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大房身小学 116033
摘 要: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愿说、敢说、会说、善说的习惯。
关键字:语言 表达 有理有据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生活、工作、一切活动的节奏都很快,一切都要求高速度、高效率,这时候人们将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毫无疑问需要的是能够“出口成章”的说话能力,并且要做到有理有据。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
在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中,思维是核心,而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会数学思考,“培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寻找相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再现,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可能性
1.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带来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合作交流与评价反思一般都表现为学生组织自己的口头语言,作出正确而系统的表述,不能含糊其词,也不能用手势或表情代替。这就要求小学生的口语必须富有自觉性和连贯性。
2.小学阶段,书面语言成为小学生专门的学习科目——语文课,促进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向着高水平发展,也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带来了可能。
三、怎么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的习惯
1.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1)凸现主体——改变从众心理。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以“教”本为“学”本,改“讲”师为“导”师,变“讲”堂为“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凸现,从众心理就会慢慢消失,说话的兴趣也就能很快调动起来。
(2)开而弗达——启动多向思维。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应善于开拓学生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对说话就能产生新鲜感,并能有话可说。
2.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1)信心激励——敢说的奠基石。
(2)及时夸奖——敢说的催化剂。
3.学练并重,使学生会说。
(1)指导正确的方法。学生刚开始的说话能力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习得的,所以,有时说话常常抓不住主要内容,说得不完整、不准确,也常伴有方言、土语等。只有让学生克服这种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的毛病,学习正确的说话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说话的能力和质量,做到有理有据。
①操作叙述法。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②直观引导法。
(2)多管齐下,加强练习。说话训练的途径十分广阔,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无不与说有关。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首先是在数学课上,读题、复述、回答、讨论等都是说的实际训练。教师要特别重视在新知探索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多进行切磋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审题能力,又使说话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说话,也时时刻刻有练习说话的机会。我们数学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练习用数学语言来说话,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主编 《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温寒江 《全面深入改革传统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北京教育,1999年,第3期。
论文作者:张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数学论文; 语言论文; 说话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表达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