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禁止言语行为研究综述论文

国内禁止言语行为研究综述论文

国内禁止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文 朗

(中国传媒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对禁止所属的言语行为类型进行了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禁止言语行为相关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书面语涉及的禁止表达研究、指令和祈使范畴涉及的禁止表达研究、将禁止言语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禁止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speech act)看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行为,认为人们在说出一句话的同时实施了一个行为。该理论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牛津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Austin提出,后经美国语言学家Searle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Austin[1]在《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首先把语言分为了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表述句描述周围世界,与命题有关,有真假之分;施为句以言行事,只有恰当与否,无真假之分。随后,Austin发现表述句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以言行事,于是他抛弃了这种两分法。施为句还有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之分,具体表现为是否有施为动词(如order,promise,warn和 apologize等)。“hereby”是区分显性施为句与其他句子的有效手段。

Austin[1]在施为句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以言指事行为(locutionary acts)、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s)、以言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s)。进一步根据以言行事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将以言行事行为分成了裁决类(verdictives)、行使类(exerci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述类(behabitives)和行动类(expositives)五种。

Searle[2]认为,Austin的分类只是针对以言行事动词的分类,而不是针对行为本身。因此,Searle重新把以言行事行为分为了断言(assertive)、指令(directive)、承诺(commissive)、表达(expressive)和宣告(declaration)五类。其中,指令类(directive)包括了命令(ordering)、要求(commanding)、请求(requesting)、指使(instructing)和禁止(forbidding)等。同时,他明确提出疑问也是指令行为的一个次类,因为说话人也可以通过疑问让听话人进行言语回答(即实施一个言语行为)。Searle还根据言语行为是否通过其他行为间接实施,将言语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这一分类对理解言语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llan[3]认为指令行为具有遵从价值(compliance values),将其归为人际行为(interpersonal acts)的一种,并分为了REQUESTIVES(请求)、QUESTIONS(疑问)、REQUIREMENTS(要求)和PROHIBITIVES(禁止)四类。

蓄电池系统由多块电池单元串并联组成,并通过12脉冲级联桥电路与变压器相连。为了分析其动态性能,蓄电池系统可以等效为一个连接变换器的电路。等效电池的终端电压Ebt为

由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禁止被归为了指令的一个次类。

根据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分类,禁止属于其中的指令类言语行为。由于否定祈使句也是禁止言语行为的典型表达式,因此,在涉及指令行为与祈使范畴时,禁止也会被提及。但是,以往学者普遍只是将禁止作为指令行为的一个次类,鲜有特别说明与解释。仅少数学者对禁止行为进行了相对详细的介绍。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这些研究当中,禁止表达只作为其中一个小类出现,在涉及该小类时对其语音、词汇、句法形式及语用环境、语用目的等作简单的描写和介绍。例如:翟雅嫔[5]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将告示语分为指示类、呼告类、警示类及庆贺类四种。翟雅嫔认为,警示类告示语的目的就是要阻止、禁止、限制听话人做某事。首先,翟雅嫔根据警示类告示语的特点,将其归入了指令言语行为,同时分为禁止类和劝告教育类两个小类;其次,根据顺应论,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警示类告示语的语言选择要顺应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再次,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等语用策略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列举了对语境因素的忽视、语言要素使用不当、语用策略选择失误等影响警示类告示语语用效果的原因。张金茹[6]根据言语行为的语用目的将生态环保标语分为了禁止、命令、请求、感谢、宣传和告知六类。统计显示,指令性言语行为出现频率最高。梅美莲、杨仙菊[7]以在英国实地收集的1 343条英语公示语为语料,研究发现含no公示语主要用于禁止、告示、警示和请求言语行为,严厉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警示、禁止、请求、告知相关单位规定和告知某种情况的告示;含only的公示语主要用于实施告示、请示和请求言语行为,可视为no公示语的礼貌体。含no公示语和含only公示语呈互补关系。张莉[8]将国家行政公文中的指令言语行为分为“命令/禁止、建议、请求、允准、希望”五个次类。其中,禁止是“发出者用来表达希望接受者不实施某个行为的指令”。其指令语力强度较大,一旦发出,必须执行,否则会受相应处分。张莉还从语言、文种和情景语境方面作了考察。其余研究大都遵循此类模式,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一)书面语涉及的禁止表达研究

