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莹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骨关节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2例,总结,术后康复护理的经验。结果:42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11.39±3.45)d,术后3~6个月随访,患者HSS平均(87.12±7.23)分,膝关节屈曲度平均(134.1±3.53)°,膝关节疼痛平均(1.12±0.63)分,37例优、3例良、1例中、1例差,优良率为95.2%,Tegner运动评级:38例3级,4例4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术后康复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分阶段的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使患者实现了早日康复。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膝骨性关节炎;康复护理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退行性疾病,使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与功能性障碍,它是造成老年人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在逐渐增长[1]。目前,微骨折技术是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主要手段,其疗效确切,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术后康复护理的依赖性较强。合理与科学的康复护理,利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为了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效果,本院对4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回顾研究,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14)岁,患者HSS平均(47.08±8.33)分,膝关节屈曲度为(114.2±6.73)°,术前膝关节疼痛平均(8.12±0.63)分,Tegner运动评级:24例1级,18例2级,伴有疼痛、关节肿胀、滞重感与功能障碍等。
1.2方法
患者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摘除关节内的游离体与颗粒状物,修复半月板。磨去表层硬化骨,在打磨好的骨面上打孔,3~4个/m2,深度1~2mm。术后,行分阶段的康复护理,术后1周内、2周及3周后等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利用HSS,对患肢的活动度、疼痛、功能与稳定性等进行评分,其中优≥95分,良≥70分,且<85分,中≥60分,且<70分,差<60分[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住院时间平均(11.39±3.45)d,术后3~6个月随访,患者HSS平均(87.12±7.23)分,膝关节屈曲度平均(134.1±3.53)°,膝关节疼痛平均(1.12±0.63)分,37例优、3例良、1例中、1例差,优良率为95.2%,Tegner运动评级:38例3级,4例4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其应用具有广泛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术后康复护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体的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3.1术后1周内
此阶段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缓解膝关节的疼痛与肿胀,避免肌肉萎缩。手术日,膝下垫软枕,患肢屈曲15~30°,冰敷24h,6h后伸曲踝关节,10次/组,3组/d;术后1d,肌力训练,具体包括肱四头肌静力收缩、直腿抬高训练;术后3d,肌力训练与膝关节屈曲训练,具体包括闭链式训练、被动屈曲训练;术后5d,动力稳定训练、主动曲膝与伸膝训练等,20次/组,2~3组/d。
3.2术后2周
此阶段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膝关节的活动,患肢曲膝达到90°,使用双拐行走。术后9d,被动屈曲训练,逐渐增加10°/d,使其达到90°,坚持肱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与患肢抗阻力训练,具体的练习有蹬腿、压腿与主动屈膝训练,20次/组,2~3组/d,练习后如果关节出现发热与发涨感,可以局部冷敷,30min即可[3]。术后13d,利用双拐练习行走,6~12min/次,2~6次/d。行走练习时,身体保持前倾,力量集中于双手与肘部。
3.3术后3周后
此阶段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肢的负重与平衡能力,使下肢的活动度与敏捷度得到增强,患者可以独立站立,脱离拐杖可行走较短的距离。出院患者要预约随访,出院1~6个月均要进行门诊随访,此期间要坚持锻炼。术后3周,此前的训练均要坚持,提高耐力与抗阻能力,其中耐力训练有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早期可以利用拐杖,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平衡力训练为扶物蹲起,使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的弯曲>90°,弯曲时膝关节不能超过脚尖,头顶保持向上拉,脊柱保持生理弯曲,15次/组,2~3组/d;抗阻能力训练为直腿抬高患肢,在小腿处绑沙袋,重量在250g~2500g,依次加重,25s/次,20次/组,2~3组/d[4]。术后6周,坚持负重训练、平衡训练与行走训练,患肢负重逐渐增加,在膝关节活动良好的情况下,脱离拐杖,身体重量逐渐过渡到患肢,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与功能障碍,术后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每个阶段的康复内容存在差异,在各项康复训练完成后,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幅度均将得到增强,进而患者关节的耐受力、承重力均会有所增加。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42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均十分显著,因此,康复护理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白雪,王志强,刘杰等.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后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05:435-438.
[2]胡艳昭.关节镜清理术配合中药超声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吴星火,伍振威,孟春庆等.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分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06:592-597.
[4]张军,孙磊.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1:895-898.
论文作者:吴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术后论文; 膝关节论文; 关节炎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屈曲论文; 平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