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论文_赵迎芬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论文_赵迎芬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6月~2017年10月,共收治28例患者,借助心电监护仪的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位置 结果 在置管过程中,借助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准确率的关系 结论 通过心房内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引导PICC尖端位置的定位,知道术中置管方向,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X线检查等相关费用。

关键词:心房内心电图;PICC置管;尖端定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头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使尖端送达上腔静脉中下1/3处的一条静脉治疗通道。此处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有效保护血管。心电图(ECG)定位技术是以PICC导管内导丝为电极,通过监测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心电图P波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使导管置入长度个体化[1]。我院从2017年6月~2017年10月共收治28例患者借助心电监护仪的ECG定位技术置入PICC,明显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7年6月~2017年10月共收治行PICC置管28例。行手术治疗及(或)术后化疗等治疗患者,自愿置入PICC导管,并且心电图结果显示正常。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6岁;疾病诊断:结肠6Ca、胃癌5例、乳腺Ca4例、肺Ca4例、宫颈Ca3例、卵巢Ca2例、食管癌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重症胰腺炎1例,共28例借助ECG引导行PICC置管。

2.ECG用于PICC尖端定位的优点

定位准确、简单、方便、价格便宜;适用于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等不适合做X线检查的人群。

3.不适宜采用心电图定位的患者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腔增大的患者等,因使用心电图定位的方法难以确定体表心电图标准,P波异常者不宜采用,故应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定位。

4.心电导联型PICC置入(导丝引导+心电连接转换器)

4.1 准备用物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心内连接转换器、电极片3片、PICC套件1件、穿刺包(无菌手套、手术衣、纱布、换药碗、弯盘、镊子、治疗巾、洞巾、10cm×12cm无菌透明贴膜、压脉带等)、输液器、2%利多卡因、0.9%NS 250ml、肝素注射液25000u 1支、碘伏、75%酒精、20ml注射器、1ml注射器、皮尺、专用记号笔、弹力绷带、维护手册、有创操作核查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环境准备

清洁、宽敞、明亮、空气消毒半小时。

4.3 患者准备

沐浴、穿宽松的上衣、一次性戴口罩、一次性帽子

4.4 操作方法

操作前先进行评估,沟通,签穿刺同意书。调节监护仪显示Ⅱ导联心电监测,连接电极,3个ECG电极分别固定于左侧上肢肩峰下(LA)、右侧锁骨下窝(AL)、左侧肋骨与腋正中线交界处(LL),记录心电图。穿刺前将导丝和导线相连,导线的一端连接道丝,另一端通过心内连接转换器与心电监护仪监测导联相连。盲穿或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穿刺成功后送管,开启转换器开关,连接在导丝尾端的导线导引出静脉内及心房内心电图,并同步记录。根据P波振幅判断导管尖端位置,随着导管尖端送入腔静脉内,心电监护仪显示的静脉及心房内心电图P波振幅逐渐增高,根据P波振幅的高低和形态调整导管置入的长度,当导管送到SVC后出现高尖P波继续送管直到出现P波达到或高于QRS波时停止送管,再将导管后撤2.5~3cm,即导管位于上腔下1/3处,距离右心房入口时2cm处(穿刺者在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时须考虑到:因PICC内支撑导丝与导管尖端有0.5~1cm的距离,因此当导丝探测到有心房入口时,实际导管尖端已经进入右心房0.5—1cm,因此退管距离为导管尖端至导丝尖端的距离+2cm)。如果导丝送到预测长度后,仍无特征性P波则考虑导管可能异位至颈内静脉或其他静脉。此时应在X线透视下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并重新送管,再次探测高尖P波出现后退出2.5~3cm。也就是导管后退至P波正常,分类导丝与导线夹,撤去导丝,抽回血,冲管,连接肝素冒,贴膜固定导管,再做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做好穿刺记录,发放?患者教育手册?,宣教PICC日常注意事项及维护等。

5.结果

28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ECG定位,借助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准确率的关系进行置管,术后X拍片,报告回复导管尖端均在脊柱右侧、T6~T8水平。

6.讨论

右心房心电监测进行PICC置管的原理:通过电解质溶液、金属导体(导丝)来记录传送右心房的点位信号,通过心内连接转换器将静脉内或右心房内心电图转换为体表心电图,或直接应用PICC的导管支撑导丝作为电极,引出PICC置管过程中的腔内心电图,用心电监护心脏P波电生理改变。

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是在导管置入的同时持续记录心电信号,可以及时测定并纠正导管的错误位置,始终保持无菌状态,不需重复穿刺[2],即可准确及时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同时也可节约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较高,能明显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X线检查相关费用及避免放射线损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值得临床提高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仲煌,谭刚,任洪智,等.静脉内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6):651-653.

[2]李建国,杜朝辉.心电图辅助中心静脉导管定位[J].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5,13(1);24-28.

作者简介:赵迎芬,大理市第人民医院,671000,1970年7月出生,籍贯:云南,副主任护师,大专,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赵迎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论文_赵迎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