世界竹林面积约3 200万hm2(1 600多种),竹资源主要分布在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这3个竹区,其中非洲竹区竹林面积约占全球竹林面积的11%。2015年,埃塞与国际竹藤组织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全国竹林资源清查,清查结果显示埃塞竹林面积147多万 hm2,约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5%、非洲竹林总面积的40%。根据气候适应性和可用土地,仅仅埃塞本土的2个竹种还可以造200万hm2竹林;此外,引进的20多个丛生竹种,许多表现良好,将来可以大面积造林。

Alston[4]认为指令与指导他人行为有关,包括 propose,suggest,recommend,advise,forbid,order,enjoin,command,tell,implore,beseech,ask等类型。

国内将禁止当作一种言语行为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王丹荣[16]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祈使范畴及其表达手段研究》中,参照Talmy的“力量—动态模型”,把“力”的概念引入分析其实语义中,形成了“祈使语力”概念。再根据祈使语力的强弱等级差异,将祈使范畴分为了命令型祈使、提示型祈使、征询型祈使和乞求型祈使四类。其中,禁止、制止意义类的强祈使指令属于命令型祈使。随后,王丹荣选取了“别/甭”“不要/不用/不许”“少/严禁”“小心/注意”九个常用的否定祈使标记词,将其分成四组进行分析,其他表达形式并未涉及。

(二)指令和祈使范畴涉及的禁止表达研究

一是各水厂实现对电量、管道压力、液位、电动阀、水泵电流、水泵工作状态,深井泵工作状态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远程传输以及存储。二是各水厂实现对现场视频监控图像的远程传输和存储。三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高速存储和查询。四是根据权限进行报警应答,变量修改,报表查询、打印,报表数据下载等操作。五是远程故障诊断成为可能。六是安全性。组态王Web Server在Web服务器提供的安全机制上添加一层,支持对访问数据库的口令设置和检验。组态王Web Server只与通过了口令有效性检验后的请求进行数据交换。

袁毓林[13]在其专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中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出发,把祈使句分成了两种类型的系统。从表意功能上看,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建议、请求以及与之相对的禁止、劝阻、乞免等。从具体形式上,可以分为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肯定祈使句通常表示命令、建议、请求等祈使意义,否定祈使句通常表示禁止、劝阻、乞免等祈使意义。袁毓林认为,否定祈使句是祈使句的有标记形式(marked form),因为它总是带“别”“甭”“不”等否定标记。该研究对从句法、语义、语用选择三方面对可以进入祈使句的词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提出了由于语用常规的约束,贬义词一般不能进入肯定式祈使句,褒义词一般不能进入否定式祈使句的观点。袁毓林还考察了词语独用构成的祈使句,但除了“慢!”以外,未涉及具有禁止功能的独词句。

赵微[14]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中借用了Searle提出的要区分以言行事的否定(illocutionary negation)和命题否定(propositional negation)的观点,梳理了指令与否定的关系。赵微认为,应该区分对于命题内容的否定和以言行事语力的否定。前者表达了发出者希望接受者不实施某个行为,如“别打开窗户”,而后者表达的是发出者否认希望接受者实施某个行为,如“我没要求你打开窗户”,并通过举例论述说明了禁止是对内容的否定,而不是对指令语力的否定,因此,禁止是指令行为的一个次类,它是发出者用来表达希望接受者不实施某个行为的指令。在形式方面,赵微认为祈使句一般使用“别”“甭”等字,而不使用“不”“没有”等字。赵微还把只出现在动词前、并非所有情况都表示否定的“少”定义为“类否定成分”。

吴剑锋[15]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中指出,一个句子从动态的角度看就是一个以言行事的行为。于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吴剑锋根据句子想要实现的交际意图将句类相应地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表情句、激发句、允诺句、祈使句和宣告句七大类以及呼应句一个特殊类,并从语用条件、功能、结构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吴剑锋将祈使句按照语用力量的强弱分为了三等六种:命令句和禁止句、建议句和劝阻句、请求句和乞免句。但由于例子较少,仅涉及了最常用的“别”“不用”“甭”“不要”等否定表达。

(2)生产能力指数法。该方法是单位生产能力预估法的改进版,考虑了生产能力和造价成本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它的最大优点就是预估速率相对来说比较快,但也存在精确性不高的问题。

数据表明,以标语、公示语、告示语、广告语、行政公文、立法文本等书面语中出现的禁止表达为研究对象的超过了现有相关研究的一半。此类研究主要有《汉语警示类告示语语用研究》[5]、《生态环保标语研究》[6]、《含No和Only的英语公示语研究》[7]、《行政公文中的指令言语行为研究》[8]、《交通宣传用语调查研究》[9]、《指令性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礼貌等级》[10]、《〈1993新西兰影视作品、录像制品和出版物分类法〉(节选第三、四章)的翻译报告——立法文本中显性言语行为的翻译》[11]和《言语行为视角中的公益广告语研究》[12]等。

