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贡江医院 江西赣州 342300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并讨论预防策略。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随机抽取的血常规检验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观察组在总结以往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后采取预防措施。
将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确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常见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促进误差的减少,有助于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预防策略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来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且随着医疗检验设备的完善、检验水平的不断进展,也大幅度地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多个因素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为了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提高,本院分析了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并实施的预防策略,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群体中择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有100例。
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22-68(40.14±5.76)岁。
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23-70(40.20±5.81)岁。
组间基本资料相比对差别较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方法
采集两组受检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部静脉血4mL,分别放置在两支血常规抗凝管中,再采集两组受检者左手无名指内侧末梢血20µL,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血液样本。
其中观察组针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SPSS20.0软件行卡方检验,以P<0.05提示组间数据对比差距明显。
2实验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具有意义。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n=100,n(%)]
3讨论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1],同时影响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故此减小误差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对比误差率,明显是观察组更低,这是由于观察组实施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包括:(1)人为因素:①血液采集方面:血液采集部位不适合、采集时间不恰当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不当会引起标本溶血,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②标本保存及送检不当:未选择合适的容器放置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2)生理因素:受检者存在脱水情况,受检者血管较细或存在外伤,会影响采血量,进而检验结果出现误差;(3)仪器使用因素:血液分析仪被污染,同时会污染血液标本;血液分析仪温度不达标会改变血液成分、仪器校准间隔时间较长[2],均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4)试剂使用因素: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真空采血管标注量准确采集,并通过轻轻晃荡摇匀,防止因采血量、抗凝剂不平衡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观察组通过总结以往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第一,在检查前应加强健康教育,将血常规检验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受检者;第二,采血护士应严格按照规定合理选择采集部位,保证采集量,妥善保存血液标本并尽早送检;第三,合理选择抗凝剂,控制好抗凝剂和血液浓度的比例;第四,通过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3,4],熟悉掌握血液分析仪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方法,并在检验前对仪器、试剂进行检查,定期维护和矫正仪器,同时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使用各项仪器设备。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明显降低了观察组的检验结果误差率。
综上所述,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策略进行质量控制,是提高血 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139-140.
[2]王丽红.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284-285.
[3]徐惠.研究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4):701-702.
[4]朱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62-163.
论文作者:梁成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血常规论文; 误差论文; 因素论文; 血液论文; 策略论文; 标本论文; 准确性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