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_英语论文

浅谈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中学生论文,口语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状和理论依据

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使得学习者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这就是常说的语感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重视“灌输”而忽视“应用”,尤其是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之尴尬局面。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在开口讲英语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能够自然流畅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从词汇,短语,经典句型,精彩段落到优美篇章。这些语言材料的获取首先要通过阅读,而要真正掌握并准确运用语言材料却只能通过背诵。“背书”在中国行之有效,它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Pennycook 1996:222),记住其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Pany 1998:65)。语言学家将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两种。显性语言知识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他们存(董卫2003:4)。而背诵可以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将原本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曹怡鲁1999:2),学生的语感也因此形成。随着语言知识的日积月累和巩固,语感也将不断增强,流畅的口语表达直接受惠于语感的增强。而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地加强课外自主学习。

根据以上理论,本文作者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据,探讨段落背诵和口头陈语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八年级(2)班的49名学生。

2.研究工具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的系列教材之一(Go For it),两本教师日志以及问卷。

3.调查与分析

从2004年9月到2005年7月的两学期中,笔者作为该班的任课教师,在开学初组织了一次英语测验,以此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初步了解。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英语水平表

成绩(满分100)

60-10059以下

人数32 17

从表1可以看出,该班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差,不及格率为36%。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于教材中的段落部分采取面对面的背诵检查,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督促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学生两学期完成段落背诵情况对照表(每学期9个单元)

从表2可以看出,背诵单元的学生数量有了增加,第一学期能背诵6个单元以上的学生为67.3%;第二学期能够背诵6个单元以上的学生达80%,背诵这种英语口语练习方式得到学生肯定,人数有了明显增加,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增加了18.87%。另外,根据笔者的教学记录,第二学期末一次性背诵4-6个单元的学生人数方8人,而第一学期次项人数仅为3人。在背诵练习过程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有口吃的同学,他在第二学期末一次性背诵了5个单元。他后来告诉笔者,说他之所以能开口,完全受益于背诵和老师的鼓励。

表2 学生完成段落背诵情况表

完成单元量 0-1 1-3 1-6 1-8 1-9

人数(第一学期) 6 10 19 11 3

人数(第二学期) 4

6 21 14 4

为了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在开学初,以口头陈述的方式,请每位同学做“两分钟自由谈”。笔者按总体印象评分法,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出评估,评估分五个等级。随着教学的深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围绕精读课文进行口头陈述,鼓励学生使用教材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段落。学生采取自愿的方式,在每一节课开始前的两、三分钟内站在讲台上以演讲者的姿态作公开陈述。根据笔者教师日志上的记录,学生两学期的课堂口头陈述评估情况统计见表3,图1。

表3 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情况表

等级 AB

CD E

语言流

语言基本词汇量有 仅掌握少

拒绝或无

畅,语音、

流畅,个限、停顿,

量词汇,

法开口讲

语调标

别单词发语音、语 语音、语

英语

要求 准,能够 音有误,调不准

调有误,

准确使用 词汇、短确,但能 不能建构

词汇、短 语使用基够说出连 简单,准

词,表达 本准确、贯、准确 确的句子

清晰 表达基本的句子

清晰

入学初36 296

5

第一学期

9

20 133

4

第二学期 12

23 112

2

附图

图1 学期英语口语等级人数对比曲线图

表3、图1显示,A、B等级的人数由开学初的10人增加到第二学期末的35人,增长了2.5倍;D、E等级的人数由开学初的11人下降到第二学期末的4人,下降率为63.6%;处于中间水平的C级人数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由原来29人降到11人,下降率为61.4%。由此可见,通过两个学期的背诵和口语练习,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自身对背诵练习和口语表达能力之间关系的看法以及学生课内外背诵、口语练习的进展情况,笔者在第二学期末对该年级其它班级的另外8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74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有81%的学生肯定背诵在英语学习、尤其是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73%的学生承认背诵的初衷是应试;对于课内外口语练习有56%的学生赞成课堂口语练习,其中有23%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组织多样化,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对于“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一问题,86%的学生的看法是,除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练习外,希望学校开设针对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口语课程,最好是由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执教。

通过两个学期的背诵和口语练习,该班有68%的学生反映口语能力大有提高,有89%的同学的英语学习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最富代表性的是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位口吃的学生,他在第二学期末的课堂陈述中说:“在这一年的中学英语学习中,是背诵给了我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是背诵让我给了我当众用英语发言的信心。学了近六年的英语(该生从小学四年纪开始学英语),头一次发现英语是如此的妙趣横生。”这充分证明了,背诵和口头陈述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同时也给笔者今后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

三、对教学的启示

1.培养背诵、朗读的习惯

朗读单词,词组,短语和范文,大声朗读,读对,读准,读熟直到背诵。经过长期的反复朗读和背诵练习,会使有关的词汇和短语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需要时,便会“脱口而出”。

2.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扮演“指导者”,“组织者”,“辅助者”等多重角色,除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确保(1)每位学生在班上都有开口的机会;(2)学生语音,语调的标准性;(3)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鼓励“学习者自主”训练

鉴于有限的教学时数,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利用。从早晨的morning exchanges到闲暇时的small talks,同时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语言环境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基本因素,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语言信息和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采用各种方法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坚持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语言氛围,从而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语言。例如“What's the EneliSh forthis?”“Who can answer the cluestion?”“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等。开始,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配合手势和表情帮助他们养成善听的习惯。其次,每堂课上课之前给学生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演讲(free talk),谈天气、身体、日期等,给他们提供自由使用英语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再次,每周上一堂听力课,例如“听单词判断读音”,“听短文、回答问题”,“听故事,复述内容”等。这样能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水平,以听促说。同时,教师应加强监督力度,随时抽查背诵,测试口语表达。

四、结语

口语教学仍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笔试成绩高,口语能力差的现象,这种能力的不平衡现象应该引起重视。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对教学进行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思路。

标签:;  ;  ;  

论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