由于以上研究局限于书面语中的禁止表达,除了对含有“禁止”“严禁”等显性施为句以及含有否定结构“不要”“不准”“不许”等公式化表达式反复举例外,几乎没有新的发现。

林心[17]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言语交际中祈使类表达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祈使类表达的四种功能“请求、建议、邀请、禁止”都可以通过祈使句、陈述句和疑问句来实现。在Searle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林心缩小了禁止功能祈使类表达的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的范围,并对其进行考察。该研究虽然注意到了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禁止功能,但仅列出了6个例句,覆盖范围太小,无法展示间接禁止表达形式的全貌。也由于作者把握不全,在关于亲疏度对禁止类表达形式的影响上,得出了越间接越礼貌的片面认识。

与欧美高校相比较,我国药学生宣誓仪式尚未普及。国内较早举行的高校有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1993年该校药学专业毕业生举行宣誓仪式,校长为毕业生授予学士帽并颁发学位证书后,系主任带领毕业生庄严宣誓,誓言强调为了祖国药学事业发展与人类健康而奋斗的决心。学生普遍反映毕业生宣誓是毕业教育的极佳方式,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记忆,鞭策他们在药学生涯中执着追求,不断进取[10]。

(三)将禁止言语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

目前,将禁止言语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的专门研究几乎接近空白。相关研究仅找到两篇硕士论文,禁止言语行为也只是多个研究对象的其中之一。

唐琳[18]在其硕士论文《俄语警告言语行为研究》中专门对警告言语行为、威胁言语行为和禁止言语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发话人在“语势”方面是否占有优势,唐琳将禁止分为了“强势禁止”和“弱势禁止”,并提出了“强势禁止”可能转化为威胁言语行为和警告言语行为,而“弱势禁止”可以转化为请求言语行为的观点。但由于其主要研究对象并非汉语的禁止表达,因此仅举了“不许睡觉,再睡觉我就开除你。”“高压电,禁止触摸!”这两个汉语例句,未曾展开论述。在此研究当中,作者参考了各大权威词典的解释,将禁止定义为“发话人为了预先防止不希望发生的行为,对受话人将要进行或可能想要进行的动作发出的制止行为”。笔者基本认同她对禁止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运行中采用清洁燃料的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燃料密度较高且清洁性较强,对环境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自身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因此与普通汽车相比,其成本也相对较高。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且其应用也十分广泛。同时燃油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燃料,其与传统汽车十分相似,但是其内驱动主要采用电力,故而可有效减少汽车运行中的能源消耗,这也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最为普遍的形式,而在今后的研发中,也应严格考察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客观地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经济适用性。

武星[19]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制止警告类应答词语研究》中将功能和形式有机结合,对制止警告言语行为进行了考察。“制止警告类应答词语”指的是“在语义上表达制止或警告功能的应答词语”,文中提及的具有制止功能的应答词语与本文研究范围较为接近。但由于该研究搜集到的语料量少,不成系统,未能展现此类表达的全貌。

三、结语

根据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对禁止类言语行为进行专门的研究很有必要。只有从最基本、最典型的禁止表达出发,向外扩展,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禁止表达的形式及特征。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3]Allan K. Linguistic Meaning(Vol.2)[M].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plc,1986.

[4]Alston W P. Illocutionary Acts and Sentence Meaning[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0.

[5]翟雅嫔.汉语警示类告示语语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张金茹.生态环保标语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7]梅美莲,杨仙菊.含No和Only的英语公示语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4):58-61.

[8]张莉.行政公文中的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9]何瑜群.交通宣传用语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10]唐兴红.指令性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礼貌等级[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53-56.

[11]金鑫.《1993新西兰影视作品、录像制品和出版物分类法》(节选第三、四章)的翻译报告——立法文本中显性言语行为的翻译[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12]江旭睿.言语行为视角中的公益广告语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13]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4]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5]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6]王丹荣.现代汉语祈使范畴及其表达手段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17]林心.言语交际中祈使类表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18]唐琳.俄语警告言语行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9]武星.现代汉语制止警告类应答词语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5-0050-03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5.023

收稿日期: 2019-05-06

作者简介: 文朗(1984—),女,广东湛江人,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言语法、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责任编辑:梁士奇)

标签:;  ;  ;  ;  

国内禁止言语行为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