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在冠心病缺血心肌的综合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共179例冠心病缺血心肌患者。对照组82例:对患者进行传统的诊断方法。治疗组97例:对患者用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进行诊断。结果:治疗组的诊断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优质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取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对冠心病缺血心肌患进行诊断,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以直接诊断出患者的心肌功能受损情况,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心病缺血心肌;心肌灌注扫描
冠心病主要因为患者机体内有脂质斑块,脂质斑块会导致动脉腔出现狭窄的情况,从而影响血流的速度使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悸、胸部有窒息感、有强烈的灼烧和疼痛感、呼吸困难和恶心虚脱等不良症状[1],严重还可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由于冠心病的死亡率较高,所以要及早进行干预,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对冠心病缺血心肌患者进行了解,分析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患者提高生存率,选取我院冠心病缺血心肌患者,运用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共179例冠心病缺血心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82例,: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38-76,平均年龄(54.4±1.7)个岁,
治疗组97例,男46例,女51例,年龄在40-79,平均年龄(56.9±2.3)岁,两者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明显冠心病缺血心肌的临床症状;②自愿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生存期小于20天;②认知功能出现障碍;③有精神系统疾病;④中途退出者。
1.4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的诊断方法。
治疗组:对患者用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进行诊断。在检查之前让患者在24之内禁食,保持血压和心率等生命特征的正常范围内,护士告诉患者和家属检查时候的注意事项以及如果与临床医师配合,在检查的时候,需要把心电导连线患者相连,在静脉处置入套管针,为了便于注射药物。仪器用64排容积CT在气管分叉的地方进行扫描,一直扫描到心脏隔面下2cm,再应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平扫,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静脉处进行非离子型造影剂50ml的注射,注射速度尽快控制在每秒4ml,再用同样的速度注射40ml的生理盐水,用智能跟踪系统对主动脉进行CT检测,阙值设为190Hu。并把所扫描出来的数值输送到计算机里,再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对所取得的数据成像重建,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
1.5观察指标
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时间和相应的治疗费用,对两组治疗方法的准确率进行比较。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时间和医疗费用
治疗组的诊断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优质与对照组,两组相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从而导致冠心病的死亡率也逐渐增加。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不然会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不仅对患者增加痛苦,还会延长治疗时间。对冠心病缺血心肌的诊断方法有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2]以及心电图负荷试验等等。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常用方法是动脉造影技术,此方法的优势可以准确的诊断出阻塞性病变位置[3]以及冠状动脉的出血畸形的位置,但是脉造影技术无法清楚的检查心肌微循环血管的损伤程度和心肌微灌注的病变情况。所以要增高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提高冠心病治疗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对冠心病的诊断不仅是观察管总动脉的狭窄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更要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的状态和心肌活性。而在临床中对心肌微循环的功能评判和心肌活性的判定的方法就是心肌灌注,正常人的心肌细胞受到负荷的时候,心肌灌注量、心肌收缩能力和心肌代谢都处于动态平衡[4],而缺血心肌在负荷时心肌灌注会有所降低,所以心肌灌注对于这种情况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但是CT心肌灌注扫描的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在对冠状动脉结构形态图像进行采集的时候,又可以取得诊断心肌功能的数值,因此,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在冠心病缺血心肌进行诊断,操作简单、快捷,诊断率高,适宜对患者推广应用。
本文研究表明:治疗组的诊断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优质与对照组,两组相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方法要比传统的诊断方法有优势,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传统的诊断方法画面不清晰,不能确认病变的位置,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间,使患者病情加重,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层螺旋CT的分辨率逐渐细化,更能把细微的病症都显示出来,利用扫描出来的数值重建图像极为精准,提高了临床诊断率,更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方案,所以多层螺旋CT得到了很多医护人员的满意。而且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的诊断方法有效的缩短和患者的诊断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费用。
综上所述:选取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对冠心病缺血心肌患进行诊断,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以直接诊断出患者的心肌功能受损情况,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志铭,全显跃,谭理连,等. 320 排螺旋CT 负荷心肌灌注在冠心病心功能评价的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7):1129-1132.
[2]刘大亮,秦永德,巴雅,等. 99 Tcm-MIBI 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92-95.
[3]Kühl JT,Linde JJ,Fuchs A,et al. Patterns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humans evaluat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320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2,28(7):1739-1747.
[4]彭晋,张龙江,朱飞鹏,等. 双源CT 心肌灌注碘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犬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2):128-132.
论文作者:杨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心肌论文; 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