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丘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2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 漯河 462003)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77-01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良性结缔组织错构瘤是结节性硬化症的组织病理基础,病变可广泛累及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1]。典型临床表现有皮损、智力障碍和癫痫,为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笔者总结和分析14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2014年我们共收治结节性硬化症患者14例,其中门诊患者5例,住院患者9例,男8例,女6例;年龄12-73岁。7例有家族史,为奶奶、父亲、叔叔、妹妹3代或母亲、儿子2代同患本病。其余7例为散发病例。
1.2 临床特点
1.2.1皮肤表现14例患者中面部血管纤维瘤7例,牛奶咖啡斑4例,色素脱失斑2例,指甲纤维瘤1例。
1.2.2皮肤外表现: 4例患者均有惊厥发作。其中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部分性发作4例,婴儿痉挛症3例,肌阵挛发作2例。智力减退10例,正常智力4例,患者脑电图均有异常,发现视网膜错构瘤3例,14例均有脑室室管膜下钙化结节。
2 治疗与转归
面部血管纤维瘤严重影响容貌者采用微波烧灼或液氮冷冻。癫痫患者选用丙戊酸、卡马西平、氯硝安定、拉莫三嗪等药物控制。14例癫痫患者中,10例给予药物治疗后临床癫痫发作基本控制,其脑电图复查正常或异常程度减轻。4例控制效果欠佳,仍频繁发作。
3 讨论
结节性硬化是由于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伴有神经元移行障碍的一种疾病。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皮质或皮质下硬化、室管膜下结节、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影响皮肤出现多种皮疹、面部血管瘤;对肾脏的影响可引起血管肌脂肪瘤、囊肿和癌症;影响心脏,出现横纹肌纤维瘤;影响眼部,出现错构瘤;还可影响其他器官。1992年国际结节性硬化协会(NTSA)制定了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标准,1998年又对这一诊断标准做了重新修订,确诊结节性硬化需2个主要特征,或1个主要特征加2个次要特征,本文14例患者均符合1998年的标准。
结节性硬化的典型表现为三联症:癫痫、精神发育迟缓及面部血管纤维瘤。29%的病人有此典型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发现90%以上患者癫痫发作,表现为全身性非惊厥性、复杂部分性、强直阵挛性等多种类型。在结节性硬化病人中有25%出现婴儿痉挛症,其次是局灶性运动性癫病和全身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错构瘤是癫痫灶的组织病理基础,也决定了常规抗癫痫治疗的效果不佳。颅内病灶周围的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发生持续同步化放电,引起癫痫的临床发作。错构瘤还可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型细胞瘤,并可能引发脑脊液循环受阻、脑积水、视力下降甚至死亡。约70%患者出现智力障碍,多与早期频繁癫痫发作致大脑损害有关[2]。癫痫和智力障碍多见于青少年患者。智商值正常或界线性异常,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大约各占1/3。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婴儿孤独症,计算困难,记忆障碍都可能出现。
文献报道结节性硬化患者中有皮损者约占90%,常见的皮损面部纤维瘤、牛奶咖啡斑、色素脱失斑和指甲纤维瘤。本文14例患者中而部血管纤维瘤的发生率最高(7/14),可能由于其位于面部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结节性硬化患者皮损的出现有时间顺序,色素减退斑和前额纤维斑块是新生儿期和幼儿期患者最常见的皮损。3个以上色素脱失斑并发婴儿性痉挛即可早期作出诊断。面部血管纤维瘤多于6-10岁开始出现,对青春期和成年患者的诊断意义较大。甲周纤维瘤多于青春期开始出现,对成年患者的诊断意义较大。
大多数病人脑电图异常,其中75%表现为癫痫样放电,13%为慢活动,40%病人的背景活动不对称,尤其是控制不良者。痫性放电中23%为局限性,主要位于颞叶。25%为多灶性,19%表现为高幅失律症,8%为广泛性棘波放电[2]。国外学者在对结节性硬化病人的癫痫发作进行长期的随访中发现在12岁以后发病伴有多灶痫性放电的病人中,有35%在嗜睡或睡眠中出现双侧同步化放电。虽然癫痫灶与皮质硬化数量间的关系未得到证实,但有人发现26例病人中有25例脑电图病灶上至少大的硬化灶是吻合的,双侧硬化病人的高幅失律征与磁共振提示的病灶也是吻合的,因而这种继发性同步放电可能与额叶硬化有关。
结节性硬化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和皮质硬化。一般情况下,室管膜下结节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典型者在豆状核或壳核体部附近的侧脑室旁,一般小于1cm,不被强化。传统认为CT识别室管膜下结节优于MRI,在出生18个月后就可发现其有钙化[3,4]。
药物治疗决定于癫痫发作的类型。有结节性硬化和婴儿痉挛的病人对皮质激素的反应与隐源性婴儿痉挛症相似,但复发率更高。失神和肌阵挛发作可选用氯硝西泮或与丙戊酸联合治疗,强直阵挛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治疗。
总之,对以癫痫发作、皮肤改变、智能低下等多种症状就诊的患者,要警惕结节性硬化的可能,做好早期的检查以确诊,避免临床误诊和错诊。
【参考文献】
[1]Holmes GL,Stafstrom CE. 'I'he tuberous sclerosis study Group.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and epilepsy: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Epilepsia, 2007,48:617-630.
[2]李花,胡湘蜀,沈鼎烈.伴有癫痫发作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脑电图特点[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81-83.
[3]陈传亮,徐俊玲,史大鹏.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 .23 (8) :104-106.
[4] 赵顺珍.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7, (5):302-303.
论文作者:王海珍1, 黄圣明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癫痫论文; 患者论文; 结节性论文; 硬化症论文; 纤维瘤论文; 脑电图论文; 面部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