效确切,由于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多数中医仅仅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认论治,但无法实现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整体临床效果不理想。在现有高血压管理方法基础上,融入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保健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高血压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本文对社区2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2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8例,女性112例,年龄45~75岁,45~60岁者54例,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60岁者146例,男性64例,女性82例。全部样本均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系统。本文所纳入患者均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活动者,存在精神分裂症者,存在认知障碍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标准[3],分为以下几种体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等。自行编制中医治未病电子操作系统,收集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健康信息,以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元气不足,表现为自汗、疲乏、气短等;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口黏苔腻为主要表现特征;湿热质:湿热内蕴,表现为口苦、苔黄腻等特征;阳虚质:阴液亏少,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血瘀质:血行不畅,表现为舌质紫黯、肤色晦暗;气郁质:气机郁滞,表现为神情忧郁、忧虑脆弱等;气虚质:阳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手足不温、畏寒怕冷。本次研究调查将2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预约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对200例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脉络、舌象、既往史、现病史等进行观察分析,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分型,最后将结果全部输入数据库,为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次研究数据,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作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经卡方检验,差异在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本组2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质72例,占总比例36%,痰湿质61例,占30.50%,明显超过其他体质,是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中医主要体质类型。其中阳虚质27例,占13.5%,血瘀质15例,占7.5%,湿热质11例,占5.5%,气虚质9例,占4.5%,气郁质5例,占2.5%。
3.讨论
从中医学来讲,高血压发病是痰瘀互结、阴阳失调,属于 “肝风” “眩晕”等范畴[4],古代多数中医学家均指出眩晕的发病与痰湿相关,治疗眩晕应结合不同体质和症状,辩证治之。阴虚质患者多数是因素体阳虚、久病伤肾或进食辛燥食物等,导致患者肝肾阴亏,阴部维阳,在临床上将此类患者辩证为阴虚阳亢型。痰湿质患者缺失先天禀赋,饮食结构紊乱,饮酒过度,致脾胃损伤,脾虚健运失职,久而久之,气血运行不畅,进而津液输布失常化生痰湿。由于社区中老年人退休后产生忧虑等不良情绪,进而产生痰湿邪气。在本组研究中,阳虚质人数所占比例为13.50%,提示可能与中老年人高阳亏虚,久病阴损,从而导致阳气匮乏,气血运行受阻,或脉络绌急,血管呈一种高收缩状态,大大增加了收缩压,及时诊断与治疗以防疾病恶化。
中医干预特点是针对不同体质和症候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如痰湿质和气虚质患者,可以调整生活、作息、饮食等结构,痰湿质应尽可能多摄入健脾利湿食物的食物,如冬瓜汤,而气虚质患者应注意补气养血,如山药、黄豆、大枣、蜂蜜等。若采用统一的健康指导方案,将加重病情恶化,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通过专家咨询、文献研究、需求调查等方式,对患者生活作息、饮食结构、养生按摩、文化情趣等进行干预,在现有的健康管理基础上,融入中医体质辨识理念,定期随访,实行动态健康管理,从而稳定患者情绪,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俊,王雪君,赵兰芳等.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9):872-875.
[2] 王丽萍,蔡静芳,季晓颖等.300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124-126.
[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4] 张秀云.中医调护对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应用的效果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102-102.
[5] 高浩美,徐勇.金山卫镇社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1):54-55.
论文作者:李颖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体质论文; 中老年论文; 中